白酒香型中的一朵奇葩,廣東人是如何想到用肥豬肉釀酒的?

白酒香型中的一朵奇葩,廣東人是如何想到用肥豬肉釀酒的?

不管什麼酒,原料肯定都是來自於天然的食物,即便是食用酒精,原料也是薯類、甘蔗等含有澱粉或糖分的一些植物,具體採用什麼原料來釀酒,跟一個國家或者民族的飲食習慣是有非常大關係的。

比如中國曆來就屬於農耕民族,以糧食、穀物為主食,所以中國白酒的釀造則是以高粱和大米為主,小麥、大麥、豌豆等作為輔料。

但是在中國的廣東省,有一種奇葩的釀酒方式,除了大米以外,還用到肥豬肉,也是中國白酒傳統12種香型中的吃香型白酒。

那麼廣東人是如何想到用肥豬肉釀酒,釀出來的酒又有什麼樣的風格和特點呢?今天咱們就一起來研究一下,產自於廣東的豉香型白酒。

相傳在古代的時候,有一家人準備出遠門,出門之前看到門口還掛了一塊煮熟了的肥豬肉,於是女主人取下肥豬肉,匆忙中隨手放在了一個缸里,蓋上蓋子就出門了。

等一家人回來之後,當丈夫要喝酒的時候,打開酒缸的蓋子,聞到的酒香是香醇甘美,好奇地往酒缸里一看,居然泡了一大塊肥豬肉,一傳十,十傳百,用肥豬肉釀酒就在民間流傳了下來。

新中國成立後,白酒行業制定出了12種白酒香型,而廣東用肥豬肉釀出的酒具有獨特的一種豆豉的鮮香,於是便命名為豉香型白酒

其實中國白酒最早的起源就是清香型白酒,流傳到全國各地之後,每個地方的氣候環境、硬件條件,包括當地所生產的糧食,都有所不同,於是根據實際情況對原料或者工藝加以改良,才有了不同香型的白酒。

經常聽行家說:汾酒是茅台的師傅,醬香酒也是起源於清香型白酒,這又是怎麼回事兒呢?我們一起走進茅台鎮的一家老酒廠~國康酒廠,一起了解一下醬香酒的起源,以及獨特的工藝和風味特點。

300多年前,山西晉商在中國富甲天下,當時的茅台鎮隸屬於四川,也是川鹽進入貴州通往西南非常重要的一個驛站,因此聚集了非常多的山西商人。

為了能夠喝到家鄉的美酒,開始在茅台鎮嘗試以汾酒工藝釀酒。

釀酒首先需要的是工具,汾酒酒釀酒用地缸,但是在茅台鎮找不到那麼多缸,只能就地取材在地下挖坑,再用石頭把四周和底部砌起來,這就是國康釀酒所使用的石窖。

一切準備就緒,但是茅台鎮本地的高粱跟北方又不一樣,皮厚、顆粒小,還沒等到完全發酵,酒麴就已經失去活性了,所以要反反覆復、多次發酵,才能徹底將高粱中的澱粉轉化成酒精,於是便有了國康大麴醬香酒「1、2、9、8、7」的傳統工藝。

在製作酒麴的時候,由於當地的氣候特點,溫度和濕度都要比北方高,因此製作出的酒麴與北方也不同,再加上反反覆復的發酵,釀出的酒不僅沒有清香、爽凈的口感,反而有着非常濃厚的怪味和雜味。

辛辛苦苦釀出來的酒,喝又不好喝,丟了又可惜,只能裝在酒缸放在庫房裡,十年之後整理庫房的時候,才想起來居然還有那麼多酒,結果打開一聞居然奇香無比,喝一口更是沁人心脾,所有的雜味兒異味兒消失不見,入口反而變得更加柔和、醇厚,醬鮮突出、焦糊香優雅濃郁,庫房外的人聞着都垂涎三尺。

突然間多出來一庫房的好酒,高興之餘東家請夥計們敞開懷大醉了一頓,第二天起來居然沒事兒,而且感覺神清氣爽,就這樣,國康老酒一直流傳至今,因為窖藏年份都是十年的老酒。於是取名為康10。

因為屬於家族酒坊,所以秉承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理念,康10的市場價格並不高,非常適合普通老百姓飲用或者送禮。

其實不管豉香型白酒也好,醬香型白酒也好,以及其他的香型,白酒都有些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成分在裏面,在傳統清香酒的基礎之上,再根據當地的風土、民俗特色加以改良,才有了如今中國白酒百花齊放的盛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