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臭鱖魚,憑什麼能夠代表安徽菜?

來源:地道風物



沒吃過臭鱖魚,怎麼敢說到過安徽?憑一己之力刷新了一個菜系的存在感,說的就是臭鱖魚!


作為徽菜里的當家菜,著名的「非遺美食」,臭鱖魚有着不容置疑的良好出身;作為重口味的菜品,臭鱖魚同樣是湖南、湖北、貴州等地的日常共享;作為和臭豆腐、螺螄粉並列的臭味代表美食,臭鱖魚還是新晉的網紅


當一條鱖魚成為了臭鱖魚,它的地位就不一樣了。

攝影/方托馬斯


擁有幾百年歷史的臭鱖魚,印刻着徽州獨特的地理人文


黃山、天目山、白際山、五龍山……徽州四周都是山。山脈團團包圍,河流穿行,南方的濕潤將徽州滋養得如煙雨中的江南一般溫婉。然而,這裡卻不是「魚米之鄉」,粉牆黛瓦的外表下,以山河為生的徽州人喜歡生猛的重口味徽商崛起,臭鱖魚得以跨越大山阻隔,從徽州走向全國。臭鱖魚見證了徽商的底色與輝煌過往。


臭鱖魚口味重,愛上它的不止安徽人。

圖/視覺中國


對今天的安徽人來說,臭鱖魚既是一道菜、一種味道,更是刻入記憶的文化符號




臭鱖魚≠臭了的鱖魚



徽菜起源於「徽州菜」。以徽州菜打底,融合皖南菜、皖江菜、合肥菜、淮南菜、皖北,誕生了今天的徽菜,將散裝的安徽拼合為一體。


就連安徽的「徽」,也取自徽州的「徽」


徽州,貢獻了一半的安徽。

攝影/李瓊


今天,徽州(大致除去被划出去的婺源)已被「黃山市」取代。儘管在曾經的區劃版圖上,徽州也不過十幾分之一的安徽;然而就整個安徽歷史來說,徽州是個無法抹去的存在


平原佔去大半的安徽,徽州地理條件獨特。環徽州皆山也,在安徽滁州寫下《醉翁亭記》的歐陽修怕是沒有到過徽州,不然他的那句「環滁皆山也」就要被徽州改寫。「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加田園」是對徽州地形地貌的形象概括。


徽州山環水繞、山多田少,

為了發展農業,歷代十分重視興修堨壩。

攝影/方托馬斯


徽州雖然缺糧,但不缺物產。茶葉、竹筍、香菇、木耳、板栗、山藥、石雞、石魚……靠山吃山的徽州,由於盛產各種山珍,不但豐富了安徽的物產,也奠定了徽州菜的基本食材。至今,說起徽菜的代表,許多人脫口而出的仍是問政山筍、一品鍋……


以雲海著稱的黃山,橫亘於徽州北部,將來自北方的寒流阻隔在外。多雨的氣候,再加上被群山包圍不易驅散的濕氣,把徽州營造成一個雲霧繚繞的江南仙境。天青色等煙雨,也在等鮮貨發酵的味道,在這種溫暖、濕潤的環境中,徽州火腿、毛豆腐誕生了。



在徽州人眼裡,徽州火腿的味道是最好的。

圖/視覺中國


在徽州方言里,「鮮腌」「臭」接近,表達着徽州人對「鮮」的追求。這是一種用鹽腌制,依靠鹽和食物產生化學反應,發酵出的一種味道。以前,新鮮食物不便長期儲存,徽州人養成了「鹽重」的傳統,徽菜的風格也由此奠定。


徽州人愛吃鱖魚,然而徽州並不盛產鱖魚。對鱖魚的追捧反映了徽州文化里的江南屬性。「桃花流水鱖魚肥」,作為江南名魚,鱖魚從唐朝開始,就以極高的頻率出現在詩詞作品中,松鼠鱖魚成為流傳至今的一道名菜。


作為江南名魚,鱖魚在國人心中的知名度很高。

圖/視覺中國


於是,徽州的鱖魚嚴重依賴「進口」,從安慶銅陵池州等地販運。可是,交通不便,一趟要顛簸六七天的時間。為了防止鱖魚變質,魚販子把鱖魚放在木桶里,鋪一層魚,灑一層鹽,最後用石頭壓住。即便如此,新鮮的鱖魚還是發生了變化,散發出一種似臭非臭的特殊氣味。


然而,鱖魚也因此重獲新生!徽州人發現,清洗之後,先煎後燒,以筍、肉、辣椒、蔥姜蒜協助,鱖魚的臭味消失轉而為鮮,細嚼起來還有種特別的鮮甜。經過石頭壓制的魚肉也更加緊實,不散的質地成就了臭鱖魚獨特的彈牙口感


腌制臭鱖魚成為安徽的傳統工藝。

攝影/方托馬斯


作為徽州人的一大發明,臭鱖魚的出現並非偶然,徽州菜里的臘八豆腐、毛豆腐同樣以「臭」聞名。因此,集合了徽州的地理、氣候與徽州人飲食習慣的臭鱖魚,很輕易地便成為徽菜的當家菜


徽州古城青瓦白牆,遠遠望去,一派江南小鎮的恬靜溫婉,內在卻不似江南那般小清新。以臭鱖魚為代表的徽菜,暴露了徽州人內在的熱烈。


青瓦白牆之中的熱烈。

攝影/方托馬斯




「臭味相投」:臭鱖魚從安徽走向全國



徽州是個加工廠,送進去的是鱖魚,運出來就成了臭鱖魚。大名鼎鼎的徽商,不經意間擔當了臭鱖魚的「搬運工」。正是由於大批徽州人外出經商,臭鱖魚才得以走出徽州的大山而名震江湖。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由於地狹、人稠,古時徽州每年生產的糧食僅能維持本地三個月左右的口糧,殘酷的自然條件,導致徽州人不得不早早地、大量地外出謀生


皖南多山,不但擠壓了耕地資源,

也造成了交通不便。

攝影/盧文


艱苦的鄉土環境,斷了徽州人想要安逸的念想,也由此鍛造出徽州商人的「徽駱駝精神」。與福建人「愛拼才會贏」的外向氣質不同,作為我國近代三大商幫之一的徽商更加內斂


對外出的安徽人來說,臭鱖魚是最適合沿路攜帶的食物:經過腌制、發酵的臭鱖魚更耐儲存,與漂泊在外的徽州人形成了深刻的情感連接。臭鱖魚成為徽州人向外強烈安利的家鄉美食


古徽州地形圖。

製圖/孫璐


福建美食在東南亞遍地開花的景象類似,徽州人一邊把生意做到全國,一邊把徽州菜也帶到了全國。或許連徽商自己也沒有想到,他們竟然無意中完成了一單文化生意。


如今,徽商已經成為歷史,即使在保存完好的徽州古城里,也難尋徽商曾經的輝煌。然而,跟隨徽商走南闖北的臭鱖魚,依然生機勃勃地拓展着它的「商業版圖」


傳統腌制的臭鱖魚。

攝影/方托馬斯


今天的臭鱖魚擁有相當強的「自然流量」,被視為徽菜的靈魂。它既是一道鱖魚名菜,更是一種臭味美食,在「嗜臭」者的心目中,臭鱖魚、臭豆腐、螺螄粉被封為「人間三臭」。徽菜里「尋常見」,貴州菜、湖北菜、湖南菜里也「幾度聞」,臭鱖魚的存在感杠杠的。


湖南菜里的臭鱖魚比較辣。

圖/視覺中國


吃「臭」毫不含糊的貴州人,面對臭鱖魚毫無壓力;到了湖南、湖北,臭鱖魚變得更辣。臭鱖魚的本味令安徽人着迷,然而作為一種重口味的食材,臭鱖魚在黔鄂湘菜系中又有着超強的適應性。加入這三個美食大省,讓臭鱖魚收穫更多擁躉,逐漸成為國民級臭味美食的代表


對很多人來說,臭鱖魚的美味通常只有第一次和無數次,臭鱖魚由此成功出圈!


腌好的臭鱖魚,隨你怎麼做都好吃。

攝影/白露,圖/圖蟲·創意


臭鱖魚誕生於無法冷凍、不便運輸的年代。如今,吃到新鮮鱖魚對安徽人來說已經毫不費力,臭鱖魚不但沒有退出,卻越來越香,並且從地方美食流行全國,在各地飲食文化中融合出更加多元的火花




如何實現你的臭鱖魚自由?



不久前,一則「90後體操冠軍賣起徽州臭鱖魚的故事,打開了人們對臭鱖魚的全新認知,也開啟了國人實現臭鱖魚自由的可能性。


在家就能做的臭鱖魚。

攝影/方托馬斯


以往,吃到一份好吃的臭鱖魚,需要些運氣。因為臭鱖魚的腌制有一定的技術門檻,師傅的經驗,溫度、濕度,腌制時間,都可以決定一條臭鱖魚的品質。臭鱖魚因此成為一種口味隨機性很強的食物,一千個師傅,可能會做出一千種臭鱖魚


香臭之間,始終是一門「玄學」


你做的臭鱖魚好不好吃,

那得看臭鱖魚自己是不是好吃。

圖/視覺中國


如今,在恆溫、恆濕的發酵間,通過精準的計算,臭鱖魚的製作過程被科學的計算控制,臭鱖魚的「鮮」被拿捏得恰到好處。2017年,臭鱖魚因入鏡《舌尖上的中國》而聲名鵲起,成為國人熟知的安徽地標美食。掌握了全套流水線生產技術的「徽三臭鱖魚」在當年的銷售額破億。


2020年以來,疫情的發展促使臭鱖魚銷售模式從線下轉為線上。得益於快遞物流的發展,在運輸途中,臭鱖魚出廠時的「鮮」被穩穩地鎖住。發揮穩定的口味、新鮮的質地,讓臭鱖魚躋身「好農貨」之列。


線上下單的臭鱖魚,品質值得信賴。

圖/視覺中國


2020年,90後體操冠軍曾宇選擇拼多多,開出了他的第一家臭鱖魚網店。同年,「徽三臭鱖魚」在拼多多上線僅14天,就衝到了淡水魚類目銷量、好評雙第一。選擇拼多多的臭鱖魚,找到了新的銷售定位。


在拼多多的帶動下,臭鱖魚主產區之一——黃山市休寧縣的其他農產品也加入網銷大軍,銷售額已達約2億。未來可期的不僅僅是臭鱖魚產業。


上圖:徽州臭鱖魚製作技藝市級代表性傳承人韓可軍在腌制臭鱖魚;

下圖:拼多多直播帶貨臭鱖魚。


致力於發現更多好農貨拼多多,通過「尋鮮中國-多多好農貨」項目,向用戶介紹各地「好農貨」。如今,拼多多推出的農產品消費IP——農貨節,已經連續舉辦四屆,24天的超長待機,輻射近2000個產區,覆蓋全國20萬款初級及精深加工農產品、超10萬家涉農店鋪。近年來,陽光玫瑰、琯溪蜜柚等「輕奢水果」成為最火單品,體現了平台與好農貨的雙重號召力。


正宗、地道,是定義好農貨的重要標準。正如臭鱖魚,永遠帶有不可磨滅的安徽印記,安徽也是國人心目中臭鱖魚的最佳「發貨地」。拼多多等電商的發展,在助農、振興鄉村的同時,也將勾勒出一幅風物中國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