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藍根青菜成春菜界熱銷新品後,同屬養生系的可生食菊花變「新晉網紅」。
4月8日,南都記者走訪盒馬中山小欖鎮可食用糖心菊基地,第一批菊花今年3月上架盒馬一周即賣空,工人正下種第二茬,預計7月上架盒馬。該新品味道微甜、口感新嫩,可做沙拉、煲湯、打火鍋,單朵售價15元左右,吸引大批年輕人。
季節限定的春菜雖小眾,卻因差異化和健康養生備受零售商青睞。據盒馬數據,今年春菜同比銷售增長70%,其中板藍根青菜環比銷售增長294%。此外,高顏值可食用的春花今年新增石斛花、棠梨花等十餘個品種。

中山可食用糖心菊首次進入盒馬 12小時送至門店
中山為人熟知的乳鴿、脆肉鯇進入各大零售商後,可食用菊花是其重點發力的另一農產品。在以菊花聞名的小欖鎮,向來有食用菊花的傳統。「每年菊花展都會拿出可食用菊供人們品嘗,不過受技術限制,只能在秋冬上市短短兩個月,一直未大面積種植。」中山可食用菊花基地負責人區娟花說。

據了解,可食用菊花歷經十年品種改良與種植技術攻關,成功實現四季穩定產出。品種、種植技術等難題解決後,區娟花試圖將這一新奇產品推向消費端。「最初是走餐飲路線,與當地大廚合作開發新菜,供應當地餐飲店,銷量有限,無法打開銷路。」
區娟花思考如何觸達消費端的同時,各地的春菜、春花因極具差異化被零售商搬上貨架,並打造出一系列爆款。盒馬採購告訴南都記者,春菜的銷售時節短、供應量有限,但其健康、新奇,符合國人「應季養生」的理念而成春節消費市場的重要品類。「盒馬四年前開始做春菜春花,單品已從四個增加至目前的數十個。」
另一方面,供應鏈的優化拉長春菜銷售周期並降低成本。鮮花的保鮮是行業內的難題。據前述採購介紹,盒馬藉助「產地直采+航空直運+氣調保鮮」技術組合,將中山菊花從採摘到門店的鏈路壓縮至最短12小時。清晨採摘的鮮花馬上通過冷鏈車直送廣州白雲機場,搭載航班飛抵全國各地樞紐倉,經標準化分揀後,由盒馬在當地的物流「毛細血管」配送至門店。
目前,中山可食用菊首批3000朵在盒馬一周即賣空,還成為春菜中復購率排名靠前的單品,區娟花正抓緊種植第二茬。
春菜系列同比增長70% 盒馬可食花單品達達十餘種
人們愈發重視健康養生的消費趨勢帶動下,零售商將各地「限定款」春菜打造為季節爆款,並持續挖掘新品。據盒馬數據,今年春菜同比銷售增長達70%,其中網紅板藍根青菜環比銷售增長高達294%。
除馬蘭頭、香椿等地域性春菜外,高顏值的春花是盒馬挖掘的重點。今年2月,盒馬春花的同比銷售增長超過80%。除雲南大理的水性楊花、廣東中山的糖心菊外,盒馬銷售的可食用鮮花品類不斷增加,2025年春季新增石斛花、棠梨花等十餘個品種。

盒馬採購表示,經過上下游的多年努力,時令春菜已經越來越被廣大消費者所接受,以榆錢和槐花為例,五年前,在盒馬只能賣1個月,如今經過候鳥式布局基地和規模化種植,今年銷售期長達兩個半月,產地成本價格也降低了30%。
此外,得益於供應鏈的不斷成熟,更多嬌貴的可食用花出現在北上廣深餐桌。
據介紹,針對海菜花等嬌嫩水生花卉,盒馬採用物理氣調保鮮技術,抑制呼吸作用,延長貯藏期至7天,使其從雲南洱海走向北上廣深餐桌。
今年,盒馬進一步升級「產地倉-區域倉-門店」三級網絡,新增短保蔬菜的專屬冷鏈倉,實現「採摘即預冷、運輸零中轉」。數據顯示,該鏈路使鮮花損耗率從傳統模式的30%降至8%以下。
采寫:南都記者 黃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