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我們已經討論過椰子持續漲價的話題,但是卻有朋友向我們提出了,雖然椰子在漲價,但是椰子水卻在持續降價,甚至卷向了九塊九,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這種詭異的現象是怎麼產生的?
一、椰子水卷向九塊九?
據中國經營報的報道,十年前330毫升賣十四五元的椰子水,當下已經捲入「1升裝不足10元」的價格混戰中。
「我只能這麼說,100%椰子水的生產成本比現在有些品牌的售價還貴。」在談到國內椰子水賽道價格內卷時,崔永強(化名)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
他所在的公司,早在2014年就將國際知名椰子水品牌引入國內市場,並一度將該品牌發展成國內市佔率第一。但其在2024年年底選擇放棄這一賽道。用他的話說,「跟進者價格戰太猛了,很多品牌都是不誠信經營。」
多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國內椰子水原料超過95%都是從東南亞進口。但上述地區椰子不斷漲價,國內椰子水品牌卻打起價格戰,9塊9一升的椰子水幾乎很難覆蓋成本價。
在某視頻號直播間,東江牧場(100%)椰子水250ml 10盒/箱的券後價僅為13.9元起,單瓶僅需1.39元;在盒馬平台,「100%椰子水1l×6」售價為55.8元,摺合下來每升不足10元。
從2024年的七八月份,東南亞進口椰子價格出現緩慢上漲,一直持續到現在。當地預計會漲到今年的六七月份。
2023年,我國椰子水品牌只有32個,到了2025年已經超過50個。從主流品牌價格趨勢看,在2023年之前,300—350ml的椰子水,售價在7—15元之間。但是,自2024年以來,等量椰子水的價格沒有高於8元的。椰子水的市場價格趨於下調。
二、椰子漲價椰子水為啥卻降價了?
當下,椰子水市場就呈現出一種奇特的景象:一邊是椰子的價格不斷攀升,另一邊椰子水的價格卻持續走低,甚至出現了 9 塊 9 的低價產品,這種離奇的背離我們到底該怎麼看?
首先,在當前的中國椰子水市場中,出現了一種看似矛盾的現象:一方面,由於氣候變化和供應鏈問題,椰子的價格持續上漲;另一方面,市面上卻出現了大量標價僅為9塊9甚至更低的椰子水產品。這種現象實際上是市場進入了一個低質量價格內卷的狀態。隨着消費者健康意識的增強,對天然飲品的需求日益增長,越來越多的企業看到了椰子水市場的潛力,紛紛湧入。
其次,椰子水飲品價格的下降,並非出於成本降低或技術進步等正面因素,而是市場低質量價格內卷的直接結果。隨着椰子水市場的不斷升溫,越來越多的企業湧入這一領域,試圖分一杯羹。然而,由於市場競爭激烈,為了吸引消費者和搶佔市場份額,這些企業不得不採取降價策略。降價策略雖然短期內能夠吸引消費者,但長期來看卻會導致市場嚴重內耗。一方面,低價競爭使得企業的利潤空間被壓縮,難以維持正常的生產和研發投入;另一方面,為了降低成本,一些企業不得不犧牲產品質量,使用劣質原料或簡化生產工藝,從而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混亂。
第三,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椰子水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經演變成了拼家底的戰爭。由於市場內耗嚴重,企業難以通過正常的市場競爭手段獲得優勢,因此只能依靠自身的資金實力和抗風險能力來熬倒對手。對於那些資金實力雄厚、供應鏈穩定的企業來說,它們有能力在低價競爭中保持一定的利潤空間,並繼續投入研發和創新,以提升產品質量和品牌形象。然而,對於大多數中小企業來說,低價競爭卻是一場災難。它們往往難以承受長期的低價壓力,最終只能被迫退出市場。
第四,任何一個產業,如果原料漲價而產品還在降價,都是難以長期持續的。對於椰子水產業來說更是如此。由於椰子水的原料主要依賴於進口,且受到氣候條件和市場需求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原料價格波動較大。因此,如果企業無法在原料價格上漲的情況下保持產品價格的穩定或上漲,那麼它們將面臨巨大的經營壓力。長期來看,低價競爭不僅無法為企業帶來可持續的發展,反而會導致整個產業的惡性循環。一方面,低價競爭會迫使企業犧牲產品質量和研發投入,從而降低整個產業的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另一方面,低價競爭還會損害消費者的利益,因為低價往往意味着低質或劣質產品。
因此,無論是哪個產業,只有企業保持在一個長期的可持續的發展狀態中,才有可能真正實現更好的發展。對於椰子水企業而言,只有擺脫當前的價格戰困境,才有可能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