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在京舉辦「臨甲7號沙龍」活動,外交部亞洲司梁建軍副司長圍繞新時代中國周邊外交理念與實踐,同中外媒體進行交流。習近平主席訪問東南亞三國、中國-東盟關係、區域合作、人文交流,中美經貿局勢成為會上的高頻詞。
談及中美貿易局勢將如何影響中國-東盟經貿合作,梁建軍表示,中國出口市場格局的多元化以及對美出口減少,並未導致對東盟的出口激增。
5月20日,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在京舉辦「臨甲7號沙龍」活動,梁建軍(右)向記者介紹新時代中國周邊外交理念與實踐。中國公共外交協會佟曉玲大使(左)主持沙龍。澎湃新聞記者 楊文欽 圖
在當前進入周邊格局和世界變局深度聯動的重要階段,周邊的重要性更加突出。4月8日至9日,首次中央周邊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習近平主席發表重要講話。會議一周後,習近平主席訪問東南亞三國,以周邊之行開啟了今年的元首外交。
正如梁建軍在會上所說,「中央召開首次周邊工作會議,明確把周邊定位為中國實現發展繁榮的重要基礎、維護國家安全的重點、運籌外交全局的首要,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鍵。『周邊是首要』的內涵得到進一步充實。」
在單邊主義衝擊全球局勢及多邊貿易體系的形勢下,梁建軍總結道,習近平主席此次東南亞之行釋放三點信息:第一,周邊是中國外交的首要;其二,聚焦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第三,為世界注入更多的穩定性和確定性。
從國際市場看,中國是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夥伴,對美出口佔全部出口份額不斷下降,從2018年的19.2%降至2024年的14.7%,出口總額僅佔中國gdp的3%。此外,美國對外貿易量僅佔全球貿易總額的13%,占其餘87%總額的190多國相互之間仍有巨大的貿易合作空間。
「沒了美國世界照樣轉,太陽照常從東方升起。」梁建軍說,我們深知開放則興,封閉則衰的道理,無論任何時候,我們都將堅定不移地辦好自己的事情,堅定不移地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
關於所謂「關稅戰會導致中國產商品衝擊周邊市場」的論調,梁建軍在會上用數據進行駁斥。他指出,特朗普在第一任期也就是2017年對華髮起關稅戰,當時美國佔中國的出口比重是19.2%,現在已經降到14.6%;而同期,中國對東盟的出口從12%穩定增長至15%左右。
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前兩個月,我國對東盟進出口1.03萬億元,占同期我國進出口總值的15.8%。東盟繼續保持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地位。
「中國出口的進一步多元化以及對美的出口減少,並未導致對東盟的出口激增。事實上,我們正在推進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實施擴大內需和提振消費的專項行動,未來將釋放巨大的內需產能。」
梁建軍進一步介紹,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實現了5.4%的增長,穩居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費市場、第二大進口市場。如果按照購買力平價指數看,中國已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擁有全球最大規模的中等收入群體。「目前,中國居民的消費率為40%,未來空間仍然很大,每提高1%的消費,就意味着1萬億元人民幣的增量市場。這種持續的潛力將把中國的需求轉化為世界的機遇,而不是衝擊。」
從廣交會到消博會,從西博會到進博會,東盟國家企業持續看好中國消費與投資市場。在4月舉辦的第五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上,來自馬來西亞、泰國的榴槤,越南的咖啡,柬埔寨的大米深受歡迎。第二次參加消博會的馬來西亞榴槤銷售公司nch負責人黃振興表示,「我們已經在三亞成立了進出口貿易公司,我們十分看好海南自由貿易港的發展機遇和中國市場所蘊含的巨大消費力。」
「中國處處有市場,處處有機會,我們也願意張開雙手,同周邊國家,同包括周邊國家的世界各國共享發展機遇,實現互利共贏。」梁建軍在交流最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