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光伏玻璃供需與價格變化
•二季度需求與價格波動:二季度搶裝結束後,光伏玻璃市場需求下降幅度較大。價格方面,2mm玻璃當前成交價基本在10元左右,本周較上周穩定,成交價約10 - 10.5元/平方米,而前期4 - 5月最高價約14元;3.2mm玻璃報價差異較大,基本在17 - 18.5元/平方米之間(含稅送到),實際成交以一單一議為主,大廠拿貨有明顯優惠。當前2mm玻璃價格已低於去年行業平均最低水平,去年行業平均最低價格約11.5元,當前價格比去年最低時還要低,價格承壓明顯,倒逼企業開始減產行為。
•三季度需求預測:從三季度需求來看,6月全球組件產量接近50GW(或為49GW),7月預計仍為50GW,需求雖有所增加但幅度較小。國內需求相對更低,可能在45GW左右。由於需求增長幅度較小,行業供大於求的問題仍然存在。此外,因下游組件廠較為強勢(大廠佔比大),疊加需求預期較弱、玻璃庫存相對較高等因素,玻璃價格被壓制明顯。
2、行業減產措施與產能調整
•近期減產具體情況:近期減產行動包括堵窯口和實際減產。堵窯口約3500噸,實際減產約3600噸,合計約7000噸。名義產能從9.7萬噸降至9.2萬噸,實際減產約10%。七八月份減產幅度預計達15%-20%,但達到30%的目標難度較大,主要因企業積極性不足,且當前減產比例僅約10%。此外,去年最多減產3萬噸,扣除部分後實際減少約26%,但當時存在2020年、2021年前點火的小窯,而當前在產的多為2021年後投產的1000噸及以上生產線,企業停產積極性低於前期。
•減產目標與企業態度:30%的減產目標為討論中的總目標,但企業意見未達成一致,實際減產僅約10%。部分企業減產態度堅決,如新沂因當前售價低於12.5元/平方米即虧損(虧損幅度超20%),生產越多虧損越大,故減產較為堅決;鍾建才已停部分窯爐,如漳州、宜興的窯爐已停,於新的650噸窯爐預計近期停窯,蚌埠650噸窯爐本月或停。部分企業態度猶豫,如南玻雖產量大,但對減產的想法不夠堅決。福萊特作為減產倡導者,提出可採取堵窯口或停線措施,但需看其他企業行動,目前堵窯口多集中於大企業。彩虹因江西基地成本高、人員浮動,後續或參與減產。此外,部分企業認為自身已達到減產幅度,如某企業2-3月已停一座900噸窯爐,認為減產幅度足夠。整體來看,當前減產落實進展有限,後續需進一步溝通協調。
•海外產能情況:海外在產產能約8800噸,主要分佈構成如下:國內企業在海外的產能約6000噸,包括馬來西亞新沂的4條線、旗濱的1座窯,以及越南格蘭特的2座窯;剩餘約2800噸為土耳其、印度等其他國家企業的生產線產能。
3、企業成本結構與差異分析
•主要企業成本水平:2mm玻璃成本方面,新沂完全成本約13元/平方米,製造成本約12元/平方米,製造成本12元左右基本不虧損。福萊特、旗濱成本與新沂接近,處於同一檔次。部分企業的個別窯爐成本也達相近水平,如新福新廣西湖南北海的三線、四線,南玻廣西的兩條線,德金的最新檢測線,這些窯爐能耗和成本較低;南玻安徽地區成本較高,廣西地區成本較低。不同企業成本存在分層,部分後發窯爐成本表現更優。
•能耗優勢來源:頭部企業能耗優勢源於設備後發優勢。旗濱設備噸位大,能耗比新沂有優勢;福萊特能耗高於旗濱但低於新沂。設備噸位影響能耗,噸位大的設備能耗控制更優。
4、政策動態與行業自律
•工信部會議與反內卷:工信部近期組織了兩次玻璃行業相關會議。第一次為18號的建材系統會議,由建材協會聯合水泥、玻璃、陶瓷等協會,以及3家玻璃龍頭企業參與,主要聽取企業對當前經濟形勢的看法及建議措施。企業反饋經營情況不佳,涉及浮法玻璃、光伏玻璃等,包括價格低於成本、質量問題、技術出口及國外市場情況等問題。第二次為26號專門針對玻璃的會議,召集光伏玻璃、浮法玻璃、汽車玻璃頭部企業(約10家),進一步了解企業困難與實際情況。玻璃行業因連續生產特性,反內卷問題突出,當前價格明顯低於成本,部分企業單窯月虧損達1000萬,甚至出現一座窯虧損2000萬的情況。行業亟需政府牽頭採取措施,穩定價格至成本線附近,避免惡性競爭。
•工作組成立與目標:針對行業反內卷需求,光伏玻璃等領域擬成立工作組,與傳統企業定期會議存在區別。傳統會議主要由企業領導或銷售主管內部交流,通過聚餐溝通減產、穩價等事宜;新工作組則新增與政府對接職能,旨在通過政策、法規、質量標準等多維度推動行業自律,爭取政府(如工信部、發改委)支持,以解決企業因體制差異(國資、民企)、虧損程度不同、競爭心態不一導致的共識難達成問題。參與企業以玻璃行業前九為主,湖北易軍因『毒玻璃』問題未被納入。
•未來政策方向:未來政策可能圍繞違規產能處理、新點火及未點火產能管理等方向展開。其一,針對2023年底發放的8萬噸低風險函涉及產能,若未點火且2年內未建設、3年內未點火,將取消指標;已違規點火的生產線將驗證後要求停產。其二,2025年以來新點火窯爐約1萬噸,多為前十企業(如海螺首座窯),目前穩定產出但後續擴產放緩;未點火產能約2萬噸(60%以上已建設),9月後或個別投產,全年大規模投產可能性低。其三,停窯產能約3萬噸,其中1.5萬噸或永久退出,剩餘部分可能復產為大窯或小窯。此外,行業存在企業訴求不一、反壟斷限制等問題,政策落實存在不確定性,但中央推動反內卷的決心較大,部分措施落地可能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