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7月1日訊(編輯 楊斌)超長期特別國債的發行再度加快。2025年我國擬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1.3萬億元,上半年超長特別國債共計發行5550億元,佔全年額度的42.69%,下半年剩餘規模7450億。
財聯社注意到,從最新發佈的三季度發行計劃來看,下半年新的20年期特別國債發行較原計劃提前了10天,另外9月各期特別國債的發行較原計劃整體提前一周。業內分析指出,今年特別國債支持「兩新」政策效果明顯,為保證資金落實,特別國債加快發行。
今年超長期特別國債的發行起始於4月24日,已較去年提前約三周。上半年,共發行20年、30年、50年特別國債各一隻。其中,20年的「25超長特別國債01」分3期共發行1500億元,30年的「25超長特別國債02」分5期發行3550億元,50年「25超長特別國債03」發行一期共500億元。
根據財政部6月30日最新發佈的三季度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計劃,三季度將新發行1隻20年期、2隻30年期特別國債。7月14日為下半年首個超長特別國債發行日,當日將有1隻20年期、1隻30年期特別國債首發。包括首發和續發在內,三季度共有11期超長特別國債在10個工作日發行,7月、8月、9月分別有2天、4天、4天。
圖:最新發佈的三季度特別國債發行計劃
(資料來源:財政部,財聯社整理)
值得注意的是,與4月最初公布的2025年特別國債發行計劃相比,最新的三季度發行計劃有所調整。原定於7月24日發行的今年第二隻20年期特別國債被提前10天至7月14日;9月有4期特別國債的續發,較原定計劃全部提前一周。
圖:4月最初公布的今年三季度特別國債發行計劃
(資料來源:財政部,財聯社整理)
根據今年兩會的安排,2025年我國擬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1.3萬億元,比上年增加3000億元。經過二季度的落實後,上半年超長特別國債共計發行5550億元,佔全年額度的42.69%。
就在6月24日,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向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作2024年中央決算的報告。藍佛安在報告中提到,儘早發行和使用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債券等,發揮財政資金引導和帶動效應,支持做好「兩重」、「兩新」等工作,推動促消費、擴投資、穩外貿、惠民生等政策早見效、多見效。
今年的超長期特別國債額度中,2000億元用於支持設備更新, 3000億元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剩餘8000億元支持「兩重」建設。根據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在6月26日國新辦發佈會上的披露,2000億支持設備更新的特別國債資金中1730億元已落地。消費品以舊換新3000億資金前兩批1620億元已下達,第三批資金明確將於7月按計划下達。
民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陶川指出,今年超長期特別國債整體發行進度明顯快於去年同期,且 「以舊換新」的含量很高。但隨着「國補」資金消耗階段性快於國債發行,多地宣布「國補」暫停或者調整。考慮到「兩新」政策效果明顯,預計下半年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進度還將加快,並側重存量資金落實。
站在投資的角度,業內人士指出,發行計劃有所調整後,下半年特別國債的發行變得更為密集。特別國債之間流動性的相互擠占,或使得新老活躍券利差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