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黃河客戶端北京5月27日電 (記者王立奎)近日,商務部印發了《深化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改革創新以高水平開放引領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5月27日,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有關情況。會上,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凌激介紹,到2024年,全國經濟技術開發區已經達到232個,遍布31個省(區、市),創造地區生產總值達16.9萬億元人民幣;擁有8.5萬家高新技術企業,佔全國高新技術企業18.3%;實現外貿進出口10.7萬億元人民幣,佔全國外貿總額24.5%;實際使用外資272億美元,佔全國實際使用外資23.4%,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區域協調發展和產業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凌激表示,《工作方案》共提出了四個方面16項政策舉措,把國家級經開區工作放到中國式現代化這個大局中去定位、去謀劃,力爭為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作出新的示範。
一是在對外開放方面,國家級經開區是外貿外資的「第一梯隊」,是「投資中國」的優先選擇,也是制度型開放的重要平台。《工作方案》中支持具體產業的舉措有:鼓勵生物醫藥、高端製造等領域外商投資,支持數字服務出口,建設內外貿融合發展產業集群、國際樞紐物流中心等;為經開區賦權賦能的舉措有:加大先行先試授權、支持經開區與自貿試驗區協同發展、加強招商隊伍建設、優先安排品牌活動等;涉及財稅的舉措有:指導落實外商投資企業利潤再投資遞延納稅政策。
二是在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國家級經開區產業聚集度高、先進技術的應用場景多,為提升創新策源能力,將支持布局產業科技創新平台,加強商業轉化、產學研合作,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聯動發展。支持國家級經開區製造業發展提質升級、「數實融合」,就是數字和實體經濟融合的相關舉措,包括支持重大技術改造和大規模設備更新,發展服務型製造,孵化未來產業,建設高標準數字園區、智能工廠、算力基礎設施等。此外,《工作方案》還提出了穩定產業鏈供應鏈、促進產業轉移承接等務實舉措。
三是在管理制度改革方面,《工作方案》聚焦體制機制、管理效能、營商環境建設,提出了優化園區運營模式、推動行政管理主體與開發建設主體相對分離、完善激勵機制、下放省市級經濟管理審批權限等工作任務。涉及企業關注的問題有「高效辦成一件事」、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包容審慎監管、智慧監管等內容。《工作方案》還提出,鼓勵各地方制定修訂開發區管理的相關法規和規章。目前,部分省市經開區已經有了一定的地方立法實踐,可供借鑒參考。
四是在要素保障方面,涉及土地、能源、人才、資金等工作,《工作方案》裏面出了多項「實招」,比如支持各地為國家級經開區單列年度土地指標,允許使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資金支持產業項目,支持開發建設主體上市融資等。同時,鼓勵各地創新發展模式,加強資源要素整合,提升綜合利用水平。比如說,探索新型產業用地,整合研發、創意、設計、無污染生產等產業功能及相關配套服務;在人才方面,服務保障高層次人才的同時,經開區將開展學校、企業「雙元制」教育,積極培養產業技能人才;同時,鼓勵發展綠電、創建碳達峰試點園區,促進減污降碳等。
此外,《工作方案》明確要求,國家級經開區發展將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國家級經開區發展的各方面全過程,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為高質量建設國家級經開區提供堅強的政治保障和紀律保障。
凌激在發佈會上還表示,下一步,商務部將重點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牽頭協調落實《工作方案》各項政策舉措,推動各地各部門研究出台配套措施,在要素保障、安排改革試點任務、下放經濟管理審批權限等方面提供更大支持。二是持續打造「投資中國—選擇經開」品牌,支持國家級經開區積極探索實踐,提高招商質效,拓展外資來源,促進在華外資企業再投資。三是指導國家級經開區進一步建立權責清晰、規範高效的現代開發區管理制度,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和市場化運作水平;完善動態管理機制,加強全周期管理。
記者:王立奎 編輯:劉丹 校對:楊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