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早盤反彈,京東系大漲,京東健康漲超7%,京東集團-sw漲超4%,騰訊控股、阿里巴巴-w、小米集團-w等港股科技龍頭均漲超1%。港股科技50etf(159750)跟隨上漲。
消息面上,京東集團發佈2025年一季度業績,收入、利潤雙雙超出預期。
具體來看,一季度,京東集團收入為3011億元人民幣,遠超市場預期2894.4億元,同比增長15.8%,創下近三年來的最高同比增速;歸屬於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109億元,同比增加52.7%;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歸屬於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128億元,同比增加43.4%。
外賣業務也首次交卷,第一季度,包括外賣業務在內的新業務收入達到57.53億元人民幣,同比大幅增長18.1%。
此外,阿里巴巴、網易、騰訊控股等多家港股大型科技公司將於本周披露一季報。
中泰證券指出,2025年互聯網龍頭、算力等港股科技板塊有望走出類似2021年新能源行情,成為局部結構性機會主線。可重點關注港股科技板塊龍頭企業,尤其是互聯網、算力、機械人等ai上下遊方向。
港股還有多少催化?
港股市場自「對等關稅」宣布後呈現持續修復態勢,從低點穩步回升,目前已完全收回「對等關稅」宣布後的失地。
港股科技50etf(159750)跟蹤的港股科技指數自4月低位以來反彈超20%,當前已超過2024年10月的高點,但距離2025年3月中旬創下的前高仍有一些距離。
交銀國際證券認為,從驅動因素分析,港股修復主要歸因於風險溢價的顯著回落,而無風險利率或企業盈利預期均變動不大。與此同時,4月南向資金延續了年初以來的凈買入態勢,也為港股市場提供了強有力支撐,並有效平抑了市場波動。
後續還有多少驅動因素?
華泰證券分析指出,雖然經過關稅「過山車」,但年初中國資產重估的三大邏輯仍在,相比年初,中國資產相對表現的邏輯進一步得到強化——
1、美國對中國關稅相對全球不會太高,至少(目前)暫時再次有效,中國的相對「站位」好於預期;
2、deepseek橫空出世推升中國ai+產業鏈的重估空間和投資熱情,揭示中國物價競爭力部分也來自於生產力的提升(而非僅僅源於需求不足);
3、經過4年的去槓桿周期,中國地產周期開始「磨底」,相關風險有所緩解、且與之相關的、消費傾向的見底、回升也在繼續演繹。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須謹慎。上述觀點、看法和思路根據截至當前情況判斷做出,今後可能發生改變。對於以上引自證券公司等外部機構的觀點或信息,不對該等觀點和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和準確性做任何實質性的保證或承諾,亦不構成投資推薦。基金過往業績不代表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並不構成本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本基金主要投資於香港證券市場中具有良好流動性的金融工具。除了需要承擔與境內證券投資基金類似的市場波動風險等一般投資風險之外,還面臨因投資境外市場所帶來的匯率風險以及港股通機制下因投資環境、投資標的、市場制度以及交易規則等差異帶來的特有風險。投資者應認真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產品資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認識基金產品的風險收益特徵,在了解產品情況及聽取銷售機構適當性意見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投資期限和投資目標,對基金投資做出獨立決策,選擇合適的基金產品。投資者可通過基金管理人或代銷機構提供的移動客戶端、官網等渠道查詢其基金交易、保有情況和持倉收益等信息。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etf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