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關注印度製造的人都清楚,這幾年印度製造,上演了一次又一次的「殺豬盤」。
針對的主要是中國手機企業,比如小米、OPPO、VIVO。印度通過各種理由,凍結這些企業的資產,然後要進行罰款。
後來不僅僅是罰款,還想要接手這些中國企業在印度的資產,比如要求這些企業在印度的公司,印度人當高管,印度入股等等……

於是很多人吐槽嘲笑小米、OV們,說是給印度送韭菜,送到印度去割。
事實上,不僅僅是小米、OV們這些中國企業,印度其實也割其它國際巨頭,比如近日,印度的「殺豬盤」,就又盯上了三星了。
按照媒體的報道,近日,印度政府要求三星在印度的企業,支付6.01 億美元(約合 44 億元人民幣)的補繳稅款和罰款,為何要罰三星,說是三星涉嫌規避關鍵電信設備進口關稅。

理由是不是和之前罰小米、OV們類似?反正就是給你冠上一個逃稅的名,然後再凍結你的資產,罰你的款。
至於你不交?那沒關係,因為你現在在印度的資產已經不少了,有工廠,有運營企業,有眾多的線下渠道,不交的話,這些全部沒有了,印度一點都不虧。

這就是印度的「殺豬盤」,在你比較小的時候,根本就不會動你,甚至還要通過各種措施、政策、補貼、資金來吸引你到印度來。
再加上印度本來人口多,市場大,所以對一些跨國企業,確實有吸引力。
於是小米、OV、三星們紛紛到印度建廠賣手機,連蘋果都跑到印度去造iPhone了。
但如今,隨着小米、OV、三星被收割,不知道其它在印度發展的企業,會不會瑟瑟發抖?
畢竟一旦當你賺錢了,印度就要罰你錢,讓你賺了錢也拿不回去,甚至一些在印度的資產,還面臨著被凍結,被搶的風險,你說誰還敢去?

事實上,目前印度製造的數據,已經說明了一切,2020年時,印度製造業占國民經濟的比例為15.4%,到2024年時,反而降至14.3%,4年來不升反降,原因就是大家都被印度搞怕了,誰還敢去送錢給印度?
想當初,莫迪定了一個目標,到2025年時,製造業要佔印度國民經濟總產值的比例提升至25%,現在看來,如果印度的這種收割外資的惡劣環境不改變,是不可能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