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醫院:大公司新潮流

2025年03月15日10:12:06 財經 1436

來源:投資界

如今,大企業們對開醫院的興趣相當濃厚,其中不少都已經着手建設。

今年1月,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發佈《關於同意抖音集團設立北京愛瑞醫院(待定)項目的批複》的通知,讓「抖音集團將在北京建三級醫院」的消息成為網絡熱搜。

資料顯示,該醫院為三級綜合中外合資合作營利性醫院,床位數800張。

一個互聯網圈的大廠,觸手卻伸向了醫療界,看似八竿子打不着,實際上卻正契合了如今涌動的「跨界辦醫」熱潮。

細數近些年來巨資投入醫院建設的企業,茅台、美的、京東方、安踏……無一不是各行各業響噹噹的名字。

從互聯網到製造業,從白酒到服裝,大量企業試圖在遙遠的醫療市場上分一杯羹。這背後既有企業多元成長的內生動力,也彰顯了不論在什麼年代裏,「治病救人」都是有着明確社會價值和經濟利益雙重屬性的黃金賽道。

尤其是隨着公立醫院的普惠屬性逐漸加強,高端醫療規模龐大的市場空白,已經被大企業們定義為面向未來的重要投資方向。

傳統

中國企業,其實有着悠久的辦醫院歷史。

早在計劃經濟時期,國有企業承擔著「小社會」職能,從學校到食堂,從宿舍到商店一應俱全,其中當然少不了醫院。彼時,這些醫院主要服務於內部員工,兼具福利性質。

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民間資本開始介入醫療行業。尤其是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鼓勵社會辦醫,優先支持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於是,大量資本開始湧入醫療賽道。

《2015年我國衛生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到2015年底,全國公立醫院數量13069個,民營醫院數量14518個,佔全國醫院總數的52.6%,已經超過公立醫院。到2023年底,民營醫院數量已經到達26583家,佔比69.3%。

在企查查以企業名中含「醫院」關鍵詞進行搜索,共有235664個結果,其中有138268個結果是成立於10年以內,佔比接近60%,足以證明這十年來醫療賽道的火熱。

辦醫院:大公司新潮流 - 天天要聞

辦醫院:大公司新潮流 - 天天要聞

不過,民營醫院數量雖然增加了,但市場佔有率卻遲遲停滯不前。

2015年,公立醫院診療人次27.1億人次,占醫院診療人次總數的88%。這也就意味着民營醫院僅佔12%。而到了2023年,全國總診療量42.6億人次,其中民營醫院7.0億人次,佔比也只增長到16.5%而已,連五分之一都沒有。

公立醫院和民營醫院之間巨大的流量鴻溝,凸顯的是這個賽道上的超高技術壁壘。

尤其是在人才體系搭建上,公立醫院以強勢地位幾乎籠絡了國內所有的*人才。而且隨着2004年以來醫療系統的體制改革,公立醫院也開啟了對外擴張,醫生的收入也大幅提升。

面對公立醫院強勢的地位,民營醫院沒有底蘊、沒有技術、沒有經驗、沒有社會地位,很難對優秀醫師產生足夠的吸引力。

2018年,服裝業龍頭企業雅戈爾及下屬子公司出資10億元,共同在寧波建設普濟醫院,並信心滿滿要將其打造成寧波投資*、規模*的醫院。

但是這龐大的野心很快被現實澆滅。2021年,雅戈爾在半年報中突然提出,要退出醫療健康產業。更是在2022年計劃將普濟醫院捐贈出去,只是因為中小股東的反對才就此作罷。導致雅戈爾辦醫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相關的運營團隊和經驗」。

辦醫院:大公司新潮流 - 天天要聞

寧波普濟醫院是雅戈爾的一個失敗布局

而且醫療是重資產、低利潤的行業,投資醫院回報周期漫長,平均超過10年。這與企業和資本追求快速盈利的訴求相悖。

這就造成,往往一個企業的成長期已經過去了,醫院的盈利期卻還沒到。

萬達集團曾在2016年—2018年先後宣布與英、美不同醫療集團合作至少五家醫院,並有三家啟動了建設。但是很快,隨着房地產進入低谷,萬達不斷割肉套現以應對資金流動危機。在廣州蓋起來的醫院2021年9月被質押了出去,青島的「萬達醫院」也已經更改了門庭。

儘管前路坎坷,企業跨界辦醫的熱潮卻仍然持續不降溫,這背後主要有三重推力。

*是老齡化催生的萬億市場。

國家統計局發佈最新數據,2024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到31031萬人,首次突破3億人。這3億中國老人的衣食住行、醫療健康、文化娛樂需求,是一個足以顛覆傳統消費邏輯的「超級市場」。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到2030年健康服務業總規模將達到16萬億元,並將其定位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在如此廣袤的健康產業中,醫療服務仍是一個*潛力的黃金賽道。

第二是高端醫療市場空白。

近十年來,中國醫療衛生格局發生了不小的變化,從2014年到2022年,9年間公立醫院數量連年下降,從13314個下降到11746個,減少1568個。雖然2023年,公立醫院數量新增了26個,但床位數卻從2022年的5363364張下降到5335788張。

2023年公立醫院收入規模達4.09萬億,在有2022年的低基數的情況下,同比增速僅12.8%,明顯低於疫情之前的數據。

辦醫院:大公司新潮流 - 天天要聞

公立醫院規模的萎靡,很大程度上源於政策高壓。

近些年來,兩票制、藥品集采、DRG/DIP等政策頻出,不斷指引公立醫院以公益性為導向進行改革深化。這就意味着,國家要求公立醫院未來更多的是要*程度節約醫保資金,*範圍地提供普惠性服務,滿足更多人的就醫需求。

這樣的政策目的無可厚非,可從另一個方面來講,其中是不是也會犧牲掉一部分高端的就醫需求?答案是高端就醫需求必然會更多地獨立出來。

2024年第十批藥品集采結果出爐之後,3分錢一片的阿司匹林激起了國人對集採藥品的大爭論。矛盾的焦點之一,就在於並不是所有患者都想吃三分錢一片的阿司匹林,希望吃3000塊錢一片高端葯的患者大有人在——人們傾向於將「貴」與「更好的效果」划上等號。

未來,民營醫院可能是這個問題最重要的答案。

根據「十四五」規劃,社會辦醫機構在中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中主要扮演補充角色,應以滿足特定人群的醫療需求為導向,特別是公立醫院難以覆蓋或不願涉及的領域。

為此,國家甚至放寬了外資准入的限制。2024年7月11日,國務院允許在瀋陽市、武漢市、廣州市、成都市以中外共同捐資方式,按相關規定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第三是一些大型集團的業務轉型和業務協同需求。

隨着中國經濟增速趨於穩定,對於一些已經發展了20~30年的大型企業而言,主營業務也已經進入成熟期,甚至遭遇瓶頸,走到了轉型和多元化的十字路口。

典型的案例莫過於家電行業。隨着全球家電市場飽和度的上升,各家電巨頭都在積極尋找其他的發展曲線,並不約而同把目光放在醫療賽道:

2017年,海爾集團正式布局大健康,旗下上海永慈康復醫院9個月實現盈虧平衡,開業一年營收過億;2021年,收治住院患者近6000人,600張床位使用率在97%……其中奧克斯2006年投資建設的明州醫院,在2021年營業收入已超過10億元,已成為浙江規模*的民營醫院之一。

還有一些看似和醫療不相干的大企業,會選擇為了降低對單一業務的依賴,和平熨行業周期而進行醫療跨界。

2024年上半年,京東方顯示器件業務營收達780.1億元,佔總營收的83.54% 。為了多條腿走路,京東方從2016年開始,分別在合肥、成都、蘇州、北京建設醫院,而且大力發展數字醫院,可稱得上是目前把醫療服務戰略級別放得最高的中國科技企業。

2024年上半年財報顯示,京東方數字醫院總門診量達76萬人次,總出院量達3.1萬人次,營收約9億元。預計2024年,京東方旗下所有醫院的營收在20億元左右。

辦醫院:大公司新潮流 - 天天要聞

此外,有些企業看中的不僅是醫療服務的直接收益,更是與自身業務的協同效應。

這方面中國平安已經做出了比較成功的探索。

此前,方正集團旗下的北大醫療連年虧損,在中國平安接管後,其業績大幅改善。總收入從2020年的36.8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約55億元,2024年預計實現盈虧平衡。

從平安角度而言,北大醫療補齊了自身在線下醫療資源方面的短板,也能讓平安的保險客戶群體感知到平安的線下醫療服務能力。

位元組跳動的情況也是類似。其線上藥品銷售、大量的醫學領域的內容創作者,大量的醫療類流量,和正在積極布局的醫療科技,都可以對醫療服務業務形成一定的支撐——雖然這與真正經營一個成功的醫院集團,還相差甚遠。

寫在最後

各個大廠跨界辦醫的目的雖然不同,不過可以視之為殊途同歸:都是想通過醫療服務的巨大需求和社會屬性,在社會價值和經濟收益上實現雙豐收。

但是,要想實現這樣的「一箭雙鵰」,企業們既需要付出資本的勇氣,更需要有對行業保持敬畏之心。否則不僅投入巨大,還會在公共衛生方面形成巨大的負面問題,並且很容易被媒體輿論放在聚光燈下暴晒。

醫療的公益屬性與商業逐利本質存在着天然矛盾,尤其在中國的體制之下這種矛盾更容易被放大。「莆田系」這個飽受詬病的群體形成了極差的口碑,並且如今正在被大企業、大資本取代其社會辦醫的市場地位,有其深層次的原因。

這也時刻提醒着後來入局的大企業們,醫療事業事關生命健康與社會責任,急功近利不可取。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臨港新片區:發佈再保險、國際航運、生物醫藥3個領域數據出境操作指引 - 天天要聞

臨港新片區:發佈再保險、國際航運、生物醫藥3個領域數據出境操作指引

5月9日,在臨港新片區數據跨境服務中心成立一周年活動上,再保險、國際航運、生物醫藥3個領域數據出境操作指引發佈。澎湃新聞記者獲悉,上述操作指引將配合相關領域負面清單使用。後續臨港新片區將圍繞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公募基金、證券、電池護照等領域,不斷拓展操作指引覆蓋度,更好解決企業實際需求,指導數據處理者...
背靠百億資本大佬,四川嘉道博文擬出資5.93億入主*ST長葯 - 天天要聞

背靠百億資本大佬,四川嘉道博文擬出資5.93億入主*ST長葯

微成都報道 歷時三個多月,*ST長葯(300391.SZ)意向投資方終於浮出水面。5月8日,*ST長葯發佈公告稱,公司和臨時管理人分別與產業投資人四川嘉道博文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嘉道博文」)等六家機構簽署重整投資協議。根據協議,投資人將通過「現金注資+資源導入」方式協助公司清償債務、恢復持續經營能力。在投資人中,...
4月外貿數據,公布了! - 天天要聞

4月外貿數據,公布了!

原創 劉博團隊對等關稅,到底對進出口產生了哪些影響?萬眾矚目的4月的外貿數據,今天公布了。今年1到4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4.14萬億元,同比增長2.4%。其中,出口8.39萬億元,增長7.5%;進口5.75萬億元,下降4.2%(均為人民幣)。下圖是中國(內地)跟主要國家和地區之間按照美元計算的外貿數據。大家更關心4月單月...
V觀財報|瑞豐光電收監管函 - 天天要聞

V觀財報|瑞豐光電收監管函

中新經緯5月9日電 深交所網站9日發佈關於對深圳市瑞豐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瑞豐光電」)及相關當事人的監管函。
庄士機構國際發盈警,預期年度股東應占虧損約5.8億港元至6.4億港元 - 天天要聞

庄士機構國際發盈警,預期年度股東應占虧損約5.8億港元至6.4億港元

智通財經APP訊,庄士機構國際(00367)發佈公告,本集團預期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取得本公司權益持有人應占虧損約5.8億港元至6.4億港元,而去年則取得虧損約9.32億港元。根據現時可取得的未經審核財務資料分析,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虧損乃主要由於確認本集團投資物業的公平值虧損;確認本集團待售物業以及位於中國的...
易點天下向118名激勵對象授予1088.125萬股限制性股票 - 天天要聞

易點天下向118名激勵對象授予1088.125萬股限制性股票

智通財經APP訊,易點天下(301171.SZ)發佈公告,公司審議通過了《關於調整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相關事項的議案》《關於向激勵對象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的議案》,確定限制性股票的授予日為2025年5月8日,向符合授予條件的118名激勵對象授予1088.125萬股限制性股票,授予價格12.28元/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