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於視覺中國
匯宇製藥(688553.SH)正在「硬着陸」:業績大幅跌落,股價連續創下歷史新低。
隨着核心藥品「培美曲塞二鈉」的市場份額被「後來者」搶佔,匯宇製藥的業績也一落千丈。1月31日,匯宇製藥披露業績預告,預計2023年營收下滑幅度超37%,凈利潤跌幅超43%。
隨之而來的還有估值的持續縮水,在大盤下挫等背景下,截至1月31日收盤,匯宇製藥股價報收11.13元/股,跌幅3.64%,該價格早已跌破發行價,並再一次創下歷史新低。不僅如此,公司IPO項目縮水、延期,創新葯還處於研發早期階段等,公司基本面不容樂觀。
但面對接連下滑的業績、尚處於研發早期的創新葯項目需大把的研發投入等局面,匯宇製藥卻迫不及待地分紅。就在披露業績預告的當天,公司表示「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2.13元(含稅)」。
這意味着,公司實際控制人丁兆將獲得約2821.50萬元的分紅。
業績、股價「雙殺」,重磅藥品「培美曲塞二鈉」光環褪去
據匯宇製藥業績預告,公司預計2023年實現營收9-9.3億元,同比減少5.63-5.93億元,同比下降37.71%-39.72%;預計同期凈利潤為1.25-1.4億元,相較於去年同期將減少1.09-1.24億元,同比大幅下降43.78%-49.8%。
其中,2023年匯宇製藥收到政府補助資金及投資收益合計約7700萬元,扣非後凈利潤預計為5500-6500萬元,同比下降67.17%-72.22%。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匯宇製藥近年來業績的漲跌都與重磅抗癌藥「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強相關。
2017年9月,匯宇製藥「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獲得上市批件,2018年6月份,匯宇製藥該藥品通過一致性評價,也是國內首家通過一致性評價。這款適應症為「局部晚期或者轉移性非鱗狀細胞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一線化療」,是抗癌界的重磅藥品,有着超50億元的市場。
於是,頭頂着「首家通過一致性評價」光環的匯宇製藥「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很快迎來了「4+7」集采,公司該產品憑藉著低價優勢中標集采後,迅速搶佔院端市場份額,擊潰原研廠商禮來(LLY.US)。
隨後,公司業績一路猛增:2018-2020年公司營收分別為5432萬元、7.07億元、13.64億元,對應增幅分別為288.45%、1201.68%、92.93%;期間凈利潤分別為-2200萬元、1.77億元、3.43億元,對應增幅分別為74.03%、904.12%、94.03%。

匯宇製藥近幾年業績走勢,來源於東方財富截屏
顯然,在上述增勢中,「培美曲塞二鈉」功不可沒。據招股說明書,2018-2020年,匯宇製藥培美曲塞二鈉產品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57.08%、92.77%、91.02%。換言之,公司依靠着「培美曲塞二鈉」一路潮起。
這一增勢在2021年達到頂峰,公司當年實現營收18.24億元、凈利潤4.46億元。但隨着齊魯製藥、奧賽康(002755.SZ)等越來越多公司的「培美曲塞二鈉」上市、過評,匯宇製藥的「光環」也黯然褪色。
以2022年3月「湖北省醫藥價格和招標採購管理服務網發佈4+7擴圍續約中選名單」為例,齊魯製藥「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500mg)」最終報價每支678.8元中標,替換匯宇製藥相同劑型每支2735.83元的原中標產品。
2022年,匯宇製藥實現營收14.93億元,同比下滑18.12%;同期凈利潤2.49億元,同比下滑44.15%。到了2023年,公司業績也持續下滑。
匯宇製藥在投資者平台上無奈回應道:「公司培美曲塞二鈉先後經歷了『4+7』、『4+7擴圍』多輪次集采及集采續標,銷售單價持續降低。同時,培美曲塞二鈉於2022年第四季度陸續執行續標,競爭品種從最初的2家增多到十餘家,覆蓋區域減少導致銷售量下降的影響在2023年延續。」

匯宇製藥上市以來股價走勢,來源於東方財富截屏
與業績「同步」的還有公司的股價。於2021年10月26日上市的匯宇製藥,上市當天股價一度沖向42.14元/股(前復權)的高點,隨後便一路震蕩下行、衝破發行價,如今更是跌至11.5元左右的低點。
研發費用哪裡來?賣子、IPO項目上摳
面對急速下挫的業績、尚處於早期的創新葯研發管線需要大把的研發費用,匯宇製藥不是沒有「想辦法」。
2023年12月,在「擬轉讓全資子公司匯宇悅迎49.9%股權」的公告中,匯宇製藥就表示:「降低經營風險,提升盈利能力和現金流水平」,此次交易額1656.68萬元。
對比2022年高達3.56億元、2023年3.3億元的研發費用等來看,上述辦法難免有些「杯水車薪」。只是在「仿製葯」上嘗過「業績過山車」苦頭的匯宇製藥,目前已計劃集中火力進攻創新葯,那創新葯項目的高額研發投入何解?
於是,匯宇製藥使出「絕招」,將目光鎖定在IPO募投項目上:部分項目投資大幅縮水、部分項目延期。
去年12月15日,匯宇製藥表示,擬縮減「匯宇歐盟標準注射劑產業化基地(二期)項目」實施內容並調減募集資金承諾 投資總額,由原募集資金承諾投資總額4.79億元調減為3.59億元,調減金額高達1.2億元。
同時,公司擬減少「匯宇創新藥物研究院建設項目」部分研發設備投入並調減募集資金承諾投資總額,由原募集資金承諾投資總額4.28億元調減至4.08億元,調減金額為2000萬元。同時此項目延期,預定達到可使用狀態的時間由原計劃的2023年12月延期至2024年6月。
此外,公司擬對「高端綠色藥物產業延鏈項目」進行延期,預定達到可使用狀態的時間由原計劃的2023年12月延期至2025年6月。
前述調減的募集資金將用於新增募投項目「創新藥物(HY-0006) 項目」的研發投入;同時公司表示將根據該項目的進展情況,自籌解決部分資金。

匯宇製藥IPO項目進展,數據截至2023年10月底,來源於公司公告
詭譎的是,匯宇製藥一邊高喊集中力氣研發創新葯,一邊卻是IPO的創新葯項目「零投入」。公告顯示,截至2023年10月底,匯宇製藥IPO項目「創新藥物9HY-0002a」的研發投入金額為「0元」。
業績大降仍擬分紅,股東組團減持套現
即便公司如此境遇,匯宇製藥還是一如既往地分紅。
1月31日,即業績預告的同時,匯宇製藥表示,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2.13元(含稅)。從往年分紅記錄來看,公司並未因業績大跌而縮減分。2022年8月,公司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2.13元,2023年5月,公司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2.35元。

匯宇製藥部分股東持股變動,來源於東方財富數據截屏
按照公司近期披露的前十大股東明細來看,目前公司創始人、實際控制人、董事長丁兆及其一致行動人內江衡策、內江盛煜合計持有公司股份1.32億股,對應分紅額度約2821.50萬元。而位列前十大股東的黃乾益、楊波等也收穫頗豐。
此外,公司上市以來,股東組團減持的「畫風」仍然不變。2022年11月份以來,匯宇製藥發佈的減持計劃公告達10份,涉及減持的公告數量更是超過30份。
公司股東王曉鵬、長興茂達投資、上海爽颯、黃乾益、湖州意諾特等股東頻頻減持公司股票,急於套現。
早在去年年底時,長達興茂、湖州意諾、王曉鵬便通過大宗交易、集合競價交易等方式分別成功套現超1.2億元、1.3億元、9000萬元。
(本文首發於鈦媒體APP,作者 | 張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