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國際合作,構建更有韌性且安全可靠的風電供應鏈;擁抱技術變革,譜寫高質量轉型發展新篇章;「問海論漁」,讓「海上風電+」引領未來……
11月30日,汕頭市舉辦汕頭國際風電技術創新大會,向全球推介一批汕頭國際風電創新港建設成果,發佈一批海上風電前沿技術研究成果、展示一批國際海上風電合作項目,同時成立了汕頭國際風電創新港的專業高級智庫——汕頭國際風電創新港建設諮詢顧問委員會,呈現汕頭國際風電創新港建設的階段性成果。
大會開展包括汕頭國際風電創新港發展戰略座談會在內的多場論壇,同期舉行多場專題技術沙龍和風電國際合作交流會等一系列活動,30日下午,大會同時舉行國際合作、科技創新、融合發展3個高端論壇,世界多地的風能代表在論壇上分享經驗、碰撞思路,為風電產業未來的發展建言獻策。
國際合作論壇:構建互信穩定的風電產業鏈
近年來,世界各國紛紛將實現碳中和及保障能源安全列為關鍵任務。大力發展風電產業,要構建互信穩定的風電產業鏈供應鏈,離不開全球合作。
汕頭的風電產業基礎紮實,在資源稟賦、高端裝備製造、資源開發、創新研發、施工運維、人才培訓等方面的優勢明顯,與東南亞等地區在風電領域擁有廣闊的合作空間。
當前,汕頭正「以僑架橋」,不斷拓展海外「朋友圈」,廣泛凝聚僑心僑力僑智,進一步探索與各國的風電產業合作路徑,助力建設汕頭國際風電創新港,為推動全球風電高質量發展貢獻「汕頭力量」。
基於汕頭開放、包容的城市底蘊,在國際合作論壇上,嘉賓和專家學者圍繞「深化國際合作,構建更有韌性且安全可靠的風電供應鏈」展開深入研討。通過「引進國際風電經驗」「共築中外可再生能源合作新機會」「攜手共同發展海上風電基礎安裝」等精彩演講,共同探索全球風電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徑,為各國攜手應對氣候變化、加強能源安全、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提供重要支撐,讓中國風電走向世界,開啟國際合作新篇章。

國際合作論壇
科技創新論壇:打造海上風電創新策源地
經過十多年的飛速發展,風電已在全球範圍內成為了極具市場競爭力的綠色能源,為各國應對氣候變化、保障能源安全、打造經濟新增長點提供重要支撐。在此過程中,創新始終是風電發展的最大驅動力。
汕頭依託良好的風能資源和產業基礎,圍繞汕頭國際風電創新港建設,以海上風能資源開發為支撐,以協同創新為驅動,以先進裝備製造產業集群為核心,打造服務全球的海上風電產業新城,使之成為國家海上風電產業的「根據地」和國際海上風電技術創新的「策源地」。
在科技創新論壇上,來自全球各地的專家學者深入探討,圍繞漂浮式海上風電技術,從「海上風電規模化開發」「漂浮式海上風電關鍵技術」「海上風電併網」「深遠海漂浮式風機結構健康監測」等高精技術作分享交流,並圍繞海上風電超大機組及關鍵零部件技術,就「海上風電機組抗颱風」「海上風電軸承關鍵技術」「風機防腐、防火」等主題進行生動演講,提供科學方案,探索創新思路,從技術創新中形成推動風電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合力。

科技創新論壇
融合發展論壇:探索「海上風電+」的新路徑
過去數年,我國海上風電裝機規模迅速擴大,「海上風電+」正成為海上風電開發主要趨勢之一。實現海上風電與海洋牧場的融合發展,與儲能與氫能的協同發展,不僅是提升海上風電產業發展質量的客觀需要,也有助於解決單一海洋資源開發瓶頸問題,實現「海上糧倉+藍色能源」立體開發。
當下,汕頭抓住歷史機遇,立足海洋資源稟賦和海洋產業發展基礎,積極探索海上風電+海洋牧場、制氫、儲能等產業新模式,培育壯大海洋新興產業。
在融合發展主題論壇上,眾專家學者聚焦「海上風電+」,圍繞「海上風電與海洋牧場融合發展」「儲能與氫能協同發展」等方面,問海論漁、發展新型業態。
通過「海洋多能源多產業融合技術研發」「海洋牧場發展」「海上風電的電解水制氫技術」「海上風電制氫及其綜合利用」等主題演講,眾嘉賓積極建言獻策,討論「海上風電+」模式創新和實踐經驗,探索「海上風電+」的新路徑,引領未來相關產業的新趨勢,助力廣東省落實海洋強省戰略以及汕頭的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融合發展論壇
文、圖 | 記者 曾柯權 趙映光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孫旭歌
校對 | 桂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