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薩克斯坦遠離海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
2014年,中哈物流合作基地落地連雲港,
讓哈薩克斯坦從此也擁有了「海洋的脈搏」。
近年來,中哈兩國不斷加強基礎設施「硬聯通」,
途經哈薩克斯坦的中歐班列馳騁不息
中哈連雲港物流合作基地、「霍爾果斯-東大門」無水港、「中國西部-歐洲西部」國際運輸走廊等基礎設施大項目
保障歐亞大陸間物暢其流。
這條「絲綢之路」上的「鋼鐵紐帶」,讓連雲港與阿拉木圖兩座城市結緣。
今天,讓我們跟隨記者的鏡頭,聆聽連雲港、阿拉木圖兩座城市發展的故事。
中國江蘇的連雲港,東瀕黃海,
是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中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

↑連雲港的海濱城區景象

↑連雲港的海濱城區景象

↑連雲港市的連島大沙灣景色

↑連雲港的花果山景色

↑連雲港的連雲新城景象
阿拉木圖是哈薩克斯坦第一大城市和前首都,位於天山北麓外伊犁山腳下,
在哈薩克語中是「盛產蘋果的地方」,因此也被稱為蘋果城。

↑阿拉木圖的科克托別電視塔

↑阿拉木圖的城市遠眺

↑阿拉木圖市內的潘菲洛夫二十八勇士公園

↑阿拉木圖市內的東正教教堂

↑外伊犁山腳下的阿拉木圖
包容的大海和堅毅的山巒相隔千里遙相呼應。
兩千多年來,絲路古道商賈往來,貫通東西
如今,藉助海鐵聯運優勢,有着「鋼鐵駝隊」之稱的中歐班列翻山越水穿戈壁,
讓兩個城市實現隔空「握手」。

↑連雲港的新亞歐大陸橋起點標誌,鐵軌和船錨相融相連的雕塑矗立在港口碼頭,寓意「鐵路與碼頭在這裡交匯」
近年來,連雲港全面落實國家「一帶一路」倡議,
建成30萬噸級航道,擁有74條集裝箱航線、
24條滾裝雜貨班輪航線及2條中韓客貨班輪航線。
從這裡出發,貨物貿易能夠觸及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千個港口。

↑遠洋輪船從江蘇連雲港港駛出

↑滾裝船在江蘇連雲港港的碼頭裝運汽車
2014年,「一帶一路」國際經貿合作首個實體平台項目
中哈物流合作基地落地連雲港。
經過近10年運作,已成為中亞五國
過境運輸、倉儲物流、往來貿易的國際經濟平台。

↑貨船停靠在連雲港港集裝箱碼頭
在中哈物流基地數字化調度中心,
調度員能夠與萬里之外的
哈薩克斯坦霍爾果斯-東門無水港實現信息共享、業務聯動。
遠在4000多公里外的連雲港出海口如同被「搬」到了哈國「家門口」。


↑工作人員在江蘇連雲港的中哈連雲港物流合作基地數字化調度中心查看港口作業情況

↑中哈兩國工作人員在中哈連雲港物流合作基地交流
目前,哈薩克斯坦過境中國進口的日用消費品,出口的礦產品、糧食等優勢貿易商品80%以上通過連雲港口岸集散分撥,
哈薩克斯坦與中國和東亞國家的聯繫更加緊密。

↑貨運列車在哈薩克斯坦的阿拉木圖與霍爾果斯間馳騁

↑顧客在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市的中國商品超市內選購商品
阿拉木圖市還是中亞「潮流之都」,
市內共有上百家韓國化妝品商店,東亞系化妝品在當地很受歡迎。
由於出色的質量和親民的價格,中國與韓國的電子產品在哈也廣泛銷售。
據經營者介紹,連雲港發出的中歐班列為他們直接從中日韓進貨擴寬了渠道。

↑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市家電超市內,韓國電器擺滿貨架

↑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市一家韓國化妝品小店內商品琳琅滿目
阿拉木圖汽車市場經銷商稱,
許多中日韓品牌汽車及零配件也通過中歐班列運抵哈薩克斯坦境內。

↑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市大型二手車交易市場

↑銷售人員在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市經銷商店向消費者介紹哈弗汽車
阿拉木圖州卡普恰蓋100兆瓦光伏電站
是哈薩克斯坦單體最大的光伏發電項目之一,
也是中哈綠色能源合作項目之一,
這裡的太陽能光伏板通過中歐班列運輸至此,
切實助力當地向低碳轉型。

↑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州卡普恰蓋100兆瓦光伏電站
「相通則共進」,
哈薩克斯坦麵粉、亞麻籽、駝奶粉也走進中國千家萬戶,
100多家哈薩克斯坦企業入駐中國電商平台……
2022年,中哈兩國鐵路貨運量達2300萬噸,同比增長20%。

↑消費者在中國西安國際港務區挑選哈薩克斯坦的麵粉產品
阿拉木圖如今成為了連雲港陸海聯運重要「腹地」,
而蘋果城也有了自己的「大海」
中國商品一路西行,哈薩克斯坦的各類貨物則一路東進,
在中哈連雲港物流合作基地轉為海運,繼而通達全球。
「鋼鐵駝隊」往返穿梭,
讓中國與哈薩克斯坦間巨大的貿易潛力得以充分釋放。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兩座城市分享發展機遇,成功實現共同繁榮。
山與海的相連,連出了一片嶄新的未來!
策劃:王建華、段羨菊
統籌:武巍、張維革、張繼業
主編:戴天放
平面設計:盧哲 孟麗靜
攝影:季春鵬、柳文慧、王建民、奧斯帕諾夫、李一博
編審:王海燕、戴天放、武巍、孫瑞博、榮浩
新華社攝影部、江蘇分社、阿斯塔納分社聯合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