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9月11日消息(記者唐明)今年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五周年。五年來,圍繞高質量這個關鍵詞,長三角三省一市在方方面面做了大量探索。截至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突破了哪些體制機制障礙?積累了哪些經驗?遇到了哪些困難?還存在哪些問題?總台經濟之聲記者通過走訪調研,挖掘出一個個生動鮮活的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總台經濟之聲推出系列報道《解碼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11日推出第一篇:從「一卡通」到「通萬事」,政務一體化下的嘉善剪影。
作為智能診療機械人創新研發機構的負責人,在深圳待了25年的萬軍,最終還是選擇把勢通機械人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總部搬到了浙江嘉善縣的姚庄,這裡是國家長三角一體化核心區共同富裕示範區。萬軍說,選擇落戶嘉善,一是看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帶來的「磁力效應」,二是嘉善當地政府對企業和人才的扶持力度非常大。
萬軍表示:「總部基地要在這裡建設,去辦手續,我們都沒有干過工程建設,跑去的時候,人家覺得我們像小學生。一看這架勢不行,跑10次可能都跑不下來。最後他們就說不要來了,就到你們這裡。後來政務中心連同建設局的審查科科長直接到我們這裡,就說你辦什麼,我們幫你辦,你們跑一次就可以。後來他又強調我來幫你們辦,你們只需要我給寫計劃,寫好以後你需要什麼東西,自己提供材料,在網上提供就可以,這就是很典型的浙江政務風格。」

記者採訪了勢通機械人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萬軍
這只是嘉善聚焦未來產業培育、推進長三角產業互聯的一個縮影。眼下,越來越多的「萬軍」,正在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這片「試驗田」里紮根、發芽。
不破行政隸屬、打破行政邊界。推進長三角政務服務一體化發展成為嘉善深入實施長三角區域協調發展的生動寫照。嘉善聚焦示範區政務服務「一窗辦」「網上辦」「自助辦」三大領域,聚力打破區域數據壁壘,通過整合三地政務服務資源,在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基礎上探索示範區政務服務一體化發展。近年來,滬蘇浙有關部門會同示範區執委會持續探索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建立居民服務「一卡通」,在交通出行、旅遊觀光、文化體驗等方面實現「同城待遇」。如今,示範區居民已經享受到「一卡通」的便利。目前嘉善正在探索將「一卡通」的便利,延伸到不同區域間老年人的同城待遇。以嘉善為例,目前在嘉善的外籍老人可以和嘉善戶籍的老人一樣使用「一卡通」免費乘坐公交。
嘉善縣人社局養老保險服務中心主任湯雪東表示:「最主要的就是嘉善市域內的公共交通,拿了『一卡通』就能享受同城待遇,我們給它起了名字叫『敬老通』。目前我們做到的就是,居住在嘉善的外地戶籍的老年人也可以享受到嘉善的同城待遇。」

記者採訪外地老人享受同城化待遇
浙江嘉興市嘉善縣政務數據辦主任楊淵告訴記者,嘉善的實踐是長三角一體化從「一卡通」向「萬事通」「通萬事」升級的一個剪影。
楊淵介紹:「在嘉善,我們牽頭建立了一個區域協同智能中心,現在已經有100多類數據歸集在一起。我們也有長三角的公共數據交換平台,在互相支撐着一些需要協同的應用,通過這個場景,最終目標是要把區域協同的體系建起來,以後就是常態化的。也許現在只是十幾個場景,以後可能是幾十個甚至幾百個場景都在統一的體系下運作,這樣就會讓場景不斷地迭代更新,具有生命力。」
如今走在嘉善的大街小巷,看到的是人才近悅遠來、城鄉美美與共;感受到的是發展的魄力、動能轉換的活力、共建共享的魅力。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台」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email protected],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