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車下一個戰場:AI大模型

2023年07月18日15:39:14 財經 2612
智能汽車下一個戰場:AI大模型 - 天天要聞

作者 | 劉曠

編輯 | 金不換

ChatGPT走紅後,大模型的熱度持續不減,並日漸形成了「千模大戰」的局面。

前兩個月,百度、阿里、騰訊加入;進入5月份,先有網易有道,發佈了基於「子曰」大模型開發的AI口語老師劇透視頻,介紹其基於教育場景的類ChatGPT產品;後有科大訊飛,發佈認知大模型「訊飛星火」……

總之,各種大大小小的發佈會,都在向外界證明自己到底有多大的想像空間。

而在大模型進展如火如荼之下,其產業化也被越來越多地提及,從前炒作的「AI+」也再次站上風口。在此背景下,關於AI大模型在汽車領域的應用,也開始熱度飆升。

01

千模大戰,汽車領域先行

目前來看,大模型重構各行各業雖然已經成為業界共識,但ChatGPT「上車」遠比預想中的來得更快。

作為繼家庭和辦公場所之外的「第三空間」,汽車正在變成一個新型智能終端。ChatGPT到來了之後,車機關係也受到了更多的影響。

一是ChatGPT對汽車自動駕駛的影響。

大模型具備對海量數據的處理能力以及多維度分析能力,可以提供更精準、更全面的數據分析和預測能力,持續優化模型,提高智能駕駛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尤其是隨着ChatGPT的出現,人們發現當模型的參數量,達到了一定程度之後,呈現出的效果不是「性能變好」,而是「出奇的好」。

具體到應用層面,大模型對自動駕駛的影響是:

在雲端,車企可以發揮模型參數量的大容量優勢,通過大模型完成絕大多數的數據標註和數據挖掘工作,節省數據標註成本,還能夠藉助仿真場景構建賦能。

在車端,它可以將分管不同子任務的小模型合併為一個大模型,節省車端推理計算時間,增加汽車安全性。

最重要的是,被認為是自動駕駛算法終局的端到端感知決策一體化算法瓶頸,或許在汽車接入大模型之後可以得到有效解決,自動駕駛算法升級指日可待。

智能汽車下一個戰場:AI大模型 - 天天要聞

二是對汽車智能座艙的影響。

車載ChatGPT語音助手,可以處理完整的對話,如追問,並能保持對前後文的理解,形成較為良好的語音交互體驗。微軟與奔馳探索ChatGPT的插件生態系統,為第三方服務集成開闢可能性。

駕駛員未來有望通過車載系統完成預訂餐廳、預訂電影票等任務,進一步提升便利性和生產力,極大地豐富智能汽車與人之間的交互體驗。

智能汽車下一個戰場:AI大模型 - 天天要聞

此外,在改變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交互能力的情況下,其也對汽車的研發方式和商業模式產生全新的影響。

研發方式方面,由於機器的高效標註能力,使得需要一年時間的數據標註任務,現在只需要短短數小時,研發周期大幅縮短,而且多模態(視覺、語音、手勢等)的豐富數據,更可以進一步提升總體的研發效能,降低研發成本。

就商業模式而言,車載AI語音交互在它具備情感智能之後,它就會從「僱傭關係」演變成「陪伴關係」,對人的喜好和習慣會更加了解,這將會衍生出全新的商業價值。

或許正是意識到了這一點,現在正有越來越多的車企選擇接入AI大模型。

除了國外的奔馳宣布ChatGPT之外,國內理想汽車也發佈了自研大模型MindGPT,百度的文心一言也被接入到了長安、吉利、嵐圖、紅旗、零跑等眾多車企之中,就連「讓夢想窒息」的法拉利未來,也在新車中納入了大模型。

不難預見,未來大模型在智能汽車中普及,將會是大概率事件。

智能汽車下一個戰場:AI大模型 - 天天要聞

從整個參與的車企來看,其發展大模型的方向和側重點並不相同。

從功能上來看其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兩類:

一類是用於人工智能交流對話領域,多數應用在智能座艙上。比如,百度的文心一言,目前已經有東風日產、紅旗、長城等近十家車企宣布接入。

上海車展期間,商湯科技亮相了日日新Sensenova大模型,展示了其中文語言模型「商量SenseChat」以及「如影SenseAvatar」等與座艙的結合;此前阿里巴巴也宣布AliOS智能汽車操作系統,已接入通義千問大模型進行測試等。

另一類是聚焦智能駕駛的大模型應用。比如毫末智行發佈了自動駕駛生成式大模型DriveGPT,幫助解決認知決策問題,最終實現端到端的自動駕駛;理想汽車自研大模型MindGPT,擺脫對高清地圖的依賴,讓汽車做到更接近人類司機的駕駛表現。

蔚來、小鵬、長城、奇瑞四家車企,也已經註冊申請了多個與GPT相關的商標。

從參與主體來看,也主要可以分為兩類:一是車企親自下場做的,如理想汽車、百度將自家大模型應用於自家汽車產品等;另一類是外部廠商提供大模型給車企,比如華為盤古大模型、百度文心一言等用於給其他車企使用。

相較通用大模型來說,垂直領域的大模型訓練和使用成本更低,或許會成為更容易實現商業化落地的領域。因此,無論是傳統車廠還是新勢力,抑或是大模型科技廠商,普遍認為智能汽車最有可能成為率先實現大模型落地的B端場景。

02

大規模「上車」為時尚早

儘管ChatGPT的首發「上車」,已經拉開了智能汽車領域大模型較量的序幕,但現階段距離大模型的真正上車,也還有一段距離。

首先,車企做大模型,多模態數據的收集、處理、訓練本身是一個難題。

自動駕駛所需傳感器數據包括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以及高清攝像頭、GPS等,這些數據來自不同的坐標系,帶有不同的觸發時間戳,且要考慮到硬件損壞等問題。

同時,還需要大量的場景數據,比如交通標誌線、交通流、行為模型等。這讓汽車大模型的研發、訓練門檻變得很高。

模型數據調動管理需要利用智能網聯汽車以及計算技術平台、雲控技術平台等諸多平台,只有做到海量數據匯聚才可以做交叉,尤其是垂直領域,這和車內的其他系統並不相同,假如基礎的平台能力不能打通,其很難向更深層次發展。

另外,儘管生成式AI在信息獲取上獲得了突破,但在決策、執行控制層面,其離真正在汽車上落地還有較大的距離。

端到端的AI大模型訓練,也需要在智能汽車中構建全新的基於AI大模型的全新算法,這也需要一個過程,我們認為至少需要3~5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來完成這一過程。

智能汽車下一個戰場:AI大模型 - 天天要聞

其次,受限於車載設備的硬件條件,汽車內大模型所需要的硬件配置可能會受到限制,難以有效發揮好作用。

具體來說,大模型需要高規格的硬件配置,包括高性能計算能力、大容量內存和低時延等特點,但車載設備的硬件條件相對有限,無法提供足夠的算力資源支撐大模型運行。

比如,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GPT-3模型,就需要數萬億TOPS的計算能力。這要求芯片的算力至少要在萬級TOPS以上,才能夠勝任大模型的計算任務。但是在車載部署場景下,芯片的算力往往只有數百TOPS,遠遠達不到大型模型的要求。

在此背景下,升級汽車內的算力基礎設施已成必然趨勢,目前來看智算中心或許會成為未來智能汽車的「標配」。比如,特斯拉發佈了獨立的雲端智算中心——Dojo,總計使用了1.4萬個英偉達的GPU來訓練AI模型。

在國內,小鵬汽車與阿里雲合建了智算中心「扶搖」,專門用於自動駕駛模型訓練,算力可達到600PFLOPS;毫末智行與火山引擎聯合打造了國內自動駕駛行業最大的智算中心「雪湖。綠洲」,每秒浮點運算可達到67億億次。不過,目前這些建設還處於探索應用階段,大模型應用大規模上車的時機,還沒有完全成熟。

03

底層科技能力,成為決勝關鍵

AI大模型對汽車最本質的改變,可能在於它將進一步驅動汽車,從製造屬性向科技+消費電子屬性轉變。在這種背景下,車廠本身的底層科技能力,將會成為未來的決勝關鍵。

一方面,AI大模型會重新定義「人機交互」和「服務生態」,加速汽車應用服務生態消費電子化,這將改變底層的產品定義。

當前車載語音系統底層是未完全成熟的任務型對話系統,尚無法真正實現個性化、情感化、自由化的交互能力,而大模型可以通過深度學習+語音生成,迎來開放場景+自然交互的全新人機交互體驗。

同時,在研發設計上,隨着大模型的OS化,傳統的APP上車、點觸功能、HMI交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值得思考,這意味着汽車「產品」的重新定義。

正如前華為自動駕駛產品部部長蘇箐所言:「傳統車廠看法首先我的基座是車,現在有些計算機的單點,那麼我是把車作為一個基礎,試圖把計算機嵌進去,這是傳統車廠的看法。我們的看法不一樣,基礎是計算機,車是計算機控制的外設,一個大計算機了事,把車掛上去。這是本質看法不一樣。」

事實上,在大模型上車之後,汽車的計算中心、智能化、消費電子屬性將變得更加明顯,其產品定義將遵循消費電子的底層邏輯迭代演變(如APP化、生態服務等)。

智能汽車下一個戰場:AI大模型 - 天天要聞

另一方面,AI大模型將會改變汽車的現有算法,考慮到大模型應用所需要的硬件成本以及外部環境來看,未來國內企業大模型的技術實力,將更加取決於包括AI操作系統等在內的底層技術。

具體來說,原來汽車的自動駕駛算法較為依賴人工,而接入大模型之後,就需要依靠大模型驅動形成新的智能算法,而要構築這樣的算法,除了要做好產品,還要做好平台。

比如,圍繞芯片、雲端等在內的計算平台,需要做到低成本、可標配;有了好的產品,才能夠有足夠多的銷量,有足夠多的銷量,才能增加「端到端」(雲端到車端)的閉環數據。

作為基礎支撐的AI大算力芯片,也需要重新考慮車企自身的情況來做,回到底層來說就是誰的訓練成本低,誰的轉化速度快,誰就將跑到最前面。

拿英偉達的訓練芯片來說,一枚芯片被炒到了10萬塊錢,關鍵是這種高成本芯片訓練方案,對於車企並非最優解決辦法。而且受外部制裁影響,這種「外供依賴」隨時有可能被掐掉,脆弱性很大。

因此,從長遠來看,車企想要在這一領域走到行業前列去,要麼加大對底層芯片的自研力度以減少採購成本,如百度自研AI芯片,要麼在AI算法、操作系統上去尋求破局,以找到最佳的應用路徑。

— END —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更小更強 OPPO Find X8s有哪些升級點? - 天天要聞

更小更強 OPPO Find X8s有哪些升級點?

4月10日,OPPO Find X8s系列正式發佈,其中早在發佈會之前就曝光的OPPO Find X8s就已經面紗解開,憑藉小屏旗艦定位,讓這個尺寸的機型又有一個強有力的競爭者。
僅1699史低的驍龍8 Gen3直屏旗艦機,太刺激了! - 天天要聞

僅1699史低的驍龍8 Gen3直屏旗艦機,太刺激了!

之前小智說了,本月會有一大波的新機發佈,均搭載高通和聯發科的新處理器,尤其是高通的驍龍8s Gen4機型眾多。不過對於驍龍8s Gen4新機的定價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曝光,但外界普遍認為這批新機會比較尷尬,因為驍龍8s Gen4的性能處於不上不下的水平
強悍性能和智慧體驗並駕齊驅 OPPO Pad 4 Pro評測 - 天天要聞

強悍性能和智慧體驗並駕齊驅 OPPO Pad 4 Pro評測

縱觀近兩年手機市場,在性能上格外內卷,就連3000元左右的中端機型也會配上當年最新的旗艦處理器。反觀平板電腦市場,基本上都是選擇的當年中端處理器或者上一代的旗艦處理器。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這和它的產品定位有關係,不少廠商認為平板電腦還是以輕辦公和娛樂為主,
有些網絡審核也太離譜了,如果這也能審核過,那我也可以發! - 天天要聞

有些網絡審核也太離譜了,如果這也能審核過,那我也可以發!

扭歸扭,打歸打,打完我們還是一對兒看着不太像是P的賣相就不太好喝的感覺實在太慘了一點如今有些網絡審核也太離譜了請不要灌酒,否則後果堪憂俺的帽子威力不容小覷白子取得了碾壓優勢小孩哥:別鬧了我都尷尬死了不要在馬路上放飛氣球場面似乎有點羞恥?衝著這髮型也得加點工資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