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是一種快速成型技術,也稱為增材製造。它是一種基於數字模型文件,使用粉末金屬或塑料等粘合材料,通過逐層打印來構造物體的技術。
數字技術材料
3D打印通常通過使用數字技術材料打印機來實現。它常用於模具製造、工業設計等領域製作模型,並逐漸應用於部分產品的直接製造,零件由該技術打印。
今年8月,Nature-Communication發表了一篇通過3D打印製造柔性電致發光器件的研究文章。中國南方科技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系副教授劉吉介紹了一種用於製造柔性和可拉伸發光器件的3D打印策略,這些器件可以與軟機械人集成。他們展示了一個可以根據背景改變顏色的柔軟機械人。這種策略可能被用於開發下一代智能顯示器、可穿戴電子設備和人工偽裝系統。

柔性電致發光器件
本研究報道了利用多材料3D打印技術製造柔性電致發光器件的方法。劉吉的團隊利用可用於3D打印的離子導電、電致發光和絕緣墨水,製造出操作簡單、可按需生產的柔性可拉伸電致發光器件。
他們通過這種方法製作了一個可以發出藍光的柔性腕帶,並將該設備集成到一個柔軟的機械人中。機械人可以像變色龍一樣根據背景毫無延遲地改變表面顏色。研究人員指出,即使在不同的機械變形模式下(如彎曲、扭曲和拉伸),該器件仍具有電致發光穩定性。它可用於柔性電子設備和偽裝系統的相關組件。

3D立體打印技術
回顧3D打印的發展可以發現,3D打印早已應用於珠寶、鞋類、工業設計、建築、工程與建築(AEC)、汽車、航空航天、牙科和醫療行業、教育、地理信息系統、土木工程等領域。
3D打印第一次被人們使用是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當時,3D打印是使用光固化和紙層壓等技術的最新快速成型設備。工作原理和普通打印基本相同。打印機充滿了「打印材料」,如液體或粉末。與電腦連接後,「打印材料」在電腦的控制下一層層疊加,最終電腦上的藍圖變成實物。因為效果原汁原味,所以被稱為3D立體打印技術。

3D打印醫學方面
2019年1月14日,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首次使用快速3D打印技術製造出一種模仿中樞神經系統結構的脊髓支架,成功幫助大鼠恢復運動功能。這是3D打印的原始應用。
在醫學上,人們使用相應的化學原料,通過3D打印獲得所需的輔料。這項技術廣泛應用於牙科等醫療領域。

2012年11月,蘇格蘭科學家首次利用人類細胞用3D打印機打印出人工肝組織。2019年4月15日,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研究人員3D打印出世界上第一個具有細胞、血管、心室和心房的「完整」心臟,這在世界上尚屬首例。2022年6月,據國外媒體報道,墨西哥一名20歲的女子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通過3D打印技術成功移植耳朵的人。如今,3D打印逐漸引起人們的關注,商業化的3D打印實驗室應運而生。更多的企業也會通過專業的3D打印實驗室打印出更高質量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