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任世碧
3月27日,首批滬深主板註冊制新股正式開始網上申購。首批10隻滬深主板註冊制新股,中重科技、登康口腔在本周一(3月27日)申購;中電港、常青科技、中信金屬、海森葯業將在本周二(3月28日)申購;柏誠股份、江鹽集團、南礦集團、陝西能源將在本周三(3月29日)申購。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的新股上市首日大部分有不俗的表現。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3月27日,2023年以來共有62隻新股上市,這62隻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漲幅達到42.13%。其中,非註冊制的滬深主板年內共有20隻新股上市,平均漲幅達到了44.01%,而實施註冊制的科創板、創業板上市的42隻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漲幅也達41.23%。
分析人士表示,全面註冊制下,新股發行定價市場化,投資者需要注意新股的質量和風險,對發行新股的企業情況進行分析和評估。
全面註冊制下價值投資更重要
進一步梳理髮現,在上述年內實施註冊制上市的42隻新股中,濤濤車業、宏源葯業、康樂衛士、安達科技、百甲科技、明陽科技等6隻新股上市首日出現下跌,當天股價破發。與此同時,非註冊制的滬深主板年內上市的20隻新股上市首日全部實現上漲。
事實上,實施註冊制的42家公司去年盈利水平較好,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3月27日收盤,已有21家公司披露了2022年全年業績,其中,17家公司2022年全年實現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佔比80.95%。
此外,首批10家滬深主板註冊制公司2022年全年歸母凈利潤全部實現同比增長,其中,陝西能源去年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居首,達到511.95%,江鹽集團去年歸母凈利潤同比翻番,達到133.92%。
表:首批10隻滬深主板註冊制新股
製表:任世碧
「全面註冊制下價值投資更重要。」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的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本周第一批在主板註冊上市的公司開始打新,這也標誌着全面實施註冊制正在逐步落地。在全面註冊制之下,市場的投資風格將更加偏向於龍頭企業,價值投資將進一步得到強化,投資者會更加偏好於業績優良、競爭力比較強的優質龍頭企業,這是一個重要的結論。註冊制也是成熟市場普遍採取的新股發行方式,體現出市場化的原則:一方面讓更多代表新經濟的企業註冊上市,另一方面通過嚴格執行退市新規,讓一些不再符合上市條件的公司及時退市,從而實現優勝劣汰,讓市場成為源頭活水,這也是提高整體上市公司質量的重要方面,會讓價值投資變得尤為重要,通過做好公司的股東來抓住市場的機會。
海通證券債券融資總部項目經理梁淞亮認為,全面註冊制改革,與其說對於大幅度提升風險意識有巨大作用,不如說是對於投資者的價值判斷能力、風險判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來我國機構投資者的優勢及力量將逐漸突出。隨着市場對於投資者研究能力的要求逐漸提高,優質公司可能有更多估值溢價,全市場的投資理念或逐漸趨向於價值投資,將有利於形成理性投資環境。
華金證券表示,隨着全面註冊制的落地,市場可能出現三大變化:一是滬深主板上市數量將明顯增長,從當前每月6隻到7隻新股上市,預計或逐漸上升至每月15隻左右新股上市;二是滬深主板新股發行市盈率不再被局限在23倍區間,定價趨於市場化,可能存在主板新股破發;三是滬深主板新股上市前五個交易日放開漲跌幅,主板新股交投活躍度面臨上行、二級市場投資機會或增多。
如何把握新股投資機會?
在a股全面註冊制下,投資者應該如何尋找優質潛力公司?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對記者表示,註冊制這一里程碑意義的改革從科創板與創業板的試點以來,已有三年之久,給與投資者更加豐富與成熟的定價經驗。在未來,隨着註冊制的進一步深化改革,投資考慮的因素也更多,除了大方向上的宏觀經濟、行業發展以外,還應關注更多微觀層面的因素,如相關公司基本面、盈利增量等。
排排網財富公募產品運營經理徐聖雄表示,全面註冊制背景下,投資不能再抱着打新必賺的思維來盲目參與打新,而是應該從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的角度來參與打新,按照好行業、好公司、好價格的三好標準來進行標的篩選,挖掘有成長潛力的公司參與。
方正期貨建議,在全面註冊制的背景下,「打新」不能盲從,投資需要「火眼金睛」。隨着新股的定價越來越市場化,打新「躺贏」將不復存在。因此,投資者更需要理性參與新股投資,從股票所屬行業、盈利估值、發展前景等方面進行研判,提高精選優質企業的能力;同時,投資者更應該抱着長期持有、評估企業真實價值的投資心態,對股票基本面情況、經營管理現狀、未來經營目標變化等方面進行分析。
(編輯 喬川川 策劃 趙子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