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不斷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更好惠及各國人民。而作為中國擴大開放的一個重要窗口和平台,進博會已發展成為全球共享的國際公共產品,讓全球分享中國發展的機遇

連續4屆成功舉辦進博會,向世界傳達了積極信號和堅定聲音:中國持續擴大開放,措施有力,步伐堅定,言必信、行必果。
首屆進博會後,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正式設立,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正式實施。
而近年來中國宣布的擴大開放系列舉措,均已實施和取得實效。《外商投資法》於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擴大進口促進消費、進一步降低關稅取得重大進展;中國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不斷縮減,開放度持續提高;全國自貿試驗區增至21個;《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國內核准率先完成並全面實施;《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海南自由貿易港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深圳進一步擴大改革開放的實施方案》文件出台;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取得積極進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不斷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更好惠及各國人民。
中國向全球發出倡議,願同各國一道,共建開放型世界經濟,共建開放合作、共建開放創新、共建開放共享的世界經濟。在疫情環境下,中國作為主要經濟體保持了貨物貿易正增長,為保障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推動世界經濟復蘇作出了重要貢獻。
而作為中國擴大開放的一個重要窗口和平台,進博會是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中國有14億多人口和4億以上中等收入群體,每年進口商品和服務約2.5萬億美元,市場規模巨大,進博會讓全球分享中國發展的機遇。
第一,進博會是國際採購的盛會。首屆進博會吸引了17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會,3600多家企業參展,展覽總面積達30萬平方米,超過40萬名境內外採購商到會洽談採購。第四屆進博會,展覽面積增加到36.6萬平方米。4屆進博會,按一年計的意向成交金額從578.3億美元,增長到707.2億美元,有力促進了國際貿易。
第二,進博會是投資促進的盛會。第四屆進博會有六大類95場政策解讀、對接簽約、投資促進的配套現場活動,線上線下共有來自55個國家的760家展商、766家採購商參加貿易投資對接會。進博會讓展品變商品、讓展商變投資商,企業展成為全球高精特新產品「大秀場」,企業家充分交流創意和理念,促進了國際新投資。
第三,進博會是人文交流和開放合作的大平台。虹橋國際經濟論壇議題內容廣泛、影響力大、成果豐碩。在第四屆進博會上,150餘名政府官員、駐華使節、國內外知名學者、世界500強及行業高管參與討論發言,2000餘名各界嘉賓參會,通過充分交流溝通,形成了合作共識和願景。
第四,進博會辦展形式與時俱進。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國家展、企業展的內容更加豐富,形成參展商聯盟的新組織形式,現場服務保障嚴守防疫底線、精益求精。進博會已成為全球共享的國際公共產品,辦展質量不斷提升,越辦越好。
我們也看到,進博會作為開展國際採購、投資促進、人文交流、開放合作的重要平台,在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中,將年年辦下去,秉承高質量辦展理念,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為此建議:第一,進博會要與戰略性新興產業更好結合,如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國家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更多展示新產品、新技術和新服務,更多展示企業專精特新新成果,推動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第二,虹橋國際經濟論壇增加新領域和新內容,如自由貿易區、數字經濟等領域的內容。我國加快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擴大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中國申請加入《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DEPA),有許多規則需要梳理、試點和實踐。進博會參會企業家多、業內人士多,可以廣泛溝通交流。
第三,更好服務「一帶一路」倡議,以及區域協調發展等國家戰略。進博會辦展策劃和會後總結應對接和服務對外開放,對觀展者來源和結構有清晰分類描述,統計資料更詳實,有更好的契合度。
第四,形成歷年進博會展會、虹橋國際經濟論壇的資料庫,便於回溯、查詢、學習和提升。在保護知識產權的前提下,形成國家展、企業展精彩內容的資料庫、高層論壇精彩發言和會議概要的資料庫、參展商和參觀者滿意度評估的資料庫等。同時,採用問題導向的方法,查找不足和短板,持續提升辦展質量。
作者:孫元欣(上海財經大學自貿區研究院副院長)
編輯:錢亦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