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太難以置信了!僅僅兩三個月的時間,為我們量身定製的2萬平方米廠房就拔地而起。」10月26日,威海臨港區第三季度招商引資項目集中籤約儀式結束第二天,青島聚鴻泰精密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孫相軍來到臨港區重點地塊工地,一臉欣喜地看着眼前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
在這裡,臨港區第三季度4個招商引資項目之一——醫用新材料及連接器項目將在此落地。
內強素質
提高以誠招商「吸引力」
聚鴻泰的研發中心位於青島,是何緣由讓他們來到臨港區的呢?
時間回溯到2020年,孫相軍看中臨港區碳纖維產業優勢,並在眾多新材料企業的吸引下,入駐臨港區碳纖維產業園。兩年的相處,讓孫相軍對臨港區的「保姆式」服務有了深刻了解。
「公司研發需要依託高校的科研團隊,臨港區就提供平台,對接高校;急需技術人員,碳纖維產業園就幫忙招工,並提供生產工藝支持。」孫相軍回憶道,像這樣的幫助數不勝數,也為醫用新材料及連接器項目落戶臨港區奠定了良好基礎。
按照計劃,今年年底,聚鴻泰歷時兩年研發的精密醫療器械產品將建廠投產,上億元的訂單正等着承接。生產規模的迅速擴大,原有廠房已滿足不了生產需求。
在今年6月的一次走訪中,臨港區招商人員得知這一情況,臨港區管委領導高度重視,帶隊到聚鴻泰進行會談,安排專班對項目合作事宜進行深入交流。「當時,公司已經在青島考察廠房,打算落地投產了。」威海臨港新材料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招商人員不願放棄,主動與公司保持密切聯繫,一周兩通電話,一周一次面談,介紹落地臨港區的優勢。
不僅如此,從項目對接開始,招商人員就展示了良好的專業素養,和企業一起從要素價格、物流渠道、人力資源等方面深度比較生產成本,還從產業鏈的角度科學系統分析上下游內在關聯度和橫向配套匹配度。這樣一支始終站在企業的角度、用市場的思維為項目着想的招商團隊,讓孫相軍收穫驚喜。
注重實效
跑出實幹踐諾「加速度」
對項目的高度重視,增強了客商投資的信心與決心。7月18日,面對招商人員的專業「攻勢」和良好的營商環境,孫相軍鬆了口,提出一個要求——需要滿足生產條件的廠房。
因生產產品的特殊性,醫用新材料及連接器項目對廠房的保溫性能、承重性、面積、間距等客觀條件都提出了嚴格要求。為此,臨港區招商人員先後考察了4家現有廠房,均不滿足生產要求,應允為其新建「定製」廠房。
在看完一片荒蕪、平坦的工地,聽到招商人員承諾今年年底將完成廠房建設、實現投產時,孫相軍心裏犯起了嘀咕:「時間緊迫,怎麼可能這麼快建好呢?」
出人意料的是,孫相軍很快就接到臨港區招商人員的電話,電話里表示規劃地塊已經開始施工,隨時歡迎實地考察。
孫相軍再一次來到工地,量身定製的廠房矗立於眼前,這給他的二次投資吃了一顆「定心丸」。「可想而知,臨港區各級幹部背後付出的努力有多大。」孫相軍當即拍板:項目落地臨港,投入2.5億元生產醫療器械,進口生產設備也由一開始的8台到如今的50台,預計追加到80台。
被「臨港魅力」迷住而落地的,不止聚鴻泰一個。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輔以優質的服務,使得各個項目對臨港區驚喜滿滿——
新能源環保用乾式真空泵項目落地之時,反覆論證項目選址、配套服務等合作細節,實現當月簽約、當月拿地,達產後預計可實現年銷售收入6億元。
臨港區碳纖維產業園裡,半導體新材料項目在眾多新材料企業的吸引下入駐園區,招商人員「一站式」服務,快速立項,切實提高項目落地建設速度。(Hi威海客戶端記者 王威晨/文 劉志鵬/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