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物流成新趨勢
即時物流是完全按照用戶突然提出的物流要求進行物流活動的方式,是一種靈活性很高的應急物流方式。相對於傳統物流,即時物流核心特點在於即時性,即滿足用戶提出的極速、準時的配送要求。因此,傳統物流可以採取固定時間配送和攬收,即時物流則需要第一時間配送訂單,即時物流的平台要保證足夠的運力來匹配訂單。
9月27日召開的2022年中國同城即時物流行業峰會上,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和美團配送發佈《2021-2022中國即時物流行業發展報告》,在即時零售、跑腿等非餐飲場景驅動下,即時物流向全場景、全距離、全時段發展,市場規模持續增長,2021年訂單量達294億單,預計到2025年將達793億單。報告指出,即時物流正與郵政快遞業態優勢互補,在便利民生、助力實體、引領物流科技創新等方面貢獻力量。
即時物流行業現狀分析
據人民網研究院《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報告(2022)》,至去年底,我國網上外賣用戶規模達5.44億,生鮮、日用品、醫療物資等非餐飲業務成為重要的消費增長點。
即時物流行業最初以服務餐飲外賣行業為主,經過數年的發展已經拓展出更多品類與業務類型,在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消費能力和消費意願增強的背景下,伴隨流量多極化趨勢與即時履約能力的提升,即時物流服務範圍逐步覆蓋全場景、全距離、全時段,成為即時零售不可或缺的新基建。
跑腿服務是隨即時物流發展出現的非標準化服務。2021年中國跑腿經濟市場規模達131億元,預計2025年將達到664億元,發展空間巨大。調研數據顯示,使用跑腿服務的消費者主要集中在80後、90後,省時省力是消費者使用跑腿服務的主要目的。
《「十四五」現代流通體系建設規劃》對我國物流規劃作出了統一部署,提出「推進城際幹線運輸和城市末端配送有機銜接」「提升末端『最後一公里』網絡服務能力」,在國家政策引導下,即時物流行業迎來新機遇。作為「泛快遞化」新業態,即時物流行業將持續與郵政快遞業優勢互補,協同構建中國現代流通體系,更好滿足用戶多領域、多場景、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美團、阿里、滴滴、京東、拼多多、順豐等企業均在此賽道有所布局。其中,阿里、京東、美團已經搭建起「遠場-近場/次日達-同城/即時」零售體系,同城即時物流已然成為巨頭間的必爭之地。
中國即時物流行業市場前景如何?智研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中國即時物流行業市場競爭格局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詳細分析了中國即時物流能資源潛力、中國即時物流產業政策、國內外中國即時物流能源開發利用技術、中國即時物流能利用產業發展、中國即時物流能源重點企業經營、中國即時物流能源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規劃等,幫助企業和投資者了解中國即時物流能源行業市場投資價值。您若想對中國即時物流能源行業有個系統的了解或者想投資中國即時物流能源行業,本報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