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趙貝
戰亂,是阿富汗的另一個名字。2001年美國入侵阿富汗,此後20年,這個多災多難的國家烽煙不斷。也是這一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第二年,中國企業家餘明輝進入阿富汗,開始經商、投資、建廠。
這位在喀布爾經商整整20年的中國商人,是「一帶一路」阿富汗中國城建設者,也是商務部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中國阿拉伯經貿促進專業委員會主任。此次阿富汗經歷「變天」後,他選擇繼續留在喀布爾。

阿富汗中國城外景(受訪者供圖)
「阿富汗動亂20年,中國入世20年,您進入阿富汗20年,這三個20年其實也是一個20年。這20年,您對中國人、中國企業、中國經濟在阿富汗的實踐有何感受?」8月17日,極目新聞記者連線留守喀布爾的阿富汗中國城代表餘明輝。他說,阿富汗人在2008年我們建了明海鋼廠後,就說「中國人是建設者」,繼續推進阿富汗中國城項目,目前來看利大於弊。他選擇留下,也基於誠信,「不能讓阿富汗人說我們中國公司不守信」。
中國人是建設者
極目新聞:喀布爾城內情形如何?
餘明輝:我們住在當地朋友家裡,這兩天城內沒有發生交火,窗外的街上居民不多,沒看到混亂局面,但可以看到全副武裝的塔利班武裝人員,整體比較克制。企業也完好無損,我們的安全暫時也有保障,希望局勢儘快穩定下來。

喀布爾城內情景(受訪者供圖)
極目新聞:目前局勢下,您選擇留守阿富汗;20年前的動蕩局勢下,您選擇進入阿富汗。為何您的選擇總和大部分人不同?
餘明輝:這其實是對宏觀形勢的考量。20年前考慮的是中國對外開放的大好形勢,以及阿富汗廣闊的商機,認為恢復重建是主流。20年後的今天,則是對阿富汗政治和民間的深入了解,還有原因是和阿富汗當地簽有兩個重要的合同,正進行到關鍵時刻,不能讓阿富汗人說我們中國公司不守信,所以20年前進入阿富汗,今天留在了阿富汗。
極目新聞:具體談一下20年前進入阿富汗的過程。
餘明輝: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我覺得這是向外發展的大好時機。當時去了伊朗、阿聯酋、俄羅斯考察,後來還在阿富汗做了很多調研與實踐,那裡急需基礎工業建設,而且對中國人比較友好,所以我就選擇了阿富汗。
我記得很清楚,2002年3月14日,是我第一次進入阿富汗的日子。在後面的兩年中,我們又往返阿富汗7次考察,去的次數多了,發現這裡到處都是商機。比如,戰後留下了大量的廢舊汽車、坦克、建築鋼鐵和炮彈皮,阿富汗重建需要大量鋼材,但當地沒有一家企業能把這些廢鋼回爐變成鋼材。
2008年開始,我就和當地合作夥伴投資建立了明海鋼鐵廠。也是從鋼鐵廠建成開始,我們贏得了阿富汗政府、部落、民間各階層的認可和好感,阿富汗媒體和老百姓開始稱「中國人是建設者」。
深耕阿富汗20年,中國企業異鄉長大
極目新聞:紮根20年,經濟方面的體會有哪些?
餘明輝:具體來說,2004年以前,我是在阿富汗做貿易;2004年覺得沒有較大戰爭風險以後,開始投資建廠;2008年是分界線,此後一直堅定地投資阿富汗。2019年我們建立喀布爾阿富汗中國城,今年引進了電纜、塑料包裝、油漆、日化、服裝鞋子等六家工廠,已陸續投產和正調試生產。
單單對於我們阿富汗中國城來說,持續耕耘已有20年,阿富汗急需什麼、我們有什麼,其實很清楚,中國的產業鏈非常全,我們開放合作的大環境會和阿富汗的迫切需要有機結合起來,實現資源、產業、市場的互相促進。
極目新聞:這20年,你們跟阿富汗民間關係如何?
餘明輝:實際上,我們和阿富汗普通民眾的關係,是通過商業活動建立起來的。一開始,主要是業務交往,然後也在節日、假日、婚禮時聚會,慢慢就成了朋友。是朋友就有往來,介紹產品,介紹工人。阿富汗失業率很高,找一份固定的工作很困難,朋友介紹的安全可靠,正好也是我們需要的,公司也會給他們一些福利,友情就慢慢建立起來了。
這是一個方面,阿富汗人本身也講禮儀、重人品、守規則。比如說,有一次我開車等紅綠燈,有個小孩乞討,我答應給他1美元,當時我沒有零錢,給了他一張5美元的鈔票,那個小孩就找了我4美元。
此次局勢變動,一聽說塔利班進入喀布爾,就有當地人跟我們聯繫,問我們有沒有地方去,他們可以提供安全的住所,這讓我們很感動。
安民告示里感受到不一樣的阿富汗

喀布爾城內情形(受訪者供圖)
極目新聞:提到阿富汗大家就會想到戰亂,您在那裡20年,感受有什麼不一樣嗎?
餘明輝:實際情況沒有那麼亂,我在喀布爾這麼多年,沒有聽到過那種真正意義上的戰爭狀態下的槍炮聲,這種情況主要出現在電視上,也有可能其他省有,喀布爾很少。
這幾天,留守在喀布爾的中國人,大部分都集中在阿富汗中國城。目前,中國城的秩序相對穩定,安保措施也按預案做到位,我們所處的環境比外界想像的要平和許多。
不管大的戰鬥還是小的戰鬥,這幾天喀布爾都沒有出現,反而是陸續發佈的安民告示,讓人心裏覺得踏實了很多。
極目新聞:您說城內出現安民告示,塔利班和20年前變化很大嗎?
餘明輝:我感覺變化很大,他們好像成熟了很多。從目前掌握的信息看,他們已經開始和國際社會接洽,並向阿富汗國內發出和平承諾,進城以後態度也相對溫和。從窗戶裏面往外看,城內雖然有塔利班武裝人員,但沒看到他們騷擾居民和工廠。
這很像我們以前跟阿富汗有關部門打交道時說的:你是想天天有飯吃,還是想只吃一頓大魚大肉,不管以後的肚子?塔利班進城以後的表現,保護外國投資者,有利於實現他們經濟恢復和戰後重建的目標,我想他們能明白這一點。這也是我前面所說的對宏觀形勢的考量,這也是我對阿富汗局勢20年變化的判斷。
中國企業和中國人要維護好中國形象
極目新聞:基於以上考慮,您覺得中企未來在阿富汗有什麼機遇?
餘明輝:首先,恢復重建是大趨勢,這是一個很明顯的機遇;其次,與我們有合作的部門還在照常上班,企業只是處在休息期,而沒有被破壞,小商小販很多也在正常營業,這說明局勢還算穩定,這也是機遇;第三,阿富汗工廠匱乏、民生急需、技工缺少、就業艱難,中國是當今國際上產業鏈最全的國家,國內也提出了雙循環政策,這更是機遇。
極目新聞:從具體行業來講,哪些比較有前途?
餘明輝:僅從我自己的經歷和感受來說,除了和恢復重建直接相關的鋼鐵、水泥等建材行業及基礎設施建設,電力行業大有前途。一是阿富汗非常缺電,二是阿富汗是世界少有的陽光充沛國家,發展太陽能前景廣闊。比如,我們公司做的太陽能系統在中國很普通,到了阿富汗就是領先技術,完全適應阿富汗氣候,已經形成了良好的口碑。
就整個大電力行業來說,中國電力發展不僅僅是先進,而且在實用、適用等方面都非常突出。最近兩三年,阿富汗中國城已逐漸讓阿富汗電力部門了解到中國的作用,我們介紹了風、水、火、新能源,他們都聽得津津有味,從質疑到接受,從動搖到信任。
極目新聞:請您從一個堅守阿富汗20年的中國企業家的角度,給未來投資阿富汗和中國經濟的阿富汗實踐,提一點建議?
餘明輝:建議談不上,我只能講一下自己的體會。首先來說,阿富汗是一個部落社會特徵很明顯的國家,除了要遵守政府規則、遵守商業協議,還要特別注意人情關係,這一點不能忽視。
第二、中國企業不要兩三年就換一個負責人,基於阿富汗的社會特點,經常換負責人會讓以往打下的基礎前功盡棄,這樣非常不利於在當地的持續穩定發展。
第三,中國企業、中國人在阿富汗投資、經商,要時刻牢記自己代表的不僅僅是自己,你的一言一行代表的都是我們中國在當地的形象。很多阿富汗人並沒去過中國,甚至不了解中國,他們身邊可以見到的中國人和中國企業,就是他們對中國的印象,這一點務必謹記。
我這20年的經歷,其實都是受益於中國改革開放持續深化、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和國際形象持續提升。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