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格麗特·米切爾《飄》
插圖:電影《亂世佳人》劇照
作品簡介:
長篇小說《飄》是美國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所著,以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講述了南方塔拉莊園農場主的大女兒——斯佳麗的愛情糾葛和在戰爭中逆風翻盤,最終從一個任性驕傲的大小姐,變成時代浪潮中的女強人的故事。
書中刻畫了諸多經典的人物影響,無論是女主人公斯佳麗。玫蘭妮,還是男主人公白瑞德和艾希禮等,都可圈可點,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影響,他們之間的故事也給我們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啟發。
該小說於1937年獲得普利策文學獎,多年過去,依舊是很多人心中不可磨滅的經典作品。
如果問及《飄》這部長篇小說中,最讓人遺憾的部分,我的答案是:玫蘭妮難產去世。但很多人可能會認為:斯佳麗和瑞德分開,最讓人覺得遺憾。
斯佳麗愛錯了人,瑞德始終等不到她轉身,最後玫蘭妮去世了,斯佳麗終於跳出了幻想的牢籠,希望可以與瑞德重新開始,然而這時候的瑞德,卻因為攢夠失望而轉身離開。一個驕傲的男人,為了心愛的女人默默付出很多年,終於等到她醒悟了,自己卻果斷放棄了,該是多大的遺憾。
年少時我也曾這樣想,但成年以後,我不僅不覺得遺憾,反倒認為瑞德離開是對的。
瑞德主動放棄了斯佳麗,扔下多年的心血一走了之,看似他是放棄了這段感情,沒能達成從前的心愿,沒能讓這段感情修成正果,收穫美滿的結局;實則瑞德在這些年的付出中,早已成為了最大的贏家。主動離開是明智的選擇,及時止損,才是對感情、對自己最大的負責。
瑞德愛斯佳麗,已經超過了愛自己,這段感情本身就已經失衡了。
如果瑞德繼續留在斯佳麗身邊,就是在給斯佳麗重修舊好的希望,可實際上,自己早已對她沒了耐心。以斯佳麗那樣的性格,玫蘭妮交代給她的事情必定會辦好,她肯定會不遺餘力照顧玫蘭妮的孩子和玫蘭妮的丈夫——艾希禮。
雖然斯佳麗已經開始鄙視艾希禮,已經發現自己並不愛他,但這並不能說明,艾希禮不會主動向她靠近,甚至會開始依賴她。
這些瑞德都要忍受,瑞德已經默默忍了很多年,如今還要忍。即便斯佳麗真的不再喜歡艾希禮了,但艾希禮只要還在斯佳麗身邊,就足夠讓瑞德介意了。
試問,哪個男人能接受,自己的妻子心裏裝着另一個人?
即便心裏不在有他,依然在一起生活?
現在主動離開,更能說明瑞德是清醒的,面對這段感情是真的無憾了,也真的不在乎斯佳麗往後的生活了。從此一別兩寬,各自過活,才是最好的選擇。
被動放棄的感情可能會成為遺憾,但瑞德是主動放棄。他愛過,努力過,為了她放棄過自己的原則,儘力了,就沒有遺憾了。
有遺憾的感情大都是會後悔的,但瑞德不會,他的離開就是與斯佳麗的訣別,他不會回頭,也不是做了事會輕易後悔的男人。雖然瑞德風評不好,但以他剛毅不屈的性格,一不做二不休,能忍辱負重,也能說走就走。
在斯佳麗這裡,瑞德付出過的一切並無後悔可言,能在平行世界裏遇到另一個相似的自己,兩個人像打怪升級,彼此周旋,又彼此成長,已是人生幸事。該談愛的時候沒畏縮,不愛了也沒糾纏。
離開不是因為不愛,而是因為不能再愛。
瑞德誠誠懇懇地愛了很多年,以至於忘記如何愛自己,他累了,愛也消耗完了,離開是留給自己最後的尊嚴。
一:好的愛情,不會辜負相遇——愛上斯佳麗,瑞德從未後悔過
十二棵橡樹莊園的第一次見面,瑞德就從人群中一眼看出了斯佳麗的與眾不同,她獨特的氣質和為了出眾而特意打點的穿着,足夠惹人注意。瑞德目不轉睛的盯着斯佳麗,看她與不同的人問好,拚命想引起別人的注意,便知道這個女人不一般。
午休時候再次從書房撞見斯佳麗時,瑞德就發現了斯佳麗喜歡艾希禮的秘密。
當時斯佳麗正為自己被艾希禮拒絕而感到丟臉,瑞德還在一旁嘲諷,因此在斯佳麗的印象里,瑞德就是一個玩世不恭、不夠紳士的男人。
當然,這並不是瑞德的本心,他只是想藉此探究斯佳麗的內心,希望走進她的心裏。
瑞德離開之前向斯佳麗坦白,追求她的這些年,自己也曾多次猶豫,不知該不該讓她知道自己的愛。瑞德甚至無比相信,自己可以佔據斯佳麗的心,可沒想到,她的心裏只有艾希禮一個人。
事與願違,瑞德沒能讓斯佳麗及時醒悟,但終究沒有後悔,不顧一切地愛上她。因為在此過程中,他逐步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二:好的愛情,不會辜負過程——愛上斯佳麗,瑞德儘力付出過
瑞德從愛上斯佳麗那一刻起,就希望這個女人,有一天能像喜歡艾希禮那樣喜歡自己。在亞特蘭大的募捐舞會上,瑞德再次遇見斯佳麗,因為看穿了她按捺不住的心思,便高調邀請她跳舞。
瑞德在這時告訴她:「終有一天你會向我求婚。」
可事實是,他非但沒有等到斯佳麗的求婚,還默默做起了她的車夫,那時候他就知道,斯佳麗不是輕易就能得到的,她有着自己的驕傲。
瑞德知道斯佳麗喜歡參加社交舞會,喜歡到處結交,吸引別人的注意,就想辦法讓她開心。
自從斯佳麗住在了亞特蘭大的姑媽家,瑞德便每天過去「請安」,等斯佳麗下樓,帶她去舞會上參加活動。斯佳麗無比興奮,好像重新找到了生活的盼頭,畢竟在此之前,她一直都在服喪期。
瑞德儘力滿足着斯佳麗的需要,希望她可以知道自己的用心。
住到亞特蘭大不久後,南北戰爭越打越烈,逐漸傳來前線的不幸消息,亞特蘭大的人亂作一團,瘋狂逃離。斯佳麗看到這一切瞬間怕了,瑞德到街上找她,希望帶斯佳麗離開這裡,去到更安全的地方。
可是斯佳麗並不領情,瑞德只好繼續陪她等着。
斯佳麗逐漸看出形勢的不妙,但因為考慮到對艾希禮的承諾,要幫他照顧好玫蘭妮和孩子,當時玫蘭妮還沒生產,一個人虛弱的躺在床上,斯佳麗沒辦法離開。
眼看着戰勢的險烈,玫蘭妮面臨難產,斯佳麗一個人幫忙接生,當時所有的恐懼和擔憂都擰成一團,卡在了斯佳麗的喉嚨里。
她讓招人幫忙叫來瑞德,見到瑞德的那一刻,斯佳麗瞬間有了主心骨,瑞德不顧生命危險,連夜把她們送出了亞特蘭大。
後來瑞德離開斯佳麗去參軍,離別時候,瑞德向她表白了心意,告訴斯佳麗自己有多麼在乎她。兩個人分別以後,瑞德幾次折回塔拉偷偷看望斯佳麗,不知該不該見她。他真的心疼斯佳麗,心疼她受過的苦和所有不幸的遭遇,可他也不知道,自己能否讓斯佳麗愛上他。
這一切都是瑞德離別前,親口講出來的,他還說:「我愛你已經到了一個男人愛一個女人的極點,在得到你之前,我已經愛了你很多年。」
這句話是瑞德的真心話,他為了斯佳麗輾轉反側過。矛盾糾結過,但最後內心的聲音告訴他,要回來找斯佳麗,哪怕她不在意自己。
瑞德愛一個人的時候,拼盡全力,費勁心力。哪怕是戰後,依舊冒着被捕的危險,第一時間去找斯佳麗,想把錢給她,幫她渡過難關。
瑞德沒有後悔當初那麼竭盡全力的愛過,即便最後沒有結果,但終歸儘力了,就沒有遺憾了。
三:好的愛情,不會辜負結果——從未後悔,轉身離別
斯佳麗以為,既然愛了,而且那麼深切地愛了很多年,瑞德目前至少還會對自己留有一部分愛吧,就想最後再爭取一下。可是瑞德笑了,他覺得斯佳麗到底還是天真的像個孩子,便很明確的告訴她:
「沒有了,一點愛都沒有了,愛都消耗完了,現在僅剩的,應該就是同情和憐憫了。」
瑞德向來不對斯佳麗說謊,而且話已經真摯至此,瑞德也沒必要掩蓋自己還愛着斯佳麗的事實,索性直接說出心裏話。
不愛了就是不愛了,既然不愛了,還留在身邊作何意義呢?不如離開各自尋找更好的明天。
斯佳麗這才意識到,自己錯過了那麼多珍貴的愛,如今的憐憫和同情,是她最不想要的兩種感情,這些相當於鄙視。斯佳麗想到這裡,便停止了卑微的請求,驕傲的挺直身子,忍受着心裏的委屈,任憑瑞德離開。
瑞德走得坦蕩且從容,沒有任何放不下的心思,也不在乎亞特蘭大的大房子,以後會住進什麼人。斯佳麗與艾希禮今後的生活,也都徹底與他無關了。
他當初有多麼拿得起,如今就有多放心的轉身離去。
瑞德離別前對斯佳麗說的那席話,既是多年想說但沒說的心裏話,也是第一次這麼平靜地與斯佳麗溝通。把多年的心事都坦白,即向斯佳麗表明了自己的愛,同時又給自己一個交代。
雖然這些愛始終得不到回應,但的確是自己愛過的證明。既然不被珍惜,那就收回來吧。人無論到任何時候,都不應該愛一個人,超過愛自己,否則註定會面臨失去。
要說遺憾,如果瑞德沒有坦白這些,斯佳麗還被蒙在鼓裡,這才是遺憾。但他們不是,他們各自清醒,也都看清了對方,沒有必要再掩飾和偽裝。愛的時候好好愛,不愛了就大大方方地分開,這是兩個人的性格使然,同時也是骨子裡一直以來存留的驕傲。
最讓人遺憾的,往往不是付出努力以後的失敗,而是很多事情沒敢嘗試,就主動選擇了放棄。瑞德主動追求過所愛的一切,沒成功但並不遺憾,愛情本來就是一個你情我願,各取所需,各擔所失的過程。愛的時候認真愛過,哪怕走了千山萬水,這一路的心得,也都值得。
既然值得,既然愛過,既然真的不愛了,離開又有什麼遺憾呢?這才是愛得坦蕩,愛得真誠的表現。
瑞德拿得起放得下,這是一種瀟洒,更是他獨立人格最直接的體現。
他離開是對的,是沒有遺憾的,他沒有辦法再陪斯佳麗長大,能讓她長大的,只能是時間。
END
今日話題:
如果是你,你會毫無底線地去愛一個人嗎?
來留言聊聊你的觀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