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當初學薩提亞家庭治療時,老師說過一句話:凡事都有三種以上的解決方案。同時,薩提亞家庭治療中,講述了一種特別棒的應對姿態——一致性的姿態,也就是在溝通或者做決定時,既考慮自己,也考慮他人,還考慮情境。此外薩提亞家庭治療還告訴我們,對於任何事,它呈現的樣子都只是冰山一角,事件背後人們的感受、認知、信念、期待是更值得去探索和被看到的部分,只有更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冰山、他人的冰山,而後結合當時情境綜合考量,或許才能得出一個在當下的情境下或許能稱為最佳的行動和決定。
丈夫出軌,家裡已有孩子,這是已知的目前的情境,可能未知的情境也很重要,比如你的經濟能力,你是否有能力單獨撫養孩子等。原諒或者離婚是一個行動和應對的方式,想要從一個情境推斷出一個人最佳的應對方式或者行動恐怕不太現實。
丈夫出軌這個情境,我們可以推測到的是,夫妻關係一定出現了一些問題,他們在彼此身上寄託的情感需求一定是未得到滿足的(當然也不排除男方假意對女方好,卻依然出軌的情況)。對於未滿足的情感期待部分,也依然值得去探討對方是怎樣的一種無法滿足以及自己是怎樣的一種期待,這其中是否有病態的部分,又是否有不合理的成分,如果是病態不合理,是否是可調整的呢?
而出軌這個情境也一定對男女雙方內在冰山有一個新的建構,未解決的關係問題加上出軌的新問題,讓婚姻面臨更為複雜和棘手的境地。男方出軌背後折射的是什麼問題,是這個男人對情感需求不滿足的報復,還是本身人格缺失?女方對於出軌行為的反思又是什麼,撼動了你內在怎樣的價值體系,內心對於情感忠貞的信任是否坍塌,如果真的覺得內心無法跨越這條紅線,自身對於未來獨自應對生活和養育問題有多大的力量感和信心?
所有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深入探究和梳理清晰。而後或許才能做出一個對於當下境況最適宜的選擇。同時,我也很想說,親密關係並非只有非黑即白的相愛和相離兩種,絕大部分的婚姻都介於二者之間,而這中間的灰色地帶才是真實的一地雞毛又充滿迷霧的婚姻的本質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