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家住南通海安的小王(化姓)退伍後,到銀行存了一筆錢當作給母親養老的心意。然而命運弄人,小王后來卻意外去世。2025年,他的母親拿着這張存單來到工商銀行南通海安奧星支行。但時隔久遠,老人又記不得密碼,給取錢造成了困難。3月25日,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在上下級聯動下,該行工作人員為老人成功取出其已故兒子在29年前的存款。
當天,一位滿頭銀髮的老奶奶手持一張塑封的存單,緩緩走向櫃檯。這張1000元存單上的日期定格在1996年,那是老奶奶的兒子小王退伍後用第一筆津貼為母親養老存下的心意。然而,小王卻因意外離世,讓老母親白髮人送黑髮人。
多年來,老奶奶幾乎忘記了這張存單的存在,直到偶然間再次發現它,但因思念之情而遲遲未去銀行辦理取款手續。如今,老奶奶年事已高,她希望將兒子留下的這份心意取出來。
面對這張年代久遠的存單,工商銀行南通海安奧星支行的櫃員深知其背後的意義,迅速將情況上報給運營主管。由於存單年代久遠,系統無法查詢到相關信息,且老奶奶也記不得存單密碼,這使得取款過程變得複雜。
為了幫助客戶解決這一難題,運營主管立即聯繫上級行,商討解決方案。最終決定從檔案庫中調取1996年的紙質存單記錄,通過手工比對的方式查找相關信息。經過幾個小時的努力,工作人員從海量檔案中成功找到了老奶奶兒子的存單記錄。
在確認存單信息無誤後,工作人員按照規定為老奶奶辦理了取款手續。考慮到老奶奶行動不便,網點還安排專人陪同她辦理後續業務,確保整個過程順利、便捷。在辦理過程中,工作人員耐心解答老奶奶的每一個問題,用溫暖的話語安撫她的情緒。
當老奶奶接過這筆錢時,眼中閃爍着感激與欣慰的淚光。她激動地說:「謝謝你們,這是我兒子留下的最後一份心意。」
通訊員 張丹平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嚴君臣
(通訊員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