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前先點個贊,評論區聊聊你的想法,你的支持讓我更有動力創作!
文|蜉蝣
本文為短篇小說,內容純屬虛構,請理性觀看
我和侄女的關係一直很好,相比於親戚之間的關係,我覺得我們更像是「同齡的朋友」,今年侄女考上了大學辦升學宴,我隨禮了1000卻被侄女嫌棄了,這讓我怒火中燒,我:我不是你親媽……
01
我有一個侄女,名字叫小玲。她從小聰明伶俐,乖巧懂事,總是深得家裡的寵愛,尤其是我,我們之間的關係比起親戚,更像是朋友。
每逢假期,我會帶她出去玩,或者教她一些生活中的道理。她總是認真聽取,不曾有過任何的反感或者不耐煩。
今年她考上大學的消息一傳開,親戚們都為她感到驕傲。畢竟她是家裡最出色的孩子,學業上一直很優秀,年紀輕輕就能順利考上理想的大學,真的是讓所有人都為她感到自豪。
我也非常開心,尤其是小玲經常給我打電話,分享她的心情和心愿。她告訴我她希望能在大學過得充實,交到更多有趣的朋友,體驗與家裡截然不同的生活。
我聽着她的夢想,心裏不禁也為她加油,希望她能保持這份純真與熱情。
就在她拿到錄取通知書後的幾天,她決定舉辦一場升學宴,我接到她的邀請時,心裏充滿了歡喜,畢竟這也是家族中的一件大事,大家都得給她送上祝福。
我琢磨着隨禮的數額,想着1000元作為禮金應該合適。既能表達我的祝賀之意,又不會顯得太過寒酸。畢竟我也有自己的經濟壓力。
雖然心裏覺得1000元應該足夠,但還是不免有些猶豫。隨着宴會日期的臨近,我開始擔心自己是否準備得不足,宴會的規模似乎越來越大,侄女邀請了很多同學和親戚,場面非常盛大。
她辦宴會的這份心情我能理解,升學對於她來說是個重要的里程碑。
升學宴的前夕,我和丈夫坐下來討論了一下。丈夫的態度很明確,他認為升學宴是家庭的重要場合,不管怎麼樣,我們都應該送上祝福。
但他似乎也有些猶豫,說不清楚為什麼,感覺自己總是缺乏自信面對那樣盛大的場面。我安慰他,說不必太在意這些,隨禮就是表達祝賀,其他的沒什麼大不了的。
況且她這次的升學宴顯然不是一個普通的家庭聚會,而是一場充滿了社交性質的慶祝活動。
侄女這麼多年在我身邊,也從未讓我們為難過。可越來越多的親戚們開始談論隨禮的數目,讓我不自覺地將自己的準備與其他人的比較。
某天,姐姐無意中提起,她準備送2000元禮金,我聽後心裏有些震動。儘管我們之間並不需要用金錢來衡量親情,但我還是隱隱覺得,自己是不是在這場升學宴中顯得太過「寒酸」了。
小玲不時打電話給我,催促我確認是否會到場,以及是否能夠按時將禮金帶到酒店。她的語氣越來越迫切,我開始有些不舒服。
她好像並不明白,我所做的一切,並不是為了滿足她對金錢的需求,而是單純地想表達我對她的關心與祝福。
可是她的表現,卻讓我覺得,她似乎越來越習慣了別人對她的「奉承」和「取悅」。我不禁開始懷疑,這種態度是否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她。
02
升學宴的當天,我早早就趕到了酒店。宴會大廳里,燈光璀璨,賓客們穿着正式,各種高檔酒水和美食擺滿了桌面。
我不得不承認,場面比我預想的要盛大得多。小玲穿着一襲華麗的禮服,和她的父母站在台上,笑容燦爛,似乎完全沉浸在這場屬於她的慶典中。
家裡的一些親戚朋友也都到了,大家熱烈地祝賀她,紛紛送上紅包和禮物。
當我遞上1000元的紅包時,心裏有些忐忑。畢竟看着周圍的賓客們,我的這份心意顯得有些微不足道。我強迫自己冷靜下來,笑着對小玲說:「祝你在大學生活一切順利,學業有成。」
她接過紅包後,卻沒有太多的表情,輕輕地放在一旁,轉身繼續招呼其他親戚。
我站在那裡,心裏一陣疑惑,似乎在等待她給我一個感謝的眼神或一句感謝的話。可是她並沒有,我開始有些不安,甚至感到了一絲失落。
就在我準備找個借口離開時,小玲走了過來。她微微皺眉,聲音有些不滿:「這1000元也太少了吧?我同學的家長給了我2000,甚至更多。」
我愣住了,腦海里一片空白。這是我從未料到的局面。小玲的語氣並不像是開玩笑,而是帶着些許的抱怨。
她似乎完全忽視了我的用心,只看到了紅包里的金額。我的心裏突然湧上一股憤怒和失望,愣了幾秒,我終於低聲說道:「小玲,我送這個禮金,是為了祝賀你,不是為了和別人攀比。我希望你明白,金錢不是衡量親情的標準。」
我不知道自己當時到底是因為憤怒,還是因為失望,心情複雜得無法言表。看着小玲站在我面前,她眼中的不滿讓我有些喘不過氣。
我突然覺得,自己對她的付出,是不是一直在被誤解?我用心去對待她,甚至不惜降低自己的預算,想要給她最合適的祝福,而她卻用這樣不屑的眼神看着我。
就在我準備轉身離開時,小玲竟然走了過來,低聲說道:「我不是那個意思,我只是覺得……」
她似乎想說些什麼,但卻被我打斷了。「你應該明白,錢不是衡量我對你愛與關心的標準。我不是你親媽,不能無條件為你提供一切。」
我說完這句話,心情有些沉重,但卻覺得說出來的瞬間,彷彿放下了一塊沉重的石頭。
她愣了愣,似乎有些驚訝,又似乎有些失望。我能看得出,她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我深吸一口氣,決定離開宴會,去外面透透氣。
丈夫看到了我走出去,也默默跟了出來,我們站在酒店的外面,迎着夜風,我有些疲憊地說:「這孩子,變得越來越物質了。」他輕輕點頭,似乎也同樣有些心煩。
回到家後,我坐在沙發上,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開始反思自己是否太過寵愛小玲,是否過度為她着想,以至於沒有注意到她內心深處的變化。
也許正是我對她的過度關注,才讓她漸漸把金錢當作衡量親情的標準。
我發了一條短訊給小玲,簡單地說:「我理解你想要更多的支持,但我希望你能明白,真正的關心不是通過錢來衡量的。」
她回復說:「對不起,我沒有想到你會這麼想。」我看着手機屏幕,心裏有些複雜。我知道這不是簡單的一個紅包問題,而是她成長過程中對金錢觀的誤導,可能是因為她接觸到了更多的外部影響。
我不再糾結於這個問題,因為我明白愛與親情是無法通過數字來衡量的。對於小玲來說,我也許需要給她更多的空間,去理解生活中真正重要的東西,而不僅僅是看重一時的物質回饋。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點贊、評論,一起交流觀點,你的支持是我創作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