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愛情觀」會改變嗎?能改變嗎?

2023年11月12日12:11:09 情感 1234


你發現了嗎?這個雙11過得靜悄悄。


沒有實時直播的千億網購數據,沒有朋友圈吶喊的剁手比拼,還少了光棍們慶祝自己節日的「真愛宣言」。


那股瘋狂勁兒過去,剩下的就是理性的思考。

你的「愛情觀」會改變嗎?能改變嗎? - 天天要聞

圖|Pexel


過了光棍節,我們仍會興緻勃勃的討論「戀愛腦」「智性戀」「性冷淡」……感情的話題博大而又精深,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愛情觀」會改變嗎?能改變嗎?


你的「愛情觀」會改變嗎?能改變嗎? - 天天要聞

本期供稿:胡賢

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學士

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在職研究生

心泉心理諮詢師

擅長:情緒管理、個人探索與成長、親子溝通、人際關係、婚姻戀愛



01

愛情觀是什麼?


世人皆嚮往愛情,從古至今對愛情的歌頌綿延不絕。愛情的確非常美好,但有時大家似乎對它過於美化和神化了。


從本質上來講,愛情也是一種人際關係,只不過它是最親密的一種。


正因為它這種最親密的屬性,就很容易讓人們把自己內心對情感最深層次的需求和期待盡數投射進來。該愛情背負的不該愛情背負的,可能都會出現在親密關係中。


所以,大家對愛情的嚮往和追求,除了對於男女之愛本身的美好憧憬之外,還包含了每個人很私人化的解讀和寄託。


一個人的愛情觀,其實就是TA如何看待和追求自己的情感需求的一個體現。

你的「愛情觀」會改變嗎?能改變嗎? - 天天要聞

圖|Pexel



02

「合理」的愛情觀


眾所周知,我們每個人都是被經歷塑造出來的。每個人的認知和行為模式都是在多年成長的過程中和身邊的人以及環境的互動中,一點點打磨成型的。


愛情觀也一樣。


所以它是相對穩定的。


但也不意味着它完全不會改變,不過改變首先需要一個契機,通常是一些刺激性事件,以及遇到契機之後個人付出的思考、探索和行動。這個過程需要很多努力和時間。

你的「愛情觀」會改變嗎?能改變嗎? - 天天要聞

圖|Pexel


那麼,什麼樣的愛情觀是「合理」的呢?我想,這不是一個可以給出完美標準答案的問題。


但是,大體上我們可以總結一下,理想和成熟的愛情模式大約是:兩個人在一起時能為彼此的交集歡喜,分開時也有能力享受個人的空間。

所以,要擁有一份成熟的滋養的愛情,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去做一些思考。


第一, 沒有愛情,我也能愛自己,享受自己的生活,戀愛於我是一種錦上添花;(獨立)


第二, 我能給予自己和另一半同樣的尊重;(尊重)


第三, 我有維護自己、表達自己需求和情緒的能力;(自愛)


第四, 我有表達對愛人的肯定和欣賞的能力;(愛人)


第五, 我有持續在親密關係中學習和調整互動模式的能力。(學習和改變)


世界上的情感有很多種,親情、友情、愛情、對事業成就的情感等等,每一種情感都承載了我們的很多需求。


如果我們的情感在多個維度上得到了很好的滿足,愛情就不用承載太多「職責」,相反,如果我們的情感需求本身沒有得到較好的滿足時,有一些其他情感中未完成的、帶着遺憾的部分會悄悄地偷跑到愛情里來,我們的愛情就可能要為此「加班」了。

所以,如果我們發現自己的情感之路並不順利、和另一半相處得不愉快、親密關係陷入困境時,可以試着去復盤一下,自己的愛情觀里具體包含了什麼樣的情感需求,有沒有一些本來不是愛情這個賽道里的「小淘氣」闖了進來。


03

如何收穫一份愛情


在臨床諮詢中,我們發現,在愛情里對兩個人的相處產生最大影響的,往往還是早年的成長經歷。

那些讓戀愛不舒服的行為方式和認知里,一定藏着一些未被滿足的需要。去洞察它、找出它、表達它,當它的真實樣貌被主人看見之後,它便不會再總是調皮地竄到愛情里去找存在感了。


你的「愛情觀」會改變嗎?能改變嗎? - 天天要聞

比如有人希望不管自己的生活如何動蕩,都永遠有一個人能穩穩接住自己、肯定自己,並明確表示希望這個人是TA將來的戀愛對象。


如此深重的愛和依賴,其實是因為當事人從小被家裡太多否定和高度控制,內心非常不安也不自信,成長中極度缺乏被肯定和欣賞的經歷,但是內心對這部分的需求不會消失,潛意識會把這些本該由父母滿足的需求寄托在了以後的另一半身上。




你的「愛情觀」會改變嗎?能改變嗎? - 天天要聞

還有的人,因為早年經歷過重要關係或者重要他人的喪失,進入親密關係後特別害怕對方會離開自己,所以要麼患得患失、極力付出討好,要麼不斷用一些負面情緒試探對方,覺得如果對方都沒有被激怒而離去,那就是真的愛自己。


其實這些表現的本質都是對自己獲取愛、留住愛極度缺乏信心,因為曾經的喪失沒有得到過安撫,每當進入關係,那種悲傷和不安就被喚醒。


我們可以經常去梳理自己在愛情里的期待,和愛人或者和朋友多討論這些期待背後真正的需求指向什麼。


有些是愛情里可以承擔的,我們坦誠和愛人表達討論,有些不是愛情可以承擔的,我們及時調整,用其他更合適的渠道滿足自己。


當我們對自己的思考越多,和愛人的交流越多,我們就有機會在愛情中得到更豐富的滋養。




愛情從不是悲觀者口中的鏡花水月

也絕非網絡小說里的完美情節

它就是實實在在,真真切切的一種情感體驗

最近又降溫了

願你我都能找到溫暖陪伴的人

你的「愛情觀」會改變嗎?能改變嗎? - 天天要聞

圖|Pexel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結婚後,婚姻幸福的女人,身上都有這三個共性 - 天天要聞

結婚後,婚姻幸福的女人,身上都有這三個共性

文|小桑錢鍾書曾說過:「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來,城裡的人想出去。」在婚姻的長河中,有些女人宛如璀璨的星辰,散發著幸福的光芒。但有些人,戀愛的時候會散發迷人的光芒,一旦結婚後被生活中的各種瑣事摧殘的失去最初的快樂。
「余華說娶妻生子」引全網熱議:諷刺了無數中國式家庭悲哀 - 天天要聞

「余華說娶妻生子」引全網熱議:諷刺了無數中國式家庭悲哀

余華對婚姻「無話可說」。余華老師在我們的心中,應該是一個很「機智」的人,之前看過他的很多訪問,面對各種奇怪的問題,都能巧妙的化解,不愧是文學大師,思維非常活躍,但是同時又不失幽默感,可是最近看到這樣一條視頻,余華老師被問到:娶妻生子的意義是
虧待結髮妻子後再婚,幫二婚妻子養大一女一兒,老了卻無依無靠 - 天天要聞

虧待結髮妻子後再婚,幫二婚妻子養大一女一兒,老了卻無依無靠

在那個風起雲湧的年代,林大偉是個意氣風發的青年。他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遇到了溫婉可人的李紅梅。兩人一見鍾情,很快便墜入了愛河。不久後,他們攜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誓言要共同度過一生一世。婚後的生活平淡而幸福,李紅梅將家中打理得井井有條,林大偉
看完《玫瑰的故事》大結局,我百感交集,於是寫下了這篇文章 - 天天要聞

看完《玫瑰的故事》大結局,我百感交集,於是寫下了這篇文章

《玫瑰的故事》大結局,黃亦玫的獨白讓我陷入了久久的沉思,「世界在我面前,長長的褐色大路,指向我想去的任何地方,從此,我不再求幸福,我自己便是幸福;從此我不受限制,我走到我願意去的任何地方,我完全、絕對的支持着我。」眾所周知,《玫瑰的故事》一經開播熱度和收視率直線上升,甚至一度超過《慶余年2》直擊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