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三天假已經過去,爸爸媽媽興緻勃勃說好的來,結果端午當天也沒來。
大家都在哀痛原生家庭帶來的一些情感空缺,卻忽略了「無效溝通」帶來的情緒失衡。
01 端午第一天
端午這天,我沒有接到爸媽的電話,他們沒有讓我發位置,我就知道他們答應過的不會來了。
雖然,他們即便不來也沒有明確告訴我,按照慣例,這就是他們的作風和習慣。
對於我而言,我習慣了。
有一點失落、失望,但更多的是思考,思考我的處事方式,思考他們教會我的。
給崽崽媽打去了節日問候電話,之後便是我一個人的自由時間。
自由地躺或站或趴,兩個手機換着報複式地刷新聞、刷短視頻,虛假的情愛以及得不到的關愛,讓我覺得等待饋贈毫無意義,什麼都不如自由帶給我快樂。
外賣自由的快樂是任何男人都比不上的。
刷了很多個周邊游的介紹,增添了對每周徒步的興趣,只是苦於小白沒有經驗又是路痴,尚且沒有找到合適的圈子,只好在心裏默默存下一顆種子。
接着刷了很多出國游,看了攻略,最吸引的永遠是別人的在路上,看着也為他人激動,也羨慕他人在這個年齡已經領略了世界上美不勝收的風景。
這輩子我最厭惡的就是墨守成規還一味固執,「坐井觀天」的寓言故事誰都知道,可生活中就是永遠有這樣的人會在你想要去探索遠方的風景,想經歷未嘗試過的生活時,他告訴你外面都一樣。
都一樣?
哈?
什麼叫都一樣?
如果你告訴我所有的地方都是要回歸生活,都是逃脫不了生活,那這是都一樣。
但是你告訴我,凡是你沒見過的以外,他也沒見過的以外地方,卻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及自以為是的經驗告訴你「都一樣!」
真的是「道不同不相為謀!話不投機半句多!」
我希望我後半生生活的人永遠不是這樣的!
02 端午第2天
自由自在放空式的第一天結束了,我喜歡這樣的時間,沒有意義的本身已經讓我覺得滿足,這就夠了。
在這沒有意義的空白中,我一點點的探索內心的世界和對外界的渴望以及了解,準備時機到來,振動翅膀去看一看天外。
晚上約了朋友吃飯。
明明定的是晚上,從上午的時間就已經開始消耗。
轉眼間到了洗漱、打扮的時間。
化妝不是取悅他人,而是讓自己開心。
填飽肚子之後的每一次都讓我覺得口腹之慾不過如此,而我在口腹之慾上投入的又實在是太多了。
這讓我想到了《千與千尋》里大快朵頤變成豬的一幕。
晚上看了一部很喜歡的電影——《戀愛假期》,題目有一半的應景。
故事發生在聖誕節,兩位女主人公,一位是在美國住豪宅事業有成,慘遭另一半劈腿;一位生活在英國靜謐英式鄉村,親眼看着暗戀已久的男人訂婚她人,失去做多年備胎的資格,不得不說妥妥的戀愛腦了。
兩個女主在情感的打擊下,渴望到新的空間過渡,彼此在社交網站一拍即合互換居所,不得不讚歎他們的信任。
就這樣兩個人到了全新的地方,以全新的體驗開始生活,從而打破內心的原有羈絆,重獲新生,收穫幸福。
故事發生在聖誕節,一個心碎的開始,伴隨着節日的浪漫氣氛以及假期里的閑適自在,讓觀影的人也不由自主地代入進去,迷醉之間跟着主人公同泣同喜,精湛的表演虛化了甜蜜的不真實。
下雨天,窩在床上,正逢假期,第二天不用早起的日子,簡直幸福到冒泡。
03 端午節第三天
醒來已是早晨七點多,這個常讓人抓狂的時間,好在是假期,又可以繼續睡去,接上未做完的夢。
十點多,簡單的弄了早午餐,煮了紫薯、做了紫薯奶昔、空氣炸鍋回熱了雞蛋和培根,飽飽下肚,趁懶惰還沒佔據,趕緊清洗殘渣。
自足如此,要什麼男人。
男人在此時顯得多餘。
男人只會令人徒增煩惱和心碎。
特別是甩手式的推脫以及無盡的找補,不知道為什麼只要有一點發作就讓人討厭的緊,軟綿綿的拖沓就這麼下去,不聲不響、潛移默化,讓你一拳好比打在棉花上的勁,還全然沒有暴風雨式的生氣發火的女生來的痛快,或我自以為的讓人喜歡。
當然,細如牛毛的缺點中也是有那麼一兩三處的優點,不提也罷,此處還不值得佔用我寶貴的筆墨說道,且看錶現吧。
就這樣,三天的端午假眨眼而過,我還有一大堆喜歡做想做而沒做的事,未規劃的手帳,《我與地壇》看得讓我愛不釋手,選個床品又是一肚子的悶氣,翻了無數的白眼以及一千次搖頭,一萬次嘆氣,無需爭辯,毋庸置疑,這全是男人的過錯!
退休的生活何時到來?我希望趁年輕早點來。晚了,我也不稀得。希望某人爭氣點,這是我對其寄予的厚望,倒不是靠我自己不行,我已經在規划了,只是在我還未發力時,希望他知道一些自身的價值,而並非毫無用處。
女人真是這世上最美好而可愛的生物!
呵!想到說一百遍不喝、不愛喝卻次次不落的男人!真是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