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婚姻中最稀缺的價值,讓男人離不開你!

2023年01月10日18:44:03 情感 1475

擁有婚姻中最稀缺的價值,讓男人離不開你! - 天天要聞

在現實的婚姻生活中,許多夫妻都缺少管理情緒的能力,不能給對方提供正向的情緒價值,以至於,難以和自己的枕邊人,建立穩定健康的親密關係。


毫不誇張的說,「情緒價值」就是婚姻中最稀缺的價值!


擁有婚姻中最稀缺的價值,讓男人離不開你! - 天天要聞


1.正確提供情緒價值


80%的情緒價值都是通過「誇」傳遞給對方的,並且高級的誇讚是會引導男人為你付出的。


正所謂愛你的男人都是被誇出來的,但是如果你只會誇:


「老公你好棒」「老公你好體貼」「老公你好帥」


那他聽完只會沉浸在自己的迷人魅力中,把你忘得一乾二淨。


聚焦於他本人的誇獎,會讓你處於感情的低位,甚至讓他認為他在這段感情中的價值遠高於你,長此以往男人可能會選擇出軌,來維持你們之間的價值平衡。


擁有婚姻中最稀缺的價值,讓男人離不開你! - 天天要聞


而將誇「人」轉變為誇「行為」後,效果會截然不同,比如換成:


「老公你的認真做家務的樣子好暖」「老公你輔導孩子做作業的時候,讓我覺得自己是最幸福的媽媽」


這樣,他才會成為一個愛你、疼你、主動為你付出的好男人。


高級的情緒價值不是貶低自己抬高對方,而是表達自己的愛意後還能引導對方做到更好,讓你們的婚姻更加甜蜜。


擁有婚姻中最稀缺的價值,讓男人離不開你! - 天天要聞


2.情緒反饋因人而異


諮詢中一件趣事是,夫妻二人會對同一段婚姻有着不同的評價和感受。


前兩天,針對粉絲李女士的婚姻做了一次長談,李女士想結束這段短暫的婚姻,原因是她感受不到她老公的情緒,認為愛正在慢慢消失。


具體表現就是:他不再對李女士做的飯菜做出感謝與評價,向他分享趣事,也只是不耐煩的笑笑,稱呼也從「寶貝」變成了「誒」。


李女士覺得,平淡的生活磨平了他們的一切。


擁有婚姻中最稀缺的價值,讓男人離不開你! - 天天要聞


隨着更深入的了解,有幸得到了李女士老公張先生的回應,他異常的困惑,認為愛從沒有消失,因為他的視角中,對李女士的愛都體現在日常小事里。


例如,前陣子李女士感染了「奧密克戎」陽了,張先生也是忙前忙後的照顧,杯子里的熱水,家裡的大小家務,孩子的課程輔導...一切打理的井井有條。


最後張先生給到我的結論是:我是愛她的!


大家一定很疑惑,這種奇怪的感受錯位到底是哪裡出現了問題。


經過進一步的深聊和原生家庭的剖析,最終發現是情緒反饋的問題。


張先生是情緒反饋很平淡的人,他成長的家庭也是這樣,父母都是平平淡淡的情緒,不會有過度悲傷和激動的表現。


但王女士卻完全不同,她需要更加強烈的反饋。這也離不開從小情感濃烈的家庭氛圍,遇到各種開心、痛苦的事情,一家人都會分享出來,一起開懷大笑或是一起抱頭痛哭。


擁有婚姻中最稀缺的價值,讓男人離不開你! - 天天要聞


不同的家庭環境,讓兩人對情緒的需求和反饋,都有着不同的理解。


但經過這次對話後,張先生意識到了正向反饋的重要性,夫妻二人也都承諾,會向彼此走近,成為更好的自己!


美國心理學家戴維曾說:「情緒是我們獲得勇氣、毅力、幸福和成功的關鍵。」


所有的理解和包容都是相互的,你向對方釋放出的情緒反饋,一定會回饋到自己身上。


願我們都成為一個情緒價值高的人,擁有幸福美滿的婚姻!

遇到婚姻、情感難題,不知如何應對

點我頭像,把你的情況告訴我

我來為你分析!

作者:閆靈生

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35歲女子離婚兩次,每次都凈身出戶,網友:一把年紀了,折騰啥 - 天天要聞

35歲女子離婚兩次,每次都凈身出戶,網友:一把年紀了,折騰啥

在愛情與婚姻的路上,有人一帆風順,有人卻屢遭波折。今天,我們要講述的,是一位35歲女子小雨的坎坷婚姻歷程。她兩次離婚,每次都選擇凈身出戶,面對周圍人的不解和網友的質疑,小雨內心究竟藏着怎樣的堅持與掙扎?讓我們一起走進她的故事,感受那份不被歲
#婚姻不需要金錢的支撐,你認同嗎? - 天天要聞

#婚姻不需要金錢的支撐,你認同嗎?

關於婚姻是否需要金錢的支撐,這個問題涉及物質與情感的平衡,我的觀點如下:1. 金錢是婚姻的"基礎設施",而非核心婚姻的本質是情感聯結和共同成長,但金錢確實構成了現代婚姻的基礎設施。就像空氣對人體的重要性——平時不易察覺,但長期缺失會危及生存
70後的獨居生活,人生只有到了絕境才會重生,餘生燦爛安好 - 天天要聞

70後的獨居生活,人生只有到了絕境才會重生,餘生燦爛安好

你好,我是一名單親媽媽,79年的羊,今年46歲了,獨立撫養一個大一的娃。我在飯店工作,為了碎銀幾兩努力的奔波着,日常空閑見縫插針的寫小作文貼補家用。生活從來都是懼怕強者的,「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這句話也適合我們的生活。我從三十多歲就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