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熬41年終相逢,丈夫卻已兒孫滿堂;她哭着問:你再婚了,我咋辦

2022年10月15日20:26:08 情感 1984

苦熬41年終相逢,丈夫卻已兒孫滿堂;她哭着問:你再婚了,我咋辦 - 天天要聞

素材圖片


1988年,離家41載的台灣老兵黃石益,終於踏上了日思夜想的回鄉之路。

輾轉顛簸的一路上,他幻想了無數遍與家鄉親人們見面的場景,不斷重現在腦海中的那些想像,讓61歲的黃石益在狹窄的機艙內,不止一次紅了眼眶。

可真正抵達相別41年的安徽蕪湖老家後,黃石益原本急切的步伐,突然放慢了速度。

站在早已陌生的村口,黃石益只感到深深的愧疚和悲痛;或許連他自己也沒想到:這期盼半生的回家之旅,竟有了近鄉情怯的複雜感受。

就在決定回鄉探親的前一年,他收到了老家姐姐的來信;在這場寶貴的聯繫中,黃石益才知道:年邁的父母早已病逝;時隔41年的分別中,不僅有姐姐牽掛着自己,自己年輕時曾娶的髮妻,更是終身不曾改嫁,她獨自撫養兩人唯一的女兒長大,此後的年年歲歲如海邊的望夫石,苦盼着丈夫的歸來。

可反觀自己:被迫撤退台灣的四十年中,自己早已娶妻生子,事業有成…曾被身邊無數人羨慕的幸福生活,如今在這場即將到來的見面中,卻如同鋒利的刀,凌遲着黃石益的深深愧疚。

他根本不知道:接下來的見面中,自己要說些什麼、做些什麼,才能彌補這個女子的半生痴情和付出…

但無論如何糾結和掙扎,即將到來的重逢,是黃石益必須要面對的。

最終,在姐姐的帶領下,他來到女兒與女婿的家中。

看着已經四十多歲、衣着樸素、眼角已有皺紋的女兒,黃石益內心的愧疚和疼痛感再次加劇。

等眾人推開堂屋的門,黃石益終於看到了坐在椅子上、一言不發的老婦人。

她比想像中要消瘦很多,兩鬢的白髮無聲傾訴着這四十年的等待與心酸;聽到眾人進門的聲音,她就這樣抬頭望了過來,視線落在苦等半生終於歸來的丈夫身上,長久的注視中,她始終一言不發。

「秀娥,我是黃石益,我回來了…」因刻意壓制的悲傷,老人的聲音變得沙啞。

他用期待的眼神望向眼前的老婦人,期望能從對方的眼神中,讀出些久別重逢的喜悅。

可看過去,黃石益卻發現:那雙靈動不再的眼眸中,卻盛滿了絕望和悲傷。

苦熬41年終相逢,丈夫卻已兒孫滿堂;她哭着問:你再婚了,我咋辦 - 天天要聞

網絡素材配圖

終於,秀娥開口說話了,可摻雜了眼淚的字字句句,卻讓黃石益如墜冰窟:

「聽說你在台灣再婚了,還生了4個孩子,那我咋辦?女兒咋辦?」

髮妻斬釘截鐵的質問,讓黃石益刻意壓制的悲傷再次叫囂着;他想開口說「我辜負了你」,可張了張嘴,卻被無聲的眼淚模糊了視線。

日色沉緩,欲渡西山;那將近半生的錯過如走馬燈逐幀閃過,落滿塵埃的記憶,最終豐盈鮮活起來。


1.

他從小就是被寵壞的孩子。

出生於1927年的黃石益,自幼享受到家人的寵愛和照顧。

父親是當地有名的地主,姐夫是縣裡保安大隊的隊長;即便他年少輟學,但依舊有着比尋常人更加明朗的未來。

為了讓黃石益有更好的未來:姐夫利用關係,將他調到自己所在的保安隊,打算好好培養他,也算是不負岳父岳母的託付。

生性里的貪圖享樂,讓黃石益不知何為責任、何為牽掛、何為擔當…

直到1945年,18歲的黃石益認識了一個叫做秀娥的女孩;這個女孩比他大三歲,為人處世非常賢惠;不知怎地,向來我行我素的少年,遇到這個女孩卻收了心性,一心要成為賺錢養家的合格丈夫。

在父母的安排下,兩人正式結婚;雖然國家仍舊動蕩,但兩人的生活,卻是難得的幸福甜蜜。

1947年,秀娥懷孕了,這讓苦盼子女的黃石益高興不已。

但就在生活愈來愈好時,已經爆發的內戰,卻成為兩人悲劇的開始。

那一年,已經節節敗退的國民黨軍隊,仍舊在四處抓壯丁;而黃石益和姐夫所在的保安隊也被迫編入了所謂的「正規軍」。

那一年,別無選擇的黃石益只能依依不捨離開家門;與妻子分別前,他承諾:無論如何,自己會在孩子出生前趕回來。

聽到這句話,妻子更是流淚承諾:不管多久,自己會一直等着他。

可在這場突如其來的離別中,兩人哪裡能想到:這一別,竟是半生!

自從被編入「正規軍」後,黃石益和姐夫就跟隨部隊四處輾轉;隨着戰局的不樂觀,他們先後到杭州、福州、馬尾廈門

苦熬41年終相逢,丈夫卻已兒孫滿堂;她哭着問:你再婚了,我咋辦 - 天天要聞

思念家鄉和妻子的黃石益不止一次動過逃跑的想法,可人算不如天算;在廈門休整時,姐夫被任命為上校團長,若是黃石益執意逃跑,必然會害了姐夫。

就這樣,黃石益只能留在部隊,但是沒有多久,他所在的部隊便被撤退至台灣基隆港。

出於保密原則,部隊士兵們不允許與家中通信。

所以對於家中親人和妻子的安危,黃石益一無所知;而對於黃石益撤離大陸的消息,苦苦在家中等候的妻子,也是無從得知。

一場迫不得已的分離,就這樣蹉跎了半生的等待和牽掛。

2.

來到台灣後,黃石益在姐夫的幫助下,成為台北福利委員會交際科的科長。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也算是官運亨通、事業有成。

但即便擁有眾人羨慕的職務,可黃石益心中卻一直思念着家鄉,思念着家鄉的妻子,更思念着那個素未謀面的孩子;身為父親的他,甚至連孩子的性別也不知道,這樣的現實,讓人湧現出更濃厚的悲涼感。

一轉眼,已是1952年。

通過工作關係,黃石益認識了一位師長太太。

看着黃石益年輕有為,這位師長太太想將一個姓葉的揚州女孩,介紹給他認識。

得知對方的好意,黃石益連忙委婉拒絕,表示自己早已經結婚,也有個未曾謀面的孩子,現在什麼也不想考慮,只盼早點回到家鄉與家人團聚。

苦熬41年終相逢,丈夫卻已兒孫滿堂;她哭着問:你再婚了,我咋辦 - 天天要聞

老照片素材

聽到黃石益的說法,師長太太卻苦笑道:

「你覺得我們什麼能回去?如果真能打得過,還用跑到這裡來嗎?」

如此犀利的發問,也徹底擊碎了黃石益的期待。

這一年,25歲的黃石益才知道:回家兩個字,早已是不可能實現的幻想!

或許出於認命,也或許是徹底放棄了:黃石益最終在師長太太的撮合下,迎娶了那個姓葉的女孩,在陌生的台灣重新組建了家庭。

婚後的兩人也算是甜蜜幸福,相繼孕育了一子三女。

有了家庭的牽絆,黃石益也正式從部隊退伍;在姐夫的支持下,他先是開了一家酒樓,營業不錯;隨着酒樓生意的越來越好,黃石益產生了擴展店面的想法;但最終因為經營不當,導致酒樓被迫關門。

後來,在妻子的建議下,他重新開了一家「燒臘店」。

有了上次的經驗,黃石益真正學會了踏實做生意;經過幾年的營業,燒臘店的生意越來越好;就這樣,被迫留守台灣的黃石益,也再次迎來幸福的家庭和可喜的事業成就。

時間慢慢走着,黃石益的姐夫最終身患重病,沒有等到與家人的團圓。

這件事也給黃石益造成了沉重的打擊,他暗暗發誓:若是能重回大陸,自己一定要替姐夫看看闊別多年的家鄉和親人。

3.

斗轉星移,時間終於來到了1988年。

這一年,是所有撤退台灣的老兵們,終身難忘的一天。

台灣方面開放了大陸探親,這樣的好消息,讓黃石益徹夜難眠。

經過多方聯繫,他終於找到了姐姐的消息;在收到的書信中,黃石益才知道:這被迫分離的41年中,已經發生了太多事情;疼愛自己的父母早已過世,但值得欣慰的是:秀娥所生的女兒早已長大成人,為了等待丈夫的歸來,秀娥更是一生不曾改嫁。

得知消息的黃石益,內心充滿了複雜的情緒。

他太想回家看看自己素未謀面的孩子,更有太多虧欠和內疚的話,要對那個叫做秀娥的妻子講。

台灣的妻子看到整日魂不守舍的丈夫,自然明白他的心思。

她不反對黃石益回家探親,甚至還幫他辦理了手續;只是在兩人分別前,台灣妻子卻反覆叮囑黃石益:「我知道你在老家有媳婦和孩子,她們等了你那麼多年;但不管怎樣,你一定要回來;這裡才是你的家,這裡不僅有我等你,更有你的四個孩子,他們離不開自己的父親…」

看到妻子擔心的神情,黃石益含淚安慰妻子:自己已經辜負了一個女人,不能再辜負第二個無辜的女人了!

就這樣,已經61歲的黃石益終於踏上了回鄉的路。

可這一路上,處於期待和激動中的黃石益,也有逃不開的膽怯和內疚;在即將重逢的場合中,他該如何面對苦等自己41年的妻子呢,又該如何面對從小沒有父親陪伴的女兒呢…

就如文章開頭所講的:苦等半生的髮妻秀娥,也無法接受丈夫在台灣再婚的事實;這個勤勞樸素的農村女人怎麼也沒想到,自己這半生的期盼,竟換得丈夫再婚、兒孫滿堂的結局。

苦熬41年終相逢,丈夫卻已兒孫滿堂;她哭着問:你再婚了,我咋辦 - 天天要聞

影視素材

所以見到黃石益時,她感受到的不是久別重逢的欣喜,不是物是人非的悲涼,而是被命運戲弄、被丈夫背叛的滿心絕望。

因為這絕望,她才問出那句擲地有聲的話:

「聽說你在台灣再婚了,還生了4個孩子,那我咋辦?女兒咋辦?」

對於期盼多年的這場見面,兩人的情緒都異常低落。

黃石益知道髮妻無法原諒自己,若有可能,他太想多陪髮妻一段時間,哪怕幫她做做家務活,陪她聊聊家常,也是贖罪的一種方式。

但是因為探親時間有限,黃石益不得不再次返回台灣。

臨走前,他又去見了髮妻一面,不同於上次見面的尷尬,眼前的秀娥明顯釋懷了許多。

分別前,她這樣叮囑黃石益:

「你再婚的事,我現在想開了,其實也不全怪你,當時除了姐夫,你在台灣沒有任何親人,確實需要有人在身邊照顧你…要對人家好一點,不用擔心我,我有咱女兒呢!」

發自真心的囑咐,卻讓61歲的黃石益當場淚目。

4.

再次回到台灣,黃石益將在家鄉的事情,講給身邊的妻子聽。

得知秀娥的囑託後,台灣的妻子感動不已,還表示若有機會的話,自己要跟丈夫回大陸,看看丈夫的家鄉,看看丈夫安徽老家的親人們,也當面和老家的髮妻說聲感謝。

遺憾的是,台灣的妻子並沒有等到那一天。

在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日子裏,這位善解人意的妻子,最終突發心臟病離開人世。

這是1993年,黃石益已經66歲了;人至暮年總是逃不開生離死別,可相伴多年的妻子就這樣突然離開,黃石益還是受到了不小的打擊。

為了讓父親儘快走出傷痛,台灣的四個孩子們共同建議父親:將他們的大娘、也就是黃石益的髮妻接到台灣來,再續前緣。

人這一生,沒有什麼比珍惜眼前更加重要。

孩子們不想讓父親帶着遺憾離開人世,也不想這段錯過半生的情緣,就這樣徹底了斷。

若是兩位老人能再續前緣,想必天堂的母親,也會感到欣慰的。

苦熬41年終相逢,丈夫卻已兒孫滿堂;她哭着問:你再婚了,我咋辦 - 天天要聞

影視劇照素材

就這樣,黃石益答應了孩子們的要求;在有生之年,與分別半生的髮妻,終於有了幸福的結局。

晚年的兩人生活平靜又幸福;台灣的孩子們也很孝順,始終將大娘當做親生母親對待,事事細微周到;而身在大陸的大女兒,也與台灣的弟弟妹妹們,保持着親切的聯繫…如此幸福的一家人,似乎從來不曾經歷錯過和分離。

而這一切對黃石益來說,更是曾經不敢去想的事情。

能在有生之年,儘力彌補自己所虧欠的那四十載陪伴,這樣美好的結局,早已此生無憾!#頭條創作挑戰賽#

————END————

其他推薦——

台灣老兵回大陸探親,含淚問已改嫁36年的妻子:我能重新娶你嗎?

癱瘓老警察在家看電視,突然指着屏幕大喊:13年前害我的人就是他

作者:初拾

從風雲人物的傳奇經歷中,淬取平淡人生的醒世箴言!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圖源網絡,侵權立刪!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不妨點個贊再走呀~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吳律這兩天特別勤快,刷碗搞衛生搶着干,我看他是無事獻殷勤 - 天天要聞

吳律這兩天特別勤快,刷碗搞衛生搶着干,我看他是無事獻殷勤

周五我去律所,撞見新來的實習生給他送咖啡,女人的第六感讓我有種莫名的醋意。吃飯的時候,沒忍住敲打了幾句。飯後回律所,美女實習生來他辦公室送資料,看她的穿衣打扮,實在是彆扭,又沒忍住說了幾句:「小祺是吧!咱們律所有規章制度,明天起穿正裝來上班
心痛!張雅婷不幸離世,年僅22歲 - 天天要聞

心痛!張雅婷不幸離世,年僅22歲

5月13日17時,22歲的湖南懷化姑娘張雅婷遭遇車禍,生命垂危。經醫院全力搶救無效,生命之花就此凋零。媽媽田女士思考再三,決定捐獻孩子的角膜,為他人留下光明。近日,兩名患者已成功接受眼角膜移植。「如果他們需要我願意給他們光明」張雅婷出生於懷化一個普通家庭,媽媽經營着一家藥店,她從小就受「治病救人」思想的熏...
別用「惡意濾鏡」看世界!你對自己的態度,決定你如何看別人 - 天天要聞

別用「惡意濾鏡」看世界!你對自己的態度,決定你如何看別人

在生活的茫茫人海中,我們常常會被各種突如其來的狀況擾亂心緒。他人一句稍顯嚴厲的話語,一個看似冷漠的舉動,都可能讓我們心生不滿,甚至怒火中燒。但其實,讓自己平靜下來有個重要方法,就是在充滿挑戰的情境里,守住一個關鍵區分:把某人的行為本身,和他
希爾德·多敏:愛那些,即使愛也無法挽救的事物 - 天天要聞

希爾德·多敏:愛那些,即使愛也無法挽救的事物

希爾德加德·呂文施泰因出生於科隆的猶太人家庭,屬於大市民階級。1931年,她與同為猶太人的埃爾文·瓦爾特·帕爾姆(E rw in W a lte r Pa lm,又譯歐文·瓦爾特·帕姆)相識于海德堡。彼時的她是個心繫天下的女大學生,先後師從卡爾·曼海姆和雅斯貝爾斯,而他是個熱衷古代文化和藝術的才子。惺惺相惜的兩個年輕人愛得熾...
為什麼越成功的人越「性冷淡」? - 天天要聞

為什麼越成功的人越「性冷淡」?

老周45歲那年,突然頓悟了一個道理:「人生下半場,比誰更拼更重要的是——誰更懂得『不做什麼』。」 他曾經是朋友圈裡最忙的人: 下班後趕3個飯局(美其名曰「拓展人脈」) ....
兒媳生完兩娃後離家出走,兒子再婚後不管孩子,如今老人獨自撫養 - 天天要聞

兒媳生完兩娃後離家出走,兒子再婚後不管孩子,如今老人獨自撫養

清晨天還沒亮透,小優就踮着腳摸黑爬起來。他怕吵醒熟睡的爺爺,輕手輕腳舀了瓢井水,把昨晚吃飯的碗碟洗得鋥亮。小航也跟着醒了,自己摸索着套上歪歪扭扭的衣服,把掉在床邊的被子疊成小山包。老劉從裡屋出來,看見倆孩子已經把院子掃得乾乾淨淨,小優正踮着腳往牆上貼昨天新學的生字。「爺爺快坐,我給你捶腿!」小航搬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