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在於天地,而在於人心,愛情的底線,是懂得剋制;友情的底線,是分清楚彼此;而親情的底線,是保持距離。
茫茫宇宙,能進一家門成為一家人就是緣分,這種緣分不是過分索取的資本,而應該是一種互相珍惜的理由。
家庭成員的各司其職,就像是一個家的窗戶,秉持住這一點,就會有清風和陽光進來,驅散家裡的陰霾,否則攪和在一起只會成為一團亂麻。
01 夾在幾個女人中間左右為難
事件回顧:畫面中這個推着單車的男人叫曹立國(化名),而旁邊兩個吵得不可開交的女人分別是他的妻子和姐姐,看到她們爭吵不休,曹立國卻全程低着頭一言不發。
關於和大姑姐吵架的原因,曹立國的妻子彭英(化名)表示自己和丈夫結婚11年,可是卻有超過一半的時間沒有住在一起,尤其是最近五六年裏面,丈夫大部分時間都和姐姐生活在一起,很少回家,而她自己則和5歲的女兒單獨生活,丈夫極少過問她們。
彭英說丈夫對她們母女二人的冷漠不僅體現在很少關心她們,前一段時間她帶着女兒去丈夫那邊,路上女兒說肚子餓了,想要吃一個包子,丈夫竟然都捨不得拿錢出來買。都說男人的愛要麼捨得花時間陪伴,要麼捨得花金錢買單,而曹立國既不願意花時間也不願意掏錢的態度讓彭英的心都涼透了。
彭英和丈夫是重組家庭,雖然兩人結婚的時候她已經30多歲了,但是為了能夠讓彼此的感情更加牢固,她還是冒着高齡產婦的風險和痛苦,最後經過試管嬰兒的方式才生下女兒,本以為這個愛情的結晶會讓他們一家三口的生活更加甜蜜,但是讓彭英沒有想到的是自打女兒出生後,他們的關係反而漸行漸遠了,丈夫從一開始的偶爾不着家直接演變成了最後的住回了公公婆婆家裡。
而丈夫之所以會變成這樣,在彭英看來他的轉變與大姑姐的攪和是分不開的。彭英說,大姑姐處處喜歡插手他們的生活,還特別喜歡挑撥離間,每次夫妻之間的一點小矛盾在大姑姐的作用下都會被無限放大,最後導致他們大吵一架,如今丈夫在大姑姐的洗腦之下已經完全不聽自己的了,家裡的事情全部由大姑姐說了算,丈夫連工資卡都不給自己了。
彭英說眼瞅着女兒馬上就要上小學了,面對這樣一個既不顧家又不給家裡出錢的男人,倒不如直接離婚來的痛快。
面對妻子的指責,曹立國解釋說自己是因為身體原因才住到了父母那邊,再加上自己之前染上了一些惡習,在外欠下了一些債務,為了減少夫妻矛盾他才沒有回去的。同時,曹立國還表示,妻子這些年來只知道問自己要錢,她甚至揚言只要錢到位,人可以不回家,所以他才越來越少回去了。
談起姐姐和妻子的矛盾,曹立國說姐姐和妻子本身都挺好的,但是因為兩人性格不合,所以總是矛盾不斷,自己夾在中間特別為難,夫妻關係也的確因此受到了影響。而對於大姑姐的為人,彭英表示大姑姐為人比較大方,所以在外人眼中對她評價都不錯,可是她脾氣實在太沖了,讓自己受不了。
02 沒有界限感的家庭註定是一場災難
看到弟媳婦將所有矛頭都指向自己,曹立國的姐姐曹彩晶(化名)立馬不耐煩了,她表示自己對弟弟的家務事一點都不感興趣,甚至直接對弟弟說:「你們鬧離婚就鬧離婚,不要扯到我身上來,我跟你們一點關係都沒有。」
曹彩晶表示,父親50多歲時因突發腦溢血去世,離開前曾反覆交代她要照顧好這個唯一的弟弟,所以一直以來她都對弟弟很是照顧。當初弟弟和彭英戀愛的時候,兩個人還沒有結婚,彭英就住進了自己家,整日好吃懶做等着母親伺候,所以那個時候她並不看好這個准弟媳婦兒,奈何弟弟非得和她結婚。
結婚後,為了不讓兩個人整天守着母親啃老,曹彩晶出資幫弟弟置辦了新房,本以為他們搬出去就好了,可沒想到的是沒多久弟弟又搬回家了。為了讓弟弟回到他自己家,她更是沒少費心,不僅將弟弟的衣服給扔了出去,還將他睡覺的床都給卸了,可是弟弟就是死活賴着不走。
曹彩晶說,因為自己沒有孩子,所以一直以來她對弟弟家的事兒是既出錢又出力,當初弟弟欠下高利貸後,為了幫弟弟填補窟窿,她不惜賣掉了自己的房子來幫弟弟還債。而弟媳婦要不上孩子時,她更是帶着他們四處求醫,後來不僅做試管的錢是她出的,孩子出生後的所有花銷也一直是她在負擔,而弟媳婦自打結婚就沒工作過,一直靠着她來養活,因為太過照顧娘家,曹彩晶的丈夫為此還和她離婚了。想到自己付出了這麼多,而弟媳婦卻還一直責怪自己,曹彩晶替自己感到不值。
曹立國的母親說,彭英自從踏進他們家家門之後就再也沒有出去賺過錢,兒子的工資卡一直由她保管,每月只能從中領取幾百元的生活費。而自己的女兒更是為了兒子的小家付出了全部,當初試管嬰兒本身就花費了家裡不少錢,孩子出生後兒子更是仗着自己生了孩子是功臣把家裡鬧得雞犬不寧。
看到與自己最親近的三個女人互相指責,曹立國再次陷入了沉默,他不知如何抉擇,按照以往的習慣,他一般會向姐姐徵求意見,可是這一次曹彩晶也明確表態了,以後弟弟的所有事情她都不會管了。看到沉默不語的丈夫,彭英明確表態,要求和曹立國離婚,由他來支付孩子的撫養費。
聽到彭英的訴求後,調解員不得不提醒她,曹立國每月工資3000元,離婚後即便按照30%的收入來支付撫養費每月她和孩子也只能拿到不到1000元,這對於沒有工作的彭英來說並非一個明智的決定。
聽完調解員的分析,彭英似乎意識到了自己其實是離不開丈夫的,所以她表示希望丈夫以後能夠凡事自己拿主意,然後夫妻二人又重歸於好了。
03 情感分析
像曹立國和彭英這樣責任感嚴重缺失、頭腦簡單、心智不成熟的人,在心理學上,稱之為巨嬰。 普遍特點是生理年齡達到了成人標準,而心智成熟度卻停留在嬰兒水平,就是成年嬰兒。
那麼巨嬰人格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其實主要來源於兩方面:一是家庭教育,二是社會環境。
對於曹立國而言,他凡事不用自己做主,反正闖禍了有姐姐幫忙兜底;而對於彭英來說,她不僅不幹家務,也不出去上班,缺錢了就問丈夫要,這樣的兩個人是難以有責任感可言的。
彭英一邊享受着大姑姐的付出給自己帶來的不勞而獲的舒適生活,一邊又將自己婚姻的不幸全部怪罪到大姑姐頭上, 真是典型的白眼狼。
大姑姐為了幫弟弟一家,不僅落下一身埋怨,還因此丟掉了自己的婚姻,賣掉了自己的房子,她冤嗎?其實這一切都是她自找的,對於這個不爭氣的弟弟,她越管,他越不爭氣,他越不爭氣,她越操心,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怪圈。
事實上,在一段關係中,那個經常被「照顧」的人,必然容易形成一種依賴思想。反正有人為他遮風擋雨,替他解決所有麻煩,那麼成長對他來說其實沒什麼意義。 所以當曹立國和妻子單獨相處覺得不高興時,他選擇了直接搬回去和母親和姐姐一起,因為他知道只要他躲在那裡,就一定會有人幫他撐腰。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一直被親人屏蔽着,判斷力和承受力都十分薄弱。
在巨嬰的成長過程中,幾乎無一例外的,身邊都有一個性格強勢且極愛他的親人,整天管着他護着他,不讓他拿主意。 於是關注變成了掌控,愛變成了傷害。
凡是界線感極度弱化的家庭關係,多半都存在嚴重的問題,人與人之間,最好的相處模式就是,你的生活,我只祝福不打擾;你的決定,我只尊重不強求。
今日話題討論:你覺得大姑姐的付出值得嗎?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