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到多少歲最害怕死亡?心理學家給出了肯定答案

2021年10月12日18:05:12 情感 1664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人生一世,倏忽即逝。當你在體驗生活美好過程時,當你與愛人子女共度美妙周末時,當你與家人出遊時,往往不會想到自己的一生也許就會在某個時刻迎來終結。

同樣的,當你處在人生不同階段時,對於生命的認知與感受自然也是截然不同的。在哲學領域當中,博學的先賢總是會問一些關於生命本原的問題,其中就包含一個算得上「終極問題」的:人最終將要到哪裡去?

人活到多少歲最害怕死亡?心理學家給出了肯定答案 - 天天要聞

所以無論是處於什麼地區、什麼文化區域,對於死亡的深刻思考與複雜情感都會出現在人們的思想當中。那麼,人們在處於什麼年齡段時對於死亡的恐懼會是最明顯的呢?經過心理學家的研究,往往出現在七十五歲上下。

為什麼這個年齡段會是人們最為害怕死亡的時候呢?面對這種恐懼,老人本人以及身邊的親友們又能從哪些方面來進行一些幫助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日漸羸弱的軀體與成熟的心境

首先,從生理角度上來看,人們隨着年齡的增長,身體素質的變化基本會呈現一個開口朝下的拋物線趨勢:在兒童階段,由於機體發育不完全,所以身體素質並不是特別好,甚至體弱多病。

人活到多少歲最害怕死亡?心理學家給出了肯定答案 - 天天要聞

到了青壯年,身體素質到達巔峰,身強力壯;而到了老年,由於身體和各種器官都經歷了長時間的使用,所以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損耗」,身體素質再次變弱,且有可能罹患一些慢性的疾病,導致身體狀態比較差。

這種變化其實屬於一種自然界的規律,是不為人們的意志所轉移的事實。但是當人們的年紀變大,注意到自己的身體素質大不如前,甚至發現一些之前輕而易舉就能做到的事情已經變成難以企及的事情時,內心難免會產生一種落差,而這種落差就有可能會使人聯想到病重甚至是死亡。

伴隨着日漸變弱的身體素質以及有可能會出現的疾病困擾,個體的社會意識以及心情則是會出現一種完全相反的發展趨勢。

人活到多少歲最害怕死亡?心理學家給出了肯定答案 - 天天要聞

正是隨着年齡的增長,人們會在社會當中涉及愈發多的互動,尤其是當人到達六七十歲的時候,身邊可能會經歷許多的「生老病死」案例,自己的內心對此也逐漸「看得開了」。在我們中年時,自己的長輩往往會先自己而去,那麼此時親人離世的悲痛是深入內心的。

如俗話所說。「父母在,人生尚知來處;父母離開,人生只剩歸途。」之後這些離世的人會逐漸變為自己同輩的年長一些的人,最終到達一些自己的同輩身上。

所以此時的個體一方面會切實地感受到自己身體素質的下降,一方面也會對於「死亡」的認識愈發清醒,他們心中常常會想到,自己身邊許多更年輕的人都走了,說不定哪天也會輪到自己吧。

最終當年紀到達七十多歲時,身體狀態和心理認知都達到一個相對極限的狀態,自然對於死亡的態度是比較恐懼的。

刻板印象與心理暗示

其次就是所謂「刻板印象」,指的就是一些被個體「熟視無睹」,並且推而廣之的觀念與想法。這些影響是多方面的,既包括一些傳統觀念的影響,也有一些群體觀念的影響。就拿傳統觀念來說,中國自古就有許多關於人生與生死的觀念,比如「人或許古來稀」便是其中一個比較常見的。

人活到多少歲最害怕死亡?心理學家給出了肯定答案 - 天天要聞

這種觀念形成於中國古代,當時由於社會狀態並不穩定,醫療水平與物質生活水平也相對比較低,所以人們的平均壽命較短。所以考慮到社會階段,當時人們能夠將這句話奉為圭臬也是十分合理的。

然而時至今日,隨着社會科技和物質水平的巨大提升,人們的平均壽命已經與當年不可同日而語,所以再以當年的一些觀念來束縛現如今生活水平下的人們就沒有實際意義了。、

很多老人到了七十歲左右時,就會被這些刻板印象所束縛,反覆強調自己「年紀大了」、「身體不行了」、「不中用了」甚至是「沒幾天了」這樣消極的觀點。這其實是影響他們思想的根源之一。

人活到多少歲最害怕死亡?心理學家給出了肯定答案 - 天天要聞

社會的發展水平是會體現在每一個個體身上的。放在今天,一方面人們平時的物質生活水平就比較高,醫療衛生以及養老保障體系十分完善,即便是有一些身體上的疾病,也能在一定時間內得到很好的治療。所以對於老人而言,放寬心、忽視這些刻板印象帶來的消極影響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心理調節方式。

社會關係與親屬陪伴

最終,我們也應該考慮群體及社會的影響。一個人無論怎樣「胡思亂想」,那麼這些「負能量」最終也並不會對其個人產生什麼太大影響。可是人始終是處於社會生活之中的,身邊的人和關係與自己總是不可分開的。

人活到多少歲最害怕死亡?心理學家給出了肯定答案 - 天天要聞

當人們到達七十多歲時,往往已經退休多年,假如此時身邊的子女和好友對自己的關注並沒有多明顯,甚至不太來往的話,那麼這種感覺將會是十分傷人的。人到老年總是會平添許多對生活的感慨,假如身邊總是無人傾聽自己的心裏話,那麼最終老人極有可能被那些消極的想法所「折磨」,或者是患上阿爾茨海默症(亦即「老年痴呆」)。

我們的生活當中總是少不了長輩,當我們發現與他們相處時,他們總是很「啰嗦」,讓自己失去耐心時,不妨想一想他們的感受。

人活到多少歲最害怕死亡?心理學家給出了肯定答案 - 天天要聞

人終有變老的一天,假如因為對於他們過多傾吐內心一些甚至是不切實際想法的行為反感而遠離他們,那麼這種行為其實不亞於將其限制在一種「囚籠」之中,加速其變老的速度,增加其對於死亡的恐懼。

就像是動畫電影《尋夢環遊記》當中所說的一樣,一個人會經歷三次死亡,當所有人都將其忘記時,那麼才是真正的死亡。所以如果身邊有老人的話,那就多陪陪他們吧。

- The End -

作者 | 湯米

編輯 | 前後黑白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K. M. R. Rosenzweig. Translated by Zhang Houcan. 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psychology. Shanghai: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2002

微信公眾號:第一心理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男子因瑣事殺害戀人潛逃20年落網:輾轉多地打零工,平時獨來獨往不敢與人爭執 - 天天要聞

男子因瑣事殺害戀人潛逃20年落網:輾轉多地打零工,平時獨來獨往不敢與人爭執

5月24日下午,現年45歲的張某在專案組民警的押解下走出甘肅蘭州火車站。20年前,他因生活瑣事殺害戀人,後輾轉潛逃。犯罪嫌疑人被警方抓獲時間回到2005年5月30日,蘭州市有村民向蘭州市公安局西固分局報警,稱在一偏僻山溝內發現一具年輕女性屍體。民警趕赴現場開展勘查工作,初步判斷死者年齡在20歲左右,系他殺。隨後,當...
副部級李某某,平均每周去私人會所兩三次,被留置前一晚仍在大吃大喝 - 天天要聞

副部級李某某,平均每周去私人會所兩三次,被留置前一晚仍在大吃大喝

《人民日報》5月26日刊發文章《持之以恆加固中央八項規定堤壩》。其中披露,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李某某,要求私營企業主將其公司辦公場所改造成私人會所,並配備餐廳、卡拉OK包房等供其使用,平均每周都要去兩三次,直至被留置前一晚仍在該會所大吃大喝。小小會所,是奢靡享樂的場所,也是腐敗滋生的溫床。此前被查...
從唯唯諾諾到殺伐果斷:開竅的人,連眼神都變了 - 天天要聞

從唯唯諾諾到殺伐果斷:開竅的人,連眼神都變了

以前那些唯唯諾諾、膽小怕事的人,一旦開竅,就像被雷劈醒的野獸——眼神冷厲,出手狠辣,再也不會任人宰割。他們曾經活得像個影子,走路不敢抬頭,說話不敢大聲,連呼吸都小心翼翼。別人一個眼神,就能讓他們心驚肉跳;別人一句玩笑,就能讓他們徹夜難眠。為
讓女人放不下你的最佳方法:學會斷聯 - 天天要聞

讓女人放不下你的最佳方法:學會斷聯

男人總以為,對女人越好,她就越離不開你。可現實往往是,你越主動,她越冷淡;你越熱情,她越無所謂。真正讓女人念念不忘的,不是死纏爛打,而是若即若離的「斷聯」。今天,我就告訴你,如何用「斷聯」讓她心裏痒痒的,主動來找你!1.
我退休金6500,家裡來客女婿讓我讓地,三天後女婿求我回去 - 天天要聞

我退休金6500,家裡來客女婿讓我讓地,三天後女婿求我回去

"我手裡有個房本,養了四十年的女兒,沒想到會在這個歲數上撕破臉。"九十年代初,我在省城最大的紡織廠當工人。那時候大傢伙兒眼裡,我算是個有出息的,不光有份鐵飯碗,還分了套廠房。日子雖然緊巴,但過得踏實。廠區食堂的大水缸和茶缸里,裝的是我們這代
大舅哥給我倆娃一人500壓歲錢,我給他兒子1000,他卻怒吼讓我滾 - 天天要聞

大舅哥給我倆娃一人500壓歲錢,我給他兒子1000,他卻怒吼讓我滾

"500塊錢就想打發我兒子?今天我就把話挑明了,以後別來往了,滾!"我坐在沙發上,手裡緊攥着剛找回來的壓歲錢紅包,茶几上的瓷茶杯還在微微顫動,大舅哥摔門而去的餘震讓整個客廳都籠罩在一種尷尬的寂靜中。妻子站在門口,眼裡噙着淚水,肩膀微微顫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