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不只是飯吃得比年輕人要多,重要的是見過的世面也要多,一個人經過了歲月滄桑,人生思考也就多了,我是一個60多歲的老頭,經過了慢長歲月的磨礪,知道了人活着究竟當要幹什麼?假如人生還有第二次,我還是要選擇讀書學習,活到老學到老。
記得在20年前有這樣一句順口溜:八億麻將,一億跳舞,剩下的全是「二百五」。很明顯,這裡說的「二百五」就是讀書之人了。眾人所知,二百五是何意?就是白痴,就是半吊子,就是什麼事情都不會幹的人。那時,在人們眼中,只有打麻將才是能幹事情的人,會走關係的人,能辦事情的人。原本也是如此,打麻將成了一種社交,成了談生意,也成了人生之樂,這已經成了一種社會時尚。
麻將聲勝過了讀書聲,圖書館不如麻將館熱鬧,這就是社會現實,如今這種現狀有所改變,但依然是打麻將的人要多過讀書人。誘惑的社會,人心浮躁,又有多少人能夠守住寂寞,坐冷板凳上讀書學習呢?
人就是這樣,誰也沒有三頭六背,人只有一個腦子和兩隻手,幹了這就不能幹哪,迷上了打麻將,就不會迷上讀書,何況人只有一根筋,不能十全十美,顧此就會失彼,人生的愛好必須作出自己的正確選擇,愛好讀書學習就不會打麻將,愛好打麻將也就不會讀書了。
人的認知有高有低,有好有壞。在人生的愛好上有這種現象,打麻將的人最看不起讀書的人,他們認為:讀書人都是一個書獃子,不喝酒、不打麻將、不會應酬,沒有酒肉朋友,怎能做好做生意?更是賺不了鈔票,讀書人生活寂寞沒有意義,有些人就是如此,寧願坐在寶馬車上哭,也不坐在單車上笑。
自然,讀書人是一個明白人,他們深知,人生將時間用在打麻將上,既費了錢財,還浪費了光陰,如此人生,實在不划算。從古到今,先賢們都勸人要多讀書,讀好書,何況一個人不讀書又能幹些什麼呢?人就是這樣,不讀書,就會打麻將;不打麻將就會釣魚;不釣魚者就會閑談說是非,論東家長,說李家短,挑拔離間,除此,還能幹什麼正事情呢?
人生就是如此,要莫就是職業成才;要莫就是業餘時間成才,職業成才就是幹什麼學什麼,用什麼的人,一個人的職業成才是社會給人的福利,也有家庭的富有,當然,也有自身的努力。一個人職業是一個人的謀生手段,人要想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還要用好業餘時間,經營好業餘時間,如此,就能形成人生強大的正能量,越學越優秀,越學越自律。
一個人的能力和作為靠的是業餘時間的讀書學習,這就說明,一個人的業餘時間幹什麼很重要,在現實中,不少人有了自己的職業,就放棄了業餘時間的讀書學習,認為人生當享受了,不少人就放棄了讀書,開始玩樂享受,大多以打麻將,喝酒為人生之樂,美名是享受人生。
文章就要結尾了,活了這把年紀,經過了風風雨雨,看了人生六十多載,悟了人生幾十載,在我身邊的人,有人讀書學習幾十載;有人學習書法幾十載;有人寫文章幾十載;有人打麻將幾十載,其結果是,打麻將人越打越輸,越活越「窮」,恰恰相反,而當初的「二百五」卻越活越來勁,越活越「年輕」,看來,有句話說得好:讀書學習的人生不會輸!打麻將的人最終會輸掉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