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鳳蓮代表:建議建設國家級特殊教育雲平台,推進特教均衡發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辦好特殊教育。

近年來,我國特殊教育事業取得顯著進展,但仍然存在區域發展不均衡、師資專業化水平不高、質量評估與保障機制滯後、非義務教育階段供給不足、資源缺乏有效整合等問題。

這些現象也引起了全國人大代表、安慶師範大學校長彭鳳蓮的關注。她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今年她帶來了關於加快推進特殊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推動特殊教育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政策的保障和支持。彭鳳蓮呼籲,要強化頂層設計,完善政策保障。建議設立中西部特殊教育專項基金,確保生均經費達標並動態調整。對農村地區實行「一校一策」扶持,優先建設寄宿制特教班。推廣實驗區經驗,將孤獨症兒童學校建設納入省級規劃,2025年前實現省會城市全覆蓋。修訂《殘疾人教育條例》,明確普通學校接收殘疾兒童的責任,建立跨部門督導組定期評估政策落實情況。

地區和城鄉之間特殊教育發展不均衡的現象是當前比較突出的一大矛盾。彭鳳蓮建議,以數字化賦能資源共享,通過建設國家級特殊教育雲平台,開發ai輔助教學工具,為偏遠地區提供遠程康複課程,並儘早實現縣域全覆蓋。

在師資層面,彭鳳蓮呼籲完善培養與激勵機制。增設高校特殊教育專業碩士點,推行「特教教師+普通教師」資格雙認證制度。進一步提高特教教師的待遇,將特教津貼提高至工資總額的30%,納入績效考核。

針對學前與高中以上特殊教育學位缺口較大,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銜接不暢的問題,彭鳳蓮建議,儘快構建全學段銜接體系,支持普通幼兒園、中職學校開設特教班,探索「普特融合」職業教育模式。此外,她還呼籲通過試點高中以上教育學分互認,拓寬特殊教育學生升學路徑,全面推進普特融合教育進程。

彭鳳蓮還表示,要通過創新服務模式,推動多元主體參與特殊教育。例如支持民辦機構與公辦學校合作辦學,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擴大送教上門覆蓋面。還可以引入社會組織開展藝術療愈、職業培訓等項目。在監管方面,要強化各主管部門、機構、家長等各利益相關方的協同治理。

「特殊教育是衡量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尺。要以更大力度推動創新融合,方能實現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跨越,如期全面建成布局合理、學段銜接、普特互補、普職融通、醫教結合的高質量特殊教育體系。」彭鳳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