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大學大同校區的建設進展及未來規劃成為三晉大地熱議焦點。作為山西大學「一校兩地四校區」發展布局的重要部分,這座校區承載着深化校地合作、推動區域教育與經濟協同發展的重要使命。
山西大學與大同市的合作淵源已久,自2024年6月28日共建協議正式簽署,雙方就全力推進校區建設,致力於打造山西高校異地辦學服務區域經濟的新典範。山西大學大同校區選址於大同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現校址和原大同八中校址,大同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則將整體搬遷至原雲岡職教城中職園新校址 。目前,大同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新校址建設項目、原大同八中改造項目正在加緊施工,按計劃穩步推進。
山西大學黨委書記王仰麟於5月6日至8日帶隊前往大同市,針對大同校區建設和產學研合作展開深入調研。在施工現場,王仰麟一行仔細查看了校區改造升級的情況,深入了解項目規劃與施工進度。他指出,各相關職能部門需增強責任感與使命感,在確保安全與質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進度,落實教學科研設備購置,保障校區如期啟用並順利實現首批招生。各學科專業也要做好師資與課程準備,完善人才培養方案,積極引入優秀人才,夯實學科專業基礎。王仰麟還強調,校區應依託大同的資源優勢,圍繞智能製造、中醫藥傳承、數字農業等前沿領域,大力加強「四新」專業建設,打造「學科 - 產業」聯動平台,助力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大同市委書記張強也高度重視校區建設。5月7日,他前往山西大學大同校區(大同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原校址),針對校園周邊環境整治問題現場辦公。張強強調,山西大學大同校區的落戶,是大同市實施教育強市戰略、推動市校協同創新發展的突出成果。它將充分發揮山西大學的優勢,把前沿理論、科研成果轉化投放到大同,匯聚更多優質資源和高端要素,對培養創新人才意義重大。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到加強校區周邊環境整治的緊迫性,儘快制定整治方案,做好規劃調整、征地拆遷等工作,優化交通環境,加大清理力度,規劃建設綠化帶和停車場,為師生營造良好的工作學習環境。
從規劃藍圖來看,山西大學大同校區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校區佔地面積千畝以上,完全建成後可容納上萬人。2025年,校區將迎來首批本科生招生,共開設7個熱門專業,包括軟件工程、人工智能、自動化、新能源科學與工程、材料化學、電子信息工程、歷史學。其中6個專業屬於工學領域,1個屬於歷史學領域,體現出山西大學短期內重點建設理工類專業的目標,緊密貼合大同市能源、數字產業、裝備製造業以及歷史文化名城的發展需求。到2028年,招生的本科專業將擴大至13個,研究生學位點增至13個,博士點增至3個。
在產學研合作方面,山西大學大同校區也在積極布局。王仰麟一行先後考察了山西通用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秦淮大數據中心、花塔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園、黃芪種植基地及精深加工企業等,就人才培養、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等方面與相關院校、企業達成合作意向。此外,校地雙方還就深化協同創新達成戰略共識,將以「智庫賦能 + 資源整合 + 載體創新」為合作範式,構建「學科 - 平台 - 產業」三位一體的產教融合體系,重點推進能源技術革新、文旅康養產業升級、生物醫藥研發等戰略性新興領域合作,通過「課堂教學 - 實驗室研發 - 產業實訓」的鏈式培養模式,打造區域性創新樞紐,實現教育鏈與產業鏈的深度融合。
山西大學大同校區的建設,不僅為大同市學子提供了在家門口享受「雙一流」優質高等教育的機會,也將為大同市乃至山西省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成為區域創新發展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