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報·讀創客戶端記者 方傑 通訊員 胡珊珊/圖
為探索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育人模式,激發教師教學潛力,提升教師業務能力。11月21日,深圳市南山區第二外國語學校(集團)海岸小學道德與法治科組進行素養課堂展示。陳琳老師和林昕老師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以社會發展和學生生活為基礎,聚焦「活動體驗」育人模式,展開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課堂教學。
陳琳老師執教五年級《學會溝通交流》。課堂設計緊密圍繞新課標,體現新課改「育人為本」新理念。在核心素養導向下展開「聯繫時事,認識正確溝通重要性」「生生合作,掌握溝通小技巧」「師生演練,運用溝通的方法」三個遞進的活動任務。學生通過活動體驗方式知道「正確溝通的重要性」、認可「正確溝通的方法」、從而在實踐中運用「正確溝通的技巧」,達到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的教學目標。
南山區小學道法教研員陳緒賢老師對本課教學進行了細緻點評。課堂教學體現核心素養要求,學生認真聽講、積极參与、熱烈討論、踴躍互動,充分彰顯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教師通過聯繫時事熱點拓展學生視野,創設「生活化」場景引發學生思考,最後積極鼓勵學生運用「溝通技巧」與聽課老師互動,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發揮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引領作用。此外,對於道德與法治課堂而言,創設的情景內容至關重要。未來可以更注重創設情景內容的豐富性,進而形成認知衝突,使學生通過「解決問題」提升現實行動能力。
林昕老師執教的是四年級上冊《廣告都可信嗎》一課。課堂上林老師以學生的認知經驗為基礎,通過觀看新聞與視頻以及小組合作分享等方式,讓孩子們認識到廣告不一定都可信,深刻理解虛假廣告帶來的危害。隨後出示常見廣告,引導學生學會辨別廣告吸引人的「小招數」,警惕廣告的誘惑。在本課的最後一個環節,通過設計選擇方案,讓學生以小組形式辨別廣告,即學即用,讓每個孩子都學有所得,進一步認識了廣告。
課後,陳緒賢老師對本課進行了深入的點評。陳老師首先肯定了本課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對新老師給予鼓勵。隨後對本課教學提出了建議。他指出,本節課重點在於釐清虛假廣告的概念,引導學生學會辨別虛假廣告,因此在此環節的設計上,應該着重講解虛假廣告的特徵及辨別方法。此外,在板書設計上,也應扣緊虛假廣告這一核心概念,更直觀地展現辨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