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生也能學醫 可讀中醫相關專業

2025年07月08日07:30:16 教育 8175

文科生也能學醫 可讀中醫相關專業 - 天天要聞

文科生也能學醫 可讀中醫相關專業 - 天天要聞

  大學錄取通知書

文科生也能學醫 可讀中醫相關專業 - 天天要聞

文科生也能學醫 可讀中醫相關專業 - 天天要聞

  普通類(歷史)本科線上人數連續減少,而普通類(物理)則是連續增加……6月26日,廣東省教育考試院公布了廣東省今年普通高考各科類各分數段成績數據,相關數據變化呈現出的趨勢引發社會關注。

  南都記者觀察發現,無論高校本科專業的設置與調整,還是高校本科專業招生人數,都呈現理工科愈加繁榮、文科逐漸式微之勢。但實際上,今年仍有部分文科專業增幅較大,文科生也可以學醫,人工智能教育帶來更多可能性。

  現 象

  普通物理類上本科線人數逐年上升

  南都記者統計近年來廣東的「一分一段」情況發現,今年普通類(歷史)本科線上(總分464分)有91654人,2024年上線人數為96266人,2023年為97004人,2022年為101092人。這意味着,近年來上本科線的普通類(歷史)考生人數處於連續下降狀態。

  普通類(物理)方面,今年本科線為436分,上線人數276586人,比2024年增加22791人。

  從選考歷史和物理的考生整體數量來看,2022-2025年間,兩者之間的差值基本在10萬以上,其中今年選考物理的考生比選考歷史的多了148008人。

  網絡空間安全等專業招生人數增加

  以今年的招生為例,南都記者統計廣東省雙一流高校的招生情況,發現普通物理類專業在粵招生人數遠超普通歷史類。

  今年多所學校的招生名額都往熱門與優勢專業傾斜,而這些專業很多都是理工科類。

  中山大學新增的招生計劃主要聚焦於新興交叉學科、國家緊缺學科以及雙學士學位等複合型人才培養項目,旨在推動重點領域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

  華南理工大學今年新增計劃、新增專業、熱度高的專業計劃數有增加。對比2024年,近20個專業計劃數增加了660個。

  暨南大學在廣東省投放計劃2388人,較去年增加54個;新增計劃重點投放在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工科等前沿技術領域專業。

  廣州大學招生專業73個,理工類專業比例繼續提高,占招生專業計劃數的58.01%。今年在天文學、數學與應用數學(師範)、應用心理學(師範)等基礎學科,智能製造工程、電子信息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等前沿交叉學科,以及網絡空間安全、人工智能、智慧交通等戰略急需領域專業招生計劃數增加220個。

  汕頭大學招生規模增量面向國家戰略、科技發展和區域發展需求,主要投放在人工智能、微電子科學與工程、生物科學、智能建造、數字經濟等招生專業。

  2024年度的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顯示,廣東高校新增專業點97個;其中工學專業有45個,佔比約46.4%;理學專業13個,佔比13.4%。南都記者統計發現,2021—2023年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顯示,廣東高校新增備案專業中工科佔比較大;2023年度有34個工學專業,佔比達38.6%,2021年度、2022年度工學專業佔比也是最高,均約36%。

  變 化

  暨大中醫學「不限選考科目」  

  正因為高校招生情況、專業設置等方面的變化,讓不少人產生了「文科生未來出路不如理科生」甚至「文科生逐漸被淘汰」的論調。可事實上,學文科的學生也有很多發展優勢,而且未來的路越走越寬。

  南都記者從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了解到,今年學校進一步加大招生-培養-就業聯動力度,動態調整各專業招生計劃,促進人才培養結構與國家人才需求導向、區域社會發展需求相匹配。這其中,就不乏傳統意義上的文科專業,比如中國語言文學類、會計學、漢語言文學(師範)等。

  五邑大學今年中外聯合培養項目「上新」,首次面向廣東省歷史類考生招生,開設的招生專業為會計學、英語。

  暨南大學中醫學專業是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去年該專業的選考科目要求為物理+化學,今年改為不提科目要求;廣州中醫藥大學的中醫學、針灸推拿學中醫骨傷科學、中醫養生學等中醫學類專業(包括長學制及特色創新班),也由此前要求的「物理+化學」雙選,調整為「不限選考科目」;從2025年開始,廣東藥科大學中醫學專業選考科目由原來的「物理+化學」調整為不限選考科目(文理兼招)。這也就意味着,文科生也可以學醫了。

  一些醫科類院校的應用心理學專業,也調整為文科生可報考。廣州醫科大學從2024年起,應用心理學專業由文理兼招改為「選考歷史」,今年該專業招生人數還有所增加。 

  多所高校面向新生開設ai課程  

  此外,隨着越來越多的高校積極推進人工智能教育,無論是文科生還是理科生,未來都會越發走向跨學科學習的道路,發展前景無疑都有着更多的可能性。

  面向人工智能引領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大持續推進人才培養改革,公布《中山大學推進人工智能發展工作方案》,舉全校之力構建大智能學科教育體系,按照「強基礎、助教學、促交叉」的思路推進人工智能深度賦能人才培養。

  華工推動傳統專業與人工智能交叉融合,提升課程、課堂、教師、教材、實踐等關鍵要素質量,構建具有「ai+」特色的本科專業體系。打造「1+1+n」人工智能課程群,面向全體大一新生開設1門人工智能導論課、1門人工智能基礎課,各專業開設n門人工智能專業融合課。打造200餘門「ai+教學」智慧課程,為學生量身定製個性化學習路徑,助力學生在人工智能時代實現全面發展。

  廣外緊跟人工智能發展趨勢,一體推進通識課程改革,面向全校所有學生,實施人工智能通識核心課程體系建設,培養跨學科複合型人才。從2025級學生開始,人工智能(ai)通識課程將作為通識必修課面向全體新生開設,學校還將採取aisp(ai for specific purposes),即專門用途人工智能模式,個性化設計符合不同專業特點和學生未來發展的人工智能課程,形成廣外特色的人工智能課程群。  

  采寫:南都記者 孫小鵬 楊曉彤 麥毓軒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多所高校強基計劃錄取分數線公布! - 天天要聞

多所高校強基計劃錄取分數線公布!

目前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多所高校公布2025年強基計劃錄取分數線及錄取結果️️️北京大學北京大學2025年強基計劃測試和錄取結果已公布,考生可登錄北京大學2025年強基計劃信息平台查詢。✅查詢入口https://www.ccuut.edu.
美國塔科馬市體育場中學代表團將再訪福州高級中學 - 天天要聞

美國塔科馬市體育場中學代表團將再訪福州高級中學

美國塔科馬市體育場中學代表團將再訪福州高級中學 中美青少年以歌會友延續友誼 福州高級中學合唱團在排練《舟中曉望》。 2025年「鼓嶺緣」中美青少年合唱周啟幕在即,美國華盛頓州塔科馬市的體育場中學代表團即將開啟他們的福州之旅。自2019年與福州高級中學簽署交流合作備忘錄以來,該校將再次造訪福高,延續這份跨越太平...
2025河南定向培養軍士政治考核和體格檢查分數線公布! - 天天要聞

2025河南定向培養軍士政治考核和體格檢查分數線公布!

大象新聞·河南交通廣播記者 宋冰霜7月8日,記者從河南省教育考試院了解到,河南省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定向培養軍士政治考核和體格檢查控制分數線「出爐」,具體信息如下:根據河南省教育廳、公安廳和省軍區動員局《2025年招收定向培養軍士工作實施
南京復讀哪個高中最好 - 天天要聞

南京復讀哪個高中最好

選擇復讀高中是一個重要的決定,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南京作為江蘇省的省會城市,擁有眾多的高中學校,其中不乏一些優秀的高中。然而,要判斷哪個高中最適合復讀,需要根據個人情況和需求來做出決策。以下是一些可以幫助您選擇南京復讀高中的建議:1.
廣州在園幼兒降8%,小學招生少近12% - 天天要聞

廣州在園幼兒降8%,小學招生少近12%

製圖:易福紅(豆包AI) 南都訊 記者楊曉彤 近日,廣州市教育局發佈《2024年廣州市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根據2024年廣州市教育事業統計數據結果,全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3895所,在校生302.03萬人,專任教師19.24萬人。 學前教育 學前教育毛入學率127.77% 2024年,全市共有幼兒園2224所。比上年減少22所,下降0.98%。其中...
文科生也能學醫 可讀中醫相關專業 - 天天要聞

文科生也能學醫 可讀中醫相關專業

大學錄取通知書 普通類(歷史)本科線上人數連續減少,而普通類(物理)則是連續增加……6月26日,廣東省教育考試院公布了廣東省今年普通高考各科類各分數段成績數據,相關數據變化呈現出的趨勢引發社會關注。 南都記者觀察發現,無論高校本科專業的設置與調整,還是高校本科專業招生人數,都呈現理工科愈加繁榮、文科逐漸式微...
傳播學的爭議、轉向與新聞傳播範疇 - 天天要聞

傳播學的爭議、轉向與新聞傳播範疇

【摘要】新聞傳播是指媒體向受眾發送新聞與反饋的過程,將其視為新聞活動的全部,已經陷入傳播學的迷失。美國傳播學遭到美英一些學者的批評,我國一些學者則將其奉為新聞學的理論範式,把新聞與傳播學稱為新聞傳播學。美國傳播學實際是溝通交流學,新聞學研究被排斥。新聞傳播有其獨特的模式、範疇和規律,不是傳播學的翻版...
早讀|新試點支持科研人員勇闖「無人區」,不問出處、不設門檻、不唯過往業績 - 天天要聞

早讀|新試點支持科研人員勇闖「無人區」,不問出處、不設門檻、不唯過往業績

早上好!上觀新聞『早讀』來啦!2025年7月8日 星期二 農曆六月十四上海陰到多雲有時有陣雨,28~33℃§今日關注新試點支持科研人員勇闖「無人區」,不問出處、不設門檻、不唯過往業績※ 隨着我國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如何在科技競爭「無人區」開闢並引領發展方向,已成為擺在我國科技工作者面前的必答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