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北大,似乎是每個中國學生的夢想。在什麼都不懂的年紀,一說到考大學,不管能不能考的上,都要把清華北大的名字念一遍。
百年來,學校對社會上輸出的已經不僅僅是人才,更是一種希望。從抗戰時期的堅韌,勇敢,犧牲,到和平時期的各種突破,清北是中國文人脊樑的風向標。
但似乎這個風向標,也被歪風邪氣吹倒,開始漸漸變得脫離百姓,甚至脫離學生,連裝都不願意再裝一下。
「北大也市儈了!」畢業典禮變成慰問領導,北大騷操作看傻網友
每年的夏天,即使高考季,也是畢業季。跟學校一起成長了4年的同學們,即將離開母校的庇護,走向人生的下一階段。
老師和校領導,會精心安排一場畢業儀式,給這些畢業生留下一份美好的回憶。畢業典禮期間,會有校領導的講話,會有學生和老師的表演,甚至會邀請一些明星之類的。
學校規格不同,舉辦的儀式規模也各不相同。北京大學身為國內頂尖學府,晚會自然要舉辦的漂漂亮亮。
事實上也確實是這樣,晚會很精彩,場地很大氣,但似乎主體出現了問題。正常晚會是給畢業生舉辦的,或者說是給全體學生舉辦的,學生才是主體。
但北大的晚會好像不是,最好的觀看位置是領導。所有表演者,表演的目標也是校領導,同學們被擠在邊緣的角落,位置很不好。
學生吐槽說:「我們坐在體育館最邊緣的陰影里,看台上的表演者始終面向主席台鞠躬,那束追光,原來從不曾為我們亮起。」
這段話說的婉轉哀傷,網友也不由得感慨,我們教育的脊樑也彎了,連北大都市儈了。每年就這麼一次畢業生的活動,都不放過拍領導馬屁的機會。
就算把主角換成學生,這些領導就真的沒有地位了嗎?或者說每年都看,每年都走一遍流程,領導不煩躁嗎?
身為北大的校領導,本不需要依靠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來彰顯個人地位,卻也還是被職場風氣帶偏。
畢業典禮現場的「權勢」分佈
中心區域留給院士與領導,前排劃歸優秀畢業生代表,普通學子則如衛星散落邊緣。這種空間權力分配,大家是不是覺得很有意思。
本來是走出校園才能看到的事情,在學校里就看了個淋漓盡致。就算努力考上北京大學了,也沒辦法超越那些天賦異稟的優秀學生代表。
就算做了優秀的學生代表,在校領導和院士面前,也要小心翼翼,敢當背景板。本是意氣風發的年紀,卻被過早的磨平了稜角和勇氣。
當主持人在台上激情宣告「你們都是北大驕傲」時,台下的學生只能用手機的放大功能,才能看清楚舞台上發生了什麼。
筆者寄語:
筆者願意相信院士和校領導是無辜的,我不信他們有那個精力去特意告訴承辦晚會的老師:我就要坐在最中間的位置上。
這些應該都是老師和學生代表之間的心照不宣,是所謂的人情世故。但好心辦壞事,不僅把校領導架起來了,還把自己也搭了進去。
這次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但並不會影響北大的招生。這就是名校的底氣和魄力,不過,如果校領導真的有心,就好好關注一下這件事。
雖然不大,但希望頂尖學府,就要有頂尖學府的風骨。把學生的活動還給學生,把對領導的尊重,放在應該放的地方。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