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註「0反式脂肪酸」的食品,更健康?

2025年06月12日23:32:08 教育 1179

標註「0反式脂肪酸」的食品,更健康? - 天天要聞

2025年6月12日

標註「0反式脂肪酸」的食品,更健康? - 天天要聞

辟 謠 深圳理工大學關於高考招生的嚴正聲明

詳情:近期,有校外機構、組織或個人冒用深圳理工大學招生人員身份,聲稱持有「內部指標」「機動計劃」「定向招生計劃」等資源,並虛假承諾可操作「低分高錄」「降分錄取」等事宜,引發關注。對此,深圳理工大學招生合作處發佈嚴正聲明:我校全日制本科招生錄取工作嚴格遵循教育部統一規定,考生必須參加全國高考並填報深圳理工大學志願,檔案由省級招生委員會通過教育部高考招生錄取系統統一投遞。唯有依據《深圳理工大學夏季高考招生章程》相關規定,經正式錄取者,方能獲得全日制本科學籍資格。請考生和家長仔細辨別,謹防上當受騙。(來源:「深圳理工招生」微信公眾號)

標註「0反式脂肪酸」的食品,更健康? - 天天要聞

誤 區 標註「0反式脂肪酸」的食品,更健康?

真相:這種說法不嚴謹。反式脂肪酸是一種不飽和脂肪酸,其來源主要有天然食物和加工過程。反式脂肪酸天然存在於牛羊肉、乳製品及母乳中,加工食品中的反式脂肪則源於油脂部分氫化、精鍊脫臭或高溫(>220℃)烹調。現代食品工藝已顯著降低了其含量,許多加工油脂產品可實現「0反式脂肪」。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規定:使用氫化或部分氫化油脂需標註反式脂肪酸含量。當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0.3g/100g(固體)或100ml(液體)時,可標註為「0反式脂肪酸」。換句話說,食品標籤上標註了「0反式脂肪酸」,並不代表完全不含反式脂肪酸;而若沒有標註反式脂肪酸含量,反而說明它沒有使用氫化油原料,即完全未人工添加反式脂肪酸。

人們常高估反式脂肪酸的危害,網上甚至流傳其「包致百病」的說法。但實際上,它主要的危害是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其他說法證據不足。目前我國居民反式脂肪酸攝入量極小,平均每天僅0.39克,遠低於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每日2.2克的攝入量,對健康的危害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相比之下,總脂肪和飽和脂肪攝入量過高,對健康的影響更大。因此,判斷食品是否健康,不能僅看反式脂肪酸含量,還需考慮產品屬性和食用總量。許多標註「0反式脂肪酸」的食品,總脂肪含量並不低。(來源:「科學闢謠」微信公眾號)

標註「0反式脂肪酸」的食品,更健康? - 天天要聞

提 示 小心!所謂的高考「福利」都是騙局

詳情:雖然高考已經結束,但一些不法分子仍蠢蠢欲動,精心設計各種套路,企圖利用家長的急切心理騙取錢財。

騙局一:詐騙分子通過社交軟件、短訊等渠道散布虛假信息,聲稱「試題內部渠道」「100%準確」,誘導考生和家長付費購買。

提醒:購買此類信息不僅損失錢財,還會造成個人信息泄露。

騙局二:騙子冒充高校或招生辦人員,謊稱有「內部名額」,只要交錢就能「補錄」。

提醒:高考是公平公正的選拔考試,不存在內部名額、交錢補錄等!

騙局三:不法分子以「代考包過」為誘餌,要求考生提前支付高額費用,隨後消失無蹤,甚至可能利用考生信息進行二次犯罪。

提醒:高考身份核驗極其嚴格,一經查實將面臨嚴厲處罰!

騙局四:一些機構或個人打着「押題」的旗號,收取高額培訓費,實際提供的資料與高考無關,甚至直接捲款跑路。

提醒:警惕「保分承諾」,考前複習應以學校指導為準。

騙局五:詐騙分子通過短訊、社交軟件等發送虛假查分鏈接,聲稱可以「提前查詢高考成績」,誘導考生點擊。一旦點擊,可能會泄露個人信息,甚至被植入木馬病毒,盜取資金。

提醒:高考政策以官方發佈為準,切勿輕信非正規渠道信息。(來源:「公安部網安局」微信公眾號)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國科大1.5萬名學生今天畢業 - 天天要聞

國科大1.5萬名學生今天畢業

7月6日,中國科學院大學2025年度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在雁棲湖校區舉行。該校7114名博士畢業生、8108名碩士畢業生、394名本科畢業生圓滿完成學業。清晨5時許,一輛特殊的列車從北京北站駛出,這是國科大的畢業專列「科學號」。
增分100分以上的復讀生有話說(三) - 天天要聞

增分100分以上的復讀生有話說(三)

我校25年高考復讀生平均增分86.5分最高增分202分增分100以上49人,佔比34%增分80分以上86人,佔比59.7%物理組合平均分496分歷史組合平均分508.28分物理組合強基率由24年高考的4.76%提升至50.48%本科率由24
高考結束考生家長仍需警惕,網警護航高考警惕花錢改分騙局 - 天天要聞

高考結束考生家長仍需警惕,網警護航高考警惕花錢改分騙局

高考加油高考已經結束,千萬考生家庭進入等待查分階段。然而,在這段緊張而充滿期待的日子裏,一些不法分子也瞄準了考生和家長的心理,編織各種「提前查分」、「內部改分」、「特殊招生指標」、「花錢保錄取」陷阱,利用「焦慮」牟利,家長稍有不慎,就可能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