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劉葉 樂山攝影報道
舞蹈老師景銳和大學生卿萬餘,將在四川樂山進行為期五天的培訓,以參加這場為聾人和盲人準備的普通話水平考試。5月18日,在第35個全國助殘日來臨時,封面新聞和他們聊起了殘疾人考證的那些事。

盲人考生考場
聾人考普通話
一張走向未來的通行證
在記者抵達樂山師範學院時,天氣難得的涼爽,學生三三兩兩走在校園內。
樂山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院(以下簡稱:樂山師院特教學院)坐落在校園深處,有高大的樹木圍繞,四川省第一期聽力殘疾和視力殘疾人員普通話水平培訓及測試開班儀式,正在學院內進行。開班儀式介紹,本次培訓班共有50名殘疾考生,其中,10名視力殘疾人,40名聽力殘疾人。
老師和同學們喜歡稱呼卿萬餘為「小魚」,她是該校大四學生,也是培訓班的一員。小魚留着長長的頭髮,戴着助聽器,聽力和發音都沒有太大問題。她的目標,是達到普通話二級甲等水平。
小魚在8歲那年突遇聽力下降,但相較於其他聾人,她的語言基礎較好,所以一直在普通學校就讀,四年前,她考入樂山師院特教學院特殊教育專業,理想是成為一名教師。「我之前參加過健聽人的普通話水平測試,但是達不到二甲要求。」
目前,我國普通話水平等級,根據國家統一標準劃分為三級六等,從高到低依次為一級甲等、一級乙等、二級甲等、二級乙等、三級甲等、三級乙等。申請教師資格認定的人員,普通話水平必須達到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頒佈的《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準》二級乙等以上標準,其中語文教師的普通話水平應該達到二級甲等以上。
小魚雖然發聲問題不大,但因聽力受損原因,咬字並不十分清楚,在以健聽人為主的普通話水平測試中,她並未成功通過二甲測試。
如果說,小魚考證是為了就業,那舞蹈老師景銳則是為了自我提升。景銳因發燒導致耳聾,也最終影響了發聲,在採訪過程中,特教學院的輔導員周麗嵐擔任手語翻譯。
「我是一名舞蹈老師,教學對象大多是聾啞兒童,我雖然已經拿到了普通話三甲證書,但有這個機會能考二乙,也想來試試。」景銳在手語翻譯的幫助下,「告訴」記者。
國家通用手語和盲文
讓殘疾人考證規範化
「聽力殘疾和視力殘疾人員普通話水平測試,除了使用國家規定的規範漢字外,還要使用國家通用手語、盲文。」四川省視力殘疾和聽力殘疾人員普通話水平測試站站長劉秋竹告訴記者。
「手語其實也和方言一樣,有地域性差別,可能同一個詞,不同地區的人就有不同的打法,所以考生需要提前學習和熟悉國家通用手語,便於在考試時使用。」周麗嵐介紹。
針對聽力殘疾人開設的普通話水平測試,分為筆試和面試兩部分。筆試階段,聽力殘疾人員將通過「寫漢語拼音」「寫命題說話文本」的方式完成筆試;面試時,則通過「打手語」方式完成多音節詞語、短文和命題說話的表達。而視力殘疾人員在考試時,則是通過朗讀大字版試題或國家通用盲文作答。

聽力殘疾人面試測試室,聾人需要在這裡通過手語作答
而作為考官,除了要掌握普通話測試的評分標準,還需要掌握國家通用手語的規範性使用標準,記者在該測試站了解到,國家通用手語的評分標準,與普通話相似,「都有比如『缺陷、錯誤』一類的評判。」樂山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院特殊教育系主任王歡告訴記者,她目前已經考取了聽力殘疾人員普通話水平測試員證書,正在試用階段。
「雖然考試形式不同,但證書的法律效力是一樣的。」劉秋竹說。記者通過比對學院學生陳思雨此前考取的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證書發現,除了測試機構為「中國盲文手語推廣服務中心聽力殘疾人員測試站」,其他內容與健聽人考取的普通話證書相同。
在記者離開學院之前,該院的老師和學生依舊在忙碌着即將到來的培訓課程,「我已經做好準備了,希望這次能一把通過。」小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