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發通知,部署開展2025年義務教育陽光招生專項行動,提出七項重點任務。此次專項行動對哪些違規行為「亮劍」,又有哪些便利舉措?一起來看解讀↓
對不正之風和「招生腐敗」進行專項治理
通知要求——
嚴格落實免試入學要求。義務教育學校不得通過文化課考試、測試等方式選拔學生。入學後實行均衡編班,不得設立或變相設立重點班、快慢班。嚴禁以「校園開放日」等名義進行違規招生宣傳或考察學生、家長。
嚴格管控特定類型招生。各類人才培養改革試點實驗項目以及外語、體育、藝術等特定類型招生全面實行省級審核制度,開展招生項目評估,建立招生項目台賬,從嚴控制學校數量、招生規模,嚴格規範招生範圍和程序。
■ 對「掐尖招生」「暗箱操作」的亂象亮劍
比如,搞測試選拔、看競賽證書、收簡歷選學生,設重點班、快慢班,將「校園開放日」變成秘考日等,一旦成功治理,家長不用再給孩子製作厚厚的簡歷。
■ 對特定類型招生中的不正之風亮劍
比如,嚴控外語、藝術、體育等特定類型招生規模,要求由省級統一審核,錄取後要進行公示,堵住地方搞「擦邊球」的可能。這些項目小升初招生中只能測興趣特長,不能考文化課。「幼升小」招生中則不得開設此類招生項目。
■ 對以培養拔尖人才為名行掐尖之實的行為出擊
目前,一些地方和學校早期培養項目繁多,不乏有打着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改革試點的名號,但是在操作過程中卻淪為了「掐尖」的幌子,比如一些數學、科技類的,有的甚至開展跨省跨市等跨區域選拔。
這類行為教育部將重點管控,明確這類項目不得與小學、初中招生入學掛鈎,嚴禁隨意突破招生範圍,嚴禁組織考試選拔招生。
通知明確——
嚴格規範民辦學校招生。嚴格落實義務教育「公民同招」全覆蓋,民辦學校在審批區域內招生,優先滿足學校所在縣(市、區)學生入學需求。
■ 對民辦學校招生進一步規範,並且有了明確懲戒措施
比如,去年有超計劃、超範圍或者以借讀掛靠等名義變相違規招生的民辦學校,今年將核減招生計劃。同時全面排查有停辦風險的民辦學校,要求做好預案處置。
在招生過程中很多家長都有共同的感受,那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次專項行動就是對搞變相「掐尖」的種種亂象進行深度治理。此次專項行動明確,對違規學校的負責人要追責問責。教育部還特別發佈了「省級舉報投訴受理渠道一覽表」,並在國家層面設立「義務教育違規招生問題」專欄,公開通報,持續為教育公平構建好生態。
滑動查看完整內容↓
招生入學有了更多便利舉措
通知要求——
加強流動兒童入學保障。全面落實「兩為主、兩納入、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入學政策,推動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隨遷子女義務教育享有同遷入地戶籍人口同等權利。
■ 居住證更好用
在越來越多的地方,有居住證就能在流入地接受義務教育,特別是「學校學位充足」的非人口集中流入地區,要求實現「有居住證就能讀」,取消附加或限制條件,不用再交社保證明、工作證明等其他證明材料,簡單說就是:居住證=入學證,而且公辦校是主渠道,流動兒童和本地兒童同待遇。
這也是呼應新型城鎮化戶籍改革的「配套組合拳」,讓打工者敢在城裡長期規劃,比如開店、學手藝,孩子上學,不用再湊社保年限,不用托關係求人。
■ 鼓勵「長幼隨學」政策
比如多孩家庭,二寶三寶可申請跟哥哥姐姐同校,根據學校學位實際情況,「幼隨長」或者「長隨幼」就學,解決家長接送不便、孩子分校就讀的實際困難。
■ 上學劃片更公平透明
家旁邊的學校優先上,學區劃分會提前摸底、科學調整,不會突然變卦。如果片區人太多,會按公示規則公平錄取,沒錄上的也會就近安排,不讓孩子沒學上。
多校劃片、對口直升的政策會提前公布,杜絕「暗箱操作」。
通知強調——
落實「教育入學一件事」。以數字化賦能招生入學工作,加快實現報名、材料審核、錄取「線上一網通辦」。提升線下辦理服務水平,推進「線下只進一門」。
■ 要求報名手續「少跑腿」
推進更多地方實現「一網通辦」,戶口本、房產證等材料線上搞定,不用反覆提交。即便線下辦理,也要求「只進一扇門」,清單一次性告知,告別折騰。
編輯:王欣
編審:徐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