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 者丨王峰
編 輯丨周上祺
圖 源丨新華社
3月15日公務員省考聯考筆試結束後,姜媛(化名)和朋友們火速約玩,好好地放鬆了一下。
姜媛2022年大學畢業後,找了一份民營企業運營崗位的工作,她工作後不久便開始在職備考公務員。2024年10月姜媛辭職,全力衝刺半年後的公務員省考。
她表示筆試結束之日,也是她全職備考結束之時,即便沒考上,她也準備再次投簡歷找工作去了。
3月15日的公務員省考聯考筆試,是2025年度最大規模的公務員聯考,共有報考23個省(區、市)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相關崗位的數百萬考生參加。計劃招錄16.6萬人,比去年增幅超8%。
「感覺行測科目人均70分。」李艷(化名)說。她在社交媒體上和其他考生交流,感覺今年的分數線還將水漲船高,競爭更加激烈。李艷也是2023年應屆畢業生,畢業後參加了兩年「西部計劃」,今年第一次報考公務員。
在當前就業形勢下,公務員越來越受到歡迎。就業政策也順應了這個趨勢。教育部近日印發的《關於開展2025屆高校畢業生「春季促就業攻堅行動」的通知》指出,加快政策性崗位招錄,努力做到早招多招。
為何擴招?
工作的第一年,姜媛攢下了2萬元存款,雖然少,「但讓我有了底氣」。她在一家互聯網公司做運營,雖然收入不高,但是朝九晚六、周末不加班。
就這樣過了一年。2023年10月姜媛決定考公,直接原因是她不想在35歲還面臨失業的危機。
一邊工作一邊學習,在外人看來是雙重壓力,姜媛因為有了努力的方向,有時甚至覺得這是一件很幸福且幸運的事情,因為「讓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這條路變得很清晰。
到了2024年10月,姜媛還是決定辭職,全身心備考。她給自己制定了每天7點到22點、每周7天的複習安排。以周一為例,早自習複習常識,上午四節課複習判斷推理、資料分析,下午四節課複習申論、言語理解,晚自習刷題,22點以後復盤當日所學。
考公大軍里,像姜媛這種全職備考的考生越來越多。這與公考試題難度越來越大、最高分越來越高恰好同步。中公教育首席研究與輔導專家王健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主要原因就是很多高校畢業生專註於考公考編,有的甚至一次失利後不工作專心再考,推動考生水平提高。
這鮮明體現在了2025年國考成績上,第一批面試名單公布後,有20個省份的最低進面分超過140分,最高的為149.8分,比去年最高分整整高出了5.1分。
華圖教育助理副總裁劉有珍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2025年國考的考生中,很大一部分早在2023年11月就已經開始備考。到了2024年6、7月份,更是有幾萬名考生參加了機構培訓。這與以往相比是一個明顯的變化。可以說,備考2025年國考的考生更為堅定,準備得也更早。」
2025年省考再次印證了考公的受歡迎和競爭的激烈。
據統計,此次省考整體招錄165241人,比去年多招錄12596人,增幅為8.25%。其中,廣東、河南、湖北、河北和湖南五個省份招錄人數過萬。有22個省(區、市)招錄人數增長,漲幅最大的前五個省份均來自中西部地區,漲幅最大的是青海省,漲幅高達97.51%。
在擴招驅動下,報名人數也水漲船高。據統計,河南省報名人數超過70萬人,略微縮招的江西省報名人數比去年增加了近兩萬人。
有機構預測,2025年省考聯考報名總人數超530萬人,根據往年實際參考比例推測,今年參加省考筆試人數或超過400萬人。
對於擴招的原因,華圖教育當值CEO鄭文照認為,隨着各地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地方政府需要更多專業人才來推動各項事業的發展。例如,在新興產業領域,需要專業的經濟管理、技術監管等人才。
基層治理能力現代化也要求充實一線崗位,而鄉村振興、新基建等領域則催生了大量新崗位需求。
「基層是社會治理的基礎,為了提高基層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各地政府加大了對基層公務員的招錄力度。」鄭文照說。
地方財政是制約擴招的重要因素。2024年省考聯考的招錄規模為15.52萬人,只比上年增長2.1%。招錄人數過萬的省份只有3個。其時有專家分析,地方財政的「三保」壓力壓制了地方政府招錄公務員的需求。
但2024年9月之後,一攬子增量政策陸續落地。2024年中央財政安排對地方轉移支付超10萬億元。其中,均衡性轉移支付增長8.8%,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獎補資金增長8.6%,將更多的資金用於補充地方財力,支持地方兜牢基層「三保」底線。可以說,今年地方公務員招錄的壓力有所緩解。
向基層傾斜
省考招錄堅持基層導向。一方面,大量招錄崗位位於基層。比如,雲南2025年省考招錄7251人,鄉鎮級單位佔44.1%、縣(市、區)級單位佔34.3%、街道級單位佔6.6%。另一方面,招錄規則向基層傾斜,安排一定數量計劃專門面向基層服務項目人員等招考。
李艷參加了兩年「西部計劃」後,今年參加了省考聯考。「西部計劃」的全稱是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針對普通高等學校應屆畢業生或在讀研究生到西部基層開展為期1至3年的志願服務。服務內容分為基礎教育、服務三農、醫療衛生、基層青年工作、基層社會管理、服務新疆、服務西藏7個專項。
李艷過去兩年在一個西部地區的縣級單位做行政工作,她很早就對大西北的壯闊心懷嚮往。當地的工作、生活節奏不緊不慢,每個月三四千元的補助足以讓她過好「慢生活」。
但李艷從一開始就知道,參加「西部計劃」只是過渡。所以,兩年來她沒有中斷複習考公。按照政策,服務滿2年,李艷仍可以應屆畢業生身份參加考公。
教育部近日印發的《關於開展2025屆高校畢業生「春季促就業攻堅行動」的通知》指出,加快政策性崗位招錄,努力做到早招多招。
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統籌協調,儘早安排升學考試,推動相關部門儘早開展地方公務員、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招錄及各類職業資格考試,適度擴大招錄高校畢業生規模。加力做好「特崗計劃」「三支一扶」「西部計劃」「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及地方基層服務項目招錄工作。
一位人事和勞動保障領域專家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目前針對高校畢業生的政策性就業崗位包含「特崗計劃」「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共12類,吸納就業人數在70—100萬人之間,對緩解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培養鍛煉青年人才,服務國家戰略需要等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同時,基層留人用人渠道有待進一步擴寬。該專家介紹,受基層編製緊張等影響,「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人員服務期滿落編難,在欠發達地區通過市場化、社會化就業的意願又不強,導致期滿後人才流失,對於這些青年的成長成才也有影響。
該專家建議,應該注重期滿安置,積極拓寬服務期滿人員的就業渠道,增加期滿留任的比例。進一步完善期滿流動政策,落實好定向考錄、專項招聘等措施。
李艷報考的就是專門面向基層服務項目人員的崗位,她認為自己考得不錯,目前正在準備面試。
SFC
本期編輯 金珊
黃仁勛最新發聲:全球50%的AI研究人員來自中國
從230億加價到320億,谷歌為何一定要買它?
繼續飆升!又有銀行上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