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寧波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滴水行動愛心公益團自2010年成立,十幾年來一直致力於呼籲人們「關愛孩子、關注教育」,並通過滴水人自己的方式幫助需要幫助的孩子。
今年夏天,寧波大學滴水行動之春潤小分隊以專業素養為依託,走進海島,為海島素質教育的發展助力,製作「鹽田」微縮模型並帶進課堂,開展了一堂精彩非常的古法製鹽非遺課,並結合亞運時代精神,通過遊園會吹拂亞運之風,感受運動之樂等等。上課之餘,實踐隊還走訪當地特色產業,訪談鄉政府領導,歸納了解海島的發展特色及其短板,特別是對於高塘島不夠完善的教育體系,針對性地提出一系列相關對策。
如今,滴水行動之春潤小分隊對接象山高塘學校共建實踐基地,開啟了滴水行動新的征程,帶來新的機遇與希望。實踐隊揭開新序章,以期與象山高塘學校共同在「學科建設、志願服務、心理諮詢」等方面進行交流與合作,在行動中收穫與成長,發揚「通過自己的努力發動更多的人去滋潤一片土地」的滴水精神,為更多的人帶去幫助與溫暖。

圖為實踐隊設計的「春潤」課堂
守好「課程」第一線,素質教育促發展
為培養學生的語言技能,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和社交能力等與學習有關的智力因素,實現「智育」,實踐隊採取課上語言系統教學,課後交際鞏固練習的方式,開展了第一階段的主題課程:交際的智慧。在各節課程中,孩子們領略語言與交際的魅力,在實踐中增長語言交際能力。

為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與探究精神、審美能力與藝術修養,提升學生對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落實勞動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實踐隊採取「室內+室外」「獨立思考+小組合作」「模擬實驗」的方式開展了第二階段的主題課程:科藝的本領。孩子們通過親身體驗學習數學、科學等學科知識,感受中國結、書法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同時發展了動手能力、想像力與創造力。

圖為實踐隊在「海島書吧」開展圖書沙龍活動
為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思政教育以及落實勞動教育,實踐隊採取實驗、合作探究等方式開展了第三階段的主題課程:文化的涵養。這一階段還囊括了結合象山非遺的古法曬鹽特色課程以及在「海島書吧」開展的研學活動。孩子們了解不同地區的習俗、服飾、美食、禮節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黨史、團史等革命文化。通過「海島書吧」研學活動與古法曬鹽特色課程,呼籲更多人關注海島教育現狀,幫助孩子們「走出」海島,完成「足不出戶」的研學旅行。
為了響應寧波市「守望花開」未成年人心理關愛項目,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實到素質教育中,增強孩子的心理健康,培養健全人格,實踐隊開展「心靈的豐盈」心理健康特色主題活動。通過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普及和宣傳心理健康知識,營造關注心理健康的氛圍,幫助孩子們了解自我、接納自我,發掘出身上更多的閃光點,學會自我悅納,以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

圖為孩子們在迎亞運遊園會中玩定點入球
為了推進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進一步加強小學生安全教育工作,普及應急救護知識,落實小學生體育教育,實踐隊開展最後一階段主題課程:體魄的強健。本階段還包括契合象山縣高塘島鄉站的寧波市第二屆全民運動會比賽項目的趣味迎亞運遊園會活動。孩子們鍛煉身體,學習勞動技能,培養安全意識,發揚團結、和諧、友誼、尊重、公正、卓越和追求的亞運運動精神。
通過一系列相關課程和活動,注重「五育」並舉,探索「五育」融合,將孩子們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通過三模製作和書法學習等科藝課程,提高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培養團隊協作精神,鍛煉創新思維;通過「初次見面 請多關照」和傾聽世界的「聲音」等交際課程,孩子們在課程中提高口語交際能力,擴大眼界,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通過體育活動和心理主題課程,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得到提升和改善。同時,孩子們在賽事競爭中,鍛煉了自身的競技心理素質。

圖為針對素質教育觀念的前測與後測調查數據
經過此次課程,孩子們對於素質教育的認識與評價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孩子們對素質教育有認識的程度從88.68%提升到92.45%;同時開課前,僅有66.03%的孩子認為素質教育是必要的,到結課後,這一數據升至92.45%;並且孩子們對於素質教育課程的開辦也是更加支持了。「非常支持」素質教育課程開辦的人數也同比增長52.40%,從39.62%增長為60.38%。

象山高塘學校與寧波大學教師教育學院聯合掛牌
深入「調研」基層線,實地走訪助振興
實踐隊抵達高塘島鄉後了解到海島比較偏遠,經濟發展相對來說落後,年輕化的基礎設施不夠完善,很難留住青年人才。課餘發展素質教育的文化業態相對較少,學生的素質教育和城市差距較大。因此,實踐隊採取「線上+線下」並行的方式,分別對象山高塘學校和寧波城區學校的學生、家長、教師進行調研,分析對比數據以了解素質教育現狀。

圖為實踐隊訪談高塘島鄉鄉長朱御峰
實踐隊對高塘島鄉朱御峰鄉長、姚海波委員、董靈芝委員以及象山高塘學校校長練彬彬進行了訪談,對象山高塘學校徐英睿、葉卓鑫、李晏鋌同學進行了家訪,進一步探尋高塘島鄉素質教育實施背景、開展情況等,以更好地與城區小學素質教育狀況對比,深析兩者素質教育差距。

圖為實踐隊參觀長大塗光伏發電站
在前期的調研訪談中,實踐隊發現高塘島的產業鏈較為完整,漁業、農業、旅遊業多元發展,特色基地包括三文魚養殖基地、長大塗光伏發電站等。但因交通設施等客觀因素受限,孩子們並不了解當地文化。因此,實踐隊深入海島一線,對這些特色基地展開了實地走訪調研,以謀求將象山特色與素質教育相結合。通過實地調研,實踐隊提出可以將高塘島鄉特色產業融入到課程中,讓孩子們更好地了解到本土文化。比如可採用引進微縮模型等更多有趣的課堂形式來改變傳統枯燥的知識講解,幫助孩子們用另一種方式獲取知識。
此外,大學生們發現,部分孩子及家長將重點放在應試教育上,忽視了興趣和特長發展。同時,大部分家長對於素質教育理解較淺顯,側重於文化知識教育,忽視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象山縣地圖
逐夢「研學」青春線,學思踐悟守初心
花嶴島上有着浙江最後一座海鹽手工曬制的鹽場,古法曬鹽更是世代傳承的非遺技藝。實踐隊兩次前往花嶴島曬鹽技藝非遺傳承所和花嶴鹽場進行實地勘察探索古法曬鹽的奧秘。正因此,實踐隊積累了許多課程素材,將非遺曬鹽帶進象山高塘學校,讓孩子們在動手實操中掌握知識、感悟價值,讓古法曬鹽技藝在知識科普與實驗中煥發光彩,真正讓非遺「活」起來。

圖為實踐隊體驗推鹽
為了講好黨史主題教育課,實踐隊來到了中共象山工委的誕生地——山海樓。山海樓位於新橋鎮黃公嶴村,是象山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在講解員的解說下,一張張斑駁的照片、一件件珍貴的實物把我們帶入了那段艱苦奮鬥的歲月。踏着吱吱作響的木梯,桌上的煤油燈、牆上的舊蓑衣彷彿將這段崢嶸歲月重映在實踐隊的眼前。
有幸受到鄉政府邀請,實踐隊參觀了象山影視城,拍攝下大量的古建築照片,融入中國文化主題課程。象山影視城打造了不同歷史時期下的不同建築,讓實踐隊領略了不同時代背景的特色影視小鎮,有一比一還原打造的宋代城牆和護城河,有為拍攝西遊記建造的水簾洞,也有民國時期的拐角圓樓等,不僅為中國影視產業做出巨大貢獻,也代表傳承了中華民族優秀歷史文化。
「素質教育應該將個人發展與社會、環境、文化等融為一體,教師要充分利用周圍的潛在教學資源,為孩子們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和未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隊員們說,通過實地參觀花嶴鹽場、長大塗光伏基地、三文魚養殖基地、山海樓和象山影視城,並在同當地的領導幹部們的訪談中,實踐隊將視野從海島孩子們的成長與個人發展拓寬到整個海島的興起與發展層面,開始思考應該如何利用現有的特色產業和獨有的非遺文化和紅色文化等資源提升素質教育的質量。
實踐隊提出,高塘島是國家海洋公園,對生態環境保護要求較高,整個島包括海域皆為生態環境保護區,無法建設大面積的基礎設施。在保護良好海洋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在海島上開發小區域的活動場所,如博物館、遊樂場、書吧等,為孩子們提供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活動場所。結合海島特色,針對古法曬鹽、西瓜種植、灘涂光伏發電等活動,設計相應的課程教學,以及研學活動,從理論聯繫實際,讓孩子們親臨鹽場、瓜田,通過親眼見證、動手操作等方式學習。

圖為實踐隊在山海樓前的合影
一次次的小組會議、磨課試講、實地調研,都讓隊員在互相協助和合作中進步成長。本次「三下鄉」暑期支教活動對實踐隊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每個人都在集體活動中發揮自己的獨特作用,在擔當中磨練意志、收穫成長,扣好人生的每一粒扣子,走好青年一代的長征路。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