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范洪祥
作者簡介:范洪祥,嘉興市人,1950年出生,畢業於杭州大學中文系,先後任部隊文書、團政治處報道員,浙江日報實習記者,高中語文教師。愛好通訊報道和文學、文史寫作,在省、市報刊雜誌發表散文、隨筆、史料,先後出版《漢塘之歌》《漢塘巨變》《風物往事》隨筆散文集,現為秀洲區政協文史研究員、區總商會報編輯。
我從1977年杭州大學中文系畢業來郊區(當時稱為嘉興縣)新豐中學高中任教。時過7年後,我任過兩屆的團委書記。那時高中為兩年制,學校僅有高一、高二兩屆,沒有高三,共8個班,每班50人左右,共有學生200人左右,大都是當地農村貧下中農的學生。
那時,還時興貧下中農(即貧宣隊)和工宣隊管理學校,學校稱為革命委員會,領導不叫校長,叫革命委員會主任。學校歸當地公社領導,稱為新豐公社中學,凡重大事項必須徵求工宣隊貧宣隊意見,黨支部基本是靠邊,學校黨員只有四五個人,黨員沒有發揮作用,也沒有發展新黨員,共青團員也基本停止活動,團組織處於癱瘓或半癱瘓狀態。
1978-1979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運會在北京召開。全會開始全面認真糾正「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傾」錯誤,批判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高度評價了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確定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方針,果斷停止使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口號,做出了把工作重點轉到現代化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
鄧小平主持科學教育工作,對科學教育、招生考試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改革到下面是恢復黨支部與校長負責制,恢復招生考試製度。原來的工宣隊貧宣隊撤離學校,黨支部成員缺人,由於我是黨員被補充進班子,成為黨支部宣傳委員。黨支部歸當地公社審批。當時作為共產黨的得力助手,發展共青團,關心共青團建設提到了議事日程。
根據黨支部分工,我協助支部委員人事幹部姚慎玉做好共青團工作,這時學校共青團工作開始重視起來。到1979年4月,新豐人民公社中學複名為嘉興縣新豐中學,學校隸屬於嘉興縣教育局管理。次年嘉興縣行政區域又作調整,嘉興撤銷縣建制,改設嘉興市(縣級市)。新豐中學確定為(縣級)重點中學。
在學校確定(縣級)重點中學後,縣加大財政撥款,擴建教學樓與辦公樓,學校的學制與招生辦法重新調整,同時從各地抽調了骨幹老師,高中學制重新恢復3年制。又招收了初中6個班,成為一所初高中6年制全日制完中。
1983年8月,嘉興縣級市改為省轄市,市本級設城區與郊區,實行市管縣的體制,同年11月改為嘉興市新豐中學,學校隸屬於郊區文化教育局管理,這時學校已發展到18個班級的完全中學。然而,團工作因為行政區域的變化,沒有緊緊跟上組織隸屬關係的變化,當地鎮團委管不上學校,團工作處於暫停狀態。
1984年,根據上級要求郊區要成立區團委。1984年6月27日至29日舉行郊區第一屆團代會。代表350人。區委副書記許再明作《立志改革,銳意進取,作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突擊隊》,李仁珠作《勤奮學習,英勇勞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青春》的報告,選舉第一屆郊區團代會委員29人,第一屆委員會會議選舉常務委員7人,陸士明為書記,李仁珠、張俊副書記。
根據團區委要求,為了在完全中學中積極開展共青團工作,必須建立團委,中學團委書記可以專職或兼職,相當於學校教導主任,享受學校中層幹部待遇。為此,區團委陸士明書記與區教育局人事幹部專程到新豐中學考察,認為我根正苗紅比較合適,於是,推薦了我為團委書記,我也填寫了幹部履職表,向區組織部作了申報。
我擔任團委書記後依然擔任學校教學工作,上課教學與行政雙肩挑。我積极參加區團委的各項活動,盡量安排時間教學行政兩不誤。在這年的11月,團市委在海寧舉辦為期兩周的全市縣(市)區城鄉專職團幹部培訓,這是我第一次任職團委書記以來的外出培訓。來自郊區鄉鎮團幹部有20多人,專門成立郊區鄉鎮團幹部班。
那次培訓聽取了團市委書記邵建華關於撤地建市後的全市共青團第一次代表大會精神,又聽了團市委學校工作部專門作的《中學團工作守則》輔導,要求在全市共青團中開展「五講四美三熱愛」,爭做新長征突擊手,引領時代新風的活動;要求在學校開展學雷鋒、樹標兵、爭當「三好學生」活動。
第二年暑期,參加團區委組織的為期 一周的南京、常州全區團幹部夏令營,與南京、常州的一些鄉鎮、學校團幹部開展團工作學習交流;第三年又參加省團校組織的中學團幹部培訓,到安吉參觀中學共青團實踐教育基地,聽取團委領導關於學校教學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學經驗。
通過多次培訓,大大提高了我的組織工作能手,擴大了我的視野,堅定了我做團工作的信念。根據團區委《中學團工作條例要求》,我認真做好日程團工作,從組織落實着手,建立健全團組織。各班建立團支部,有4個班的年級建立團總支,認真考察選配好團支部與團總支書記,建立團員名冊,確保組織上落實。實施團員活動登記制度,團費按時交納制度,新團員發展制度,定期上團課制度。改變以前團工作一團死水,沒有活動停止不前的現象。
為了使團工作有吸引力,增強團員榮譽感,促進學生積極向上的求知慾望,我還與學校教導處各教研組配合開展政治、文史、地理100題的百科知識智力搶答賽,採用現代化的電子搶答機,制定比賽細則,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搶答,有團體有個人搶答賽。這對鍛煉學生的思考分析能力,智力潛能發揮有極大的幫助。在學校比賽後,選出優秀選手參加到團區委組織的大賽中再受鍛煉,當時,選送到團區委參賽的多名學生獲得獎勵。
從省里培訓回來後,市區教育部門開始重視學校培養學生勞動技能,每周開設勞動技能選修課程或舉辦課外興趣小組,有攝影、種花、裁剪、烹飪等10個種類,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我還組織學生積极參与團委、科協等部門組織的科技夏令營,培養共青團學生愛科學的理念;每年還利用「五▪四」青年節,積極開展文藝匯演與優秀共青團員、團幹部表彰活動,從而大大活躍了共青團生活。
根據區團委的要求,我還開展鄉鎮與學校團委之前的交流活動,先後到新塍、王江涇,鳳橋、王店鎮團委相互學習參觀,還與乍浦中學團委建立友好團委,開展相互交流參觀學習活動。同時,還努力抓好少先隊建設活動,在六▪一節兒童節也開展適合少先隊的活動。
我還開展黨建帶團建活動,承擔給入黨積極分子青年團員上黨課活動,每年不少於2次,向黨組織輸送入黨積極分子兩名。我兼程兩屆團委工作以來,從此共青團工作走上了正軌,學校團委與個人先後獲得市級優秀團幹部與市級先進團委的光榮稱號。
我與許多鄉鎮團委書記做了兩屆,少數做了三屆,離開團工作崗位後,或轉行或提拔也有經商,成為黨委政府部門領導,成為經濟建設的領頭羊,成為專業教學能手。然而,當年共青團牢記使命的初心不改,在各項工作中依然發揮更大的青春力量。
【來自南湖文學,文學總顧問:吳順榮】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