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記憶方法,腦海里就會閃現小時候看到的一部武俠劇《射鵰英雄傳》里黃蓉的母親,因為她有着過目不忘的本領。也正是那她次把《九陰真經》看了一遍就倒背如流,而氣的周伯通誤以為假,當場毀了九陰真經。記得當時整部劇最崇拜就是她。
近幾年才了解到,原來有一種方法,不用天生過目不忘,只要刻意練習就可以實現超級記憶。那就是:艾賓浩斯記憶法。
在《艾賓浩斯記憶法》這本書中,將背單詞,記公式,學習語文、數學、物理、歷史等等的學習記憶, 制定出征服每一門學科的最佳策略。運用配對聯想法、串聯法、記憶宮殿法…… 提供打造超級記憶力的快捷方法。
好規則養成好習慣
當我們想想走路先邁左腿還是右腿的時候,大腦是開啟了分步機制嗎?想到很多年前看到的一部小品。
很多時候為了某種目的我們的大腦真的是可以按照一定的邏輯步驟達到快速穩定的完成效率。但有時候我們還是要以個體差異為前提,尊重人的個性。
回到分步機制。很久之前就聽說過艾賓浩斯七段記憶法,就是在當天也就是在第1天、第2天、第4天、第7天、第14天、第28天、第60天,這七個時間段進行複習。
舉個例子。用10個英文單詞作為一個單位,把2-4個「單位」劃分成一組,再把2-4個組劃分成一個大組。從第一單元起背三遍,然後背記第二單元三遍,第三單元背三遍,第三單元背三遍,然後把這三單元也就一大串一串地背記三遍,如此類推。
之後,在1至2天內,如發現自己即將忘記,又要背誦3次,此時記憶增強。在7-10天內,快要忘記了,在背上3次,基本上1-2個月就不會輕易忘記。在1-2個月內,背3次,這樣你就能在上半年的時候記住這些單詞。
這個方法看起來簡單但也是需要持久堅持,養成一個好習慣。這書本中作者在案例橋解析這個板塊里,形象生動地為學習者實操,刻意讓學習這個方法的人更容易養成這個習慣,在這七個時間段中,作者經過6輪複習,運用5個步驟將這個過程走完,這時新單詞就會變成老朋友,記憶起來一點也不覺枯燥。
優秀的影像剪輯師:大腦
在電影《唐人街探案》除了劇情,這部電影里的場景布置,背景音樂,堪稱一流,尤其是秦風「腦力動態」破案這個環節,這部電影真正接軌了好萊塢工會的先進拍攝製作工業流程,將想像和影像的鏈接發揮的淋漓盡致,讓我們過足眼癮的同時一下子就記住了秦風找到真相的過程。
不得不感嘆這部電影的音樂搭配剪輯,一直到現在每次聽到那個背景音樂都覺得很好聽,很輕快,讓我想要去紐約看一看,而且明明是在紐約,卻看到了很多中國風的東西,中外文化的穿插與融合很成功,看起來沒有違和感。
反過來想像我們的大腦,正如作者所說,大腦其實是個愛熱鬧的傢伙。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看到的信息是文字,那麼大腦處理起來的速度就不如圖片快。如果看到是圖片是靜態的,那大腦處理起來就不如動起來的影像快。
同樣,當我們運用轉換力來提升記憶時,能把文字轉換成動態的影像,就不要轉換成靜態的圖像。換言之就是要讓我們的大腦「看電影」,而不是簡單地「看照片」或文字。
探索記憶的奧秘越早越好嗎?
或許你也聽過這樣的說法:腦袋越大,人越聰明。好像聰明的大腦一定比普通的大腦更大那麼一點點。但是事實並不是這樣的。
你知道嗎?一個健康的成年人的大腦大約有140億---230億個腦細胞,你能想像這麼大的一個數字意味着什麼嗎?
這麼多的腦細胞藏在我們的腦子裡,但是我們這一生能用到的僅僅是這其中的一小部分,另外一些沒有用到的腦細胞一輩子都在睡覺。這樣想想也是有點可惜是不是?
所以我們一定要想辦法儘可能地早的,多喚醒並啟動這些「睡覺的腦細胞」,這喚醒的過程就是「大腦潛能的開發」。
這本書剛好適合年齡為7到15歲的學生,學生也可以與家長共同閱讀這本書。當孩子掌握了大腦運行工作的底層邏輯,就可以更好利用這個機制發揮大腦最大的優勢,同時喚醒更多的腦細胞。
研究發現我們的大腦分為不同的區域,最大的兩個部分就是左腦和右腦。他們就像在我們看來長得一模一樣的孿生兄弟,但是他們的擅長的工作卻是不盡相同。
左腦擅長邏輯思維的推理,右腦擅長空間藝術的想像,當我們知道了它們所擅長的工作,我們就能更好地讓他們分攤工作提高效率,這樣我們的學習速度就會更快。
說在最後
在這本書中作者有效運用艾賓浩斯記憶法的規則,結合案例,讓我們學會如何讓左右腦協同合作,共同解決記憶的難題,讓背誦記憶的速度超過原本的兩倍甚至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