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兒子上的是我們本地的私立小學,我原來以為私立小學的老師就是看在學費的面子上,也不會打孩子的,被家長找過去,可不得了。
不過,自打一年級開始,我就知道,我兒學校老師打學生。
因為,學校每周三下午都有兩節校本課,會邀請家長去講點新鮮的內容或者觀摩孩子上課。
我就去講了一節有關我職業的一些小知識,順便觀摩了一堂課。
不去講這一堂課,真不知道老師的辛苦。一年級的小朋友,那是相當活躍。
不帶小蜜蜂,我嗓子都喊啞了,這還是班主任一直在幫我維持上課秩序的情況下。
下一堂課是語文課,語文老師上課,班主任的辦公桌就在教室最後邊角角里。
所以,他們上課的時間裏,基本都是任課老師和班主任兩位老師同時在的。
就這樣,有時候都壓不住那些調皮搗蛋的孩子,任你咋說,人就是我行我素。
我就眼見一個小男生,把老師惹毛了。
三令五申不管用,罰站也不好好站,老師拿起書就打了他後背兩下,這樣也就管了一兩分鐘,他就故態重萌,十分影響上課效率。
那怎麼辦啊,班主任直接就把他拎到教室門口站着去了。
如果不去觀摩這堂課,單單從「孩子受罰了」這一個單一的角度去看,以當下家長心疼孩子的心態,這彷彿又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了。
但,如果家長自己在那裡上課,整個過程下來,也是忍不住要上手的。
只不過,現在的思維都是,孩子我能打,你不能打。
遇到講道理的家長,老師管教是為自己孩子好。遇到不講道理的,那就是一場禍事。
能花錢讓孩子上私立學校的家長,本質上都是希望孩子能夠有個好成績的,對,我也一樣。
所以,這些家長對於傷害不大的一些合理範圍內的體罰,都是持包容態度的,很少有家長會因為孩子受罰去找老師要說法。
但是,其他學校就未必了,超級寶貝孩子的家長更是不能讓孩子受一點委屈,不然就去學校大吵大鬧,要說法。
老師碰到這樣的家長,一般是沒有勝算的,只能受着。
所以,現在都要求老師不準體罰孩子,不準對孩子罰站,不準言語羞辱孩子,要曉之以情動之以理。
那咋說都不管用的孩子怎麼辦呢?老師就想了個新招,不打不罵,但是備受煎熬。
新式「體罰」在中小學中流行不打不罵,卻讓人備受煎熬
能用道理講通的孩子,本身就是不愛調皮搗蛋的孩子。
對於那些特別淘的學生,你嘴皮子磨幹道理說破天都沒啥用。因此,一些老師只能採取其他的方式,一種新的「體罰」形式應運而生。
這個新型體罰就是在學生們做錯事或者是惹事的時候,老師就會要求學生們「罰抄書」,內容不限,有可能是一篇課文,一組生字,或者直接罰抄中小學生行為規範。不止寫一遍,而是要寫好幾遍,並且限時完成。
這樣的懲罰方式對於中小學生來說,要比打罵還要痛苦,簡直就是欲哭無淚。
但是對於老師來講,這也是自己能用上的最安全的手段了。不僅能讓孩子體會到被罰的感覺,還能讓孩子多寫幾遍知識點,說不定就記住了,一舉兩得。
不然,老師還能怎麼樣呢?老師也很無奈啊!
但就是這樣,依然引起了一些家長的不滿意,說罰得太多了,孩子寫到半夜都沒寫完,手都寫疼了......
EMMM......這不就是罰寫的目的嗎?!就是想讓孩子長記性啊!
如果連這個都要心疼的話,這孩子要怎麼管呢?!
雖然我也是一名家長,但我感覺現在的教育一點都沒有「尊師重道」的氛圍了。
家長動不動就站在老師的對立面,這不行那不行。
在孩子面前,也不懂得維護老師的尊嚴,導致孩子天不怕地不怕,不怕家長也不怕老師,無法無天,任誰都摁不住。
老師管了就被投訴被舉報,不管也被投訴不作為,老師真是太難了!
你一家人管一個孩子都沒管明白,老師一個人管40個人,就能單單給你家管明白了嗎?
對於這種事情,家長是不是應該反思一下,自己對孩子的教育就一點問題都沒有嗎?
現在,學校經常強調家校合作,孩子的事兒不是家長把孩子往學校一扔,就萬事大吉了。而是要跟老師溝通,一起關注孩子的成長和問題,才能讓孩子變得更好。
老師可以有很多學生,但孩子永遠是家長的孩子。
想明白這件事兒,在合理範圍內,家長跟老師通力合作,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