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帶大家分析一下九段報考,對比一下,看目前您處在哪個階段。
第一段 無準備:不認真不負責,等分數出來隨便選一個學校和專業。這種家長和考生,每年見太多,等到6月25號就開始着急了,這裡打聽那裡打聽,提前完全不做功課。
第二段 猜蒙碰:主觀臆斷,對學校專業完全不了解,憑藉想當然報考。這種類型的以家長過往經驗和考生興趣為主,比如喜歡打遊戲的考生很多就越是說想學計算機專業,完全不知道計算機專業是幹嘛。
第三段 片面化:目前趨勢(計算機)、道聽途說(網絡信息)、飯碗主義(熱門專業)、刻板印象(機械案例)、櫥窗遊走。這種類型擅長以偏概全,了解零散碎片化的內容很多,容易受到別人的言語影響,沒有自己主觀思考,對自己家庭想要的不明確。
第四段 唯分數:一味追求分數和學校匹配,強調分數不浪費,最好壓線進檔。這種報考方法專業完全不能保證,結果是贏了高考輸了人生。這種情況的家長不在少數,總擔心浪費分的問題,實際上是沒有考慮好自己的需求,比如學醫的考生,按照這個思路很大概率是讀不到臨床,有可能進到不能拿證的專業裏面。
第五段 看學校:盲目追求學校層級,比如985、211。學校的整體實力和名氣固然重要,但不是決策的唯一依據。學校應講求性價比原則,人生的發展越往後學校的平台性越低。
這裡的家長和考生對於報考有了一定的了解了,但是對於名校過於偏執,經常能聽到說的多的就是學什麼不重要,只要能進到這個學校就可以了。
第六段 選專業:但不考慮到分數、學校,同時考慮到專業的適配性,但缺乏長遠眼光和整體規劃,就專業本身討論專業沒有結論。
這裡往往是很多考生會面臨的,經常會遇到500-550這個分數段,同學生物或者化學單科成績還行的考生說起,但是要兼顧考慮自己分數能上的學校有哪些,因為這些專業對學校的要求是比較高的,「生化環材」四大天坑不是沒有道理的。
第七段 以學業規劃為導向的高考報考:不僅考慮本科階段學什麼專業、上什麼學校的問題,而且考慮到以後考研、留學等問題,從全球化視角選擇大學和專業。
第八段 以職業規劃為導向的高考報考:以未來職業為導向,綜合考慮行業、職業、企業等因素,進行高考報考決策。
第九段 以人生幸福為導向的高考報考:從人生幸福的原點,在人生決定職業、職業決定學業的框架下思考如何進行高考報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高考報考需要了解的內容太多。而孩子學習任務重,社會經驗不足,而老師也不願負擔填報志願的責任。志願填報只能由家長代勞了,作為家長,你準備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