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1972字,閱讀約需2分鐘
近日,
國務院大督查第一督查組
在山西太原調研發現,
該市部分學校存在「變相推銷『平板+資源』,
不交8800元孩子難進『智慧班』」的問題。
目前,太原市委教育工委
已開展調查整改工作。
民小生髮現,
花錢買平板進「智慧班」這事兒,
並非第一次聽說。
先說說最近太原的這個8800元……
據山西太原市六十三中高一學生家長反映,在7月下旬舉行的新生報到會上,校方發表簡單的歡迎致辭後,用大量時間介紹學校與山西龍之門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推出的「智慧課堂」。
「會上說,『智慧課堂』使用的是某所中學網校的相關產品服務,主要用於課堂教學、作業批改等等。高中三年平台及資源使用費原價13200元,一次性繳納可以享受優惠,實際繳費8800元。家長如果購買資源,公司『贈送』一台定製平板電腦,而且孩子也能進入『智慧班』。」該家長說。
看似「自願購買」實則「強買強賣」
督查組經探訪後發現,開設「智慧班」的並不止六十三中一所學校,類似學校採取的辦班手段、宣傳方式大同小異。
△圖為太原市第六十三中學校教室內的充電櫃。
(國務院第九次大督查第一督查組供圖)
假借名義,進行「組團式推銷」。據了解,去年7月該校就曾召開「高一『智慧班』建班說明會」,該校校長及某網校教研院副院長分別介紹了「智慧班」教學特點、平板功能及操作培訓安排等。
巧立名目,變相收取「擇校費」。太原市第十五中學相關負責人稱,學校自2017年起每年設立2個「智慧班」,一屆學生在百人左右。學校在該校招生分數線下,還有一批面向特定學校、分數稍低學生的定向招生計劃,學校只會在這批分數「不達標」的「定向生」內宣傳招收「智慧班」學生。
範圍蔓延,波及義務教育階段。太原市第十一中學校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該校初中部全部購買了龍之門價值5800元的網絡學習資源。據太原市教育局介紹,迎澤區第三實驗小學、尖草坪區恆大御景灣實驗小學校等也在效仿開設「智慧班」,這兩所小學部分班級採取家長自願一次性向第三方購買的方式,繳費價格在3000到4000元。
督查組回應
為此,督查組表示,山西部分學校在推行「平板教學」過程中,存在暗示和變相強制學生購買網絡學習資源和捆綁銷售的平板電腦問題。
督查組認為,這些學校的做法,還存在過度使用電子產品教學損害青少年視力、違規按「平板教學」分班等問題,且強制推銷容易滋生腐敗。值得一提的是,利用信息化進行教育改革創新是大勢所趨,但不應將成本轉嫁給學生和家長,把難以支付「平板資源費」的學生拒之門外。同時也應注意保護學生視力,合理使用電子產品。
再來說說這5800元……
去年,雲南省普洱市一所中學也曾以是否購買平板電腦為依據,將新入學的七年級學生分為「智慧班」和普通班,要求14個「智慧班」的719名學生按照5800元/套標準購買平板電腦、配套設備及資源服務。
雲南省政府第一時間成立整改工作領導小組,立即組織開展核查。普洱市責令停止違規行為,清退全部收費。
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國家保障全體學生公平接受教育的權利於法有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明確規定,「學校不得違反國家規定收取費用,不得以向學生推銷或者變相推銷商品、服務等方式謀取利益」。
教育部等五部門《關於進一步加強和規範教育收費管理的意見》中強調,「不得強制或者暗示學生及家長購買指定的教輔軟件或資料」。
教育部等八部門《關於引導規範教育移動互聯網應用有序健康發展的意見》中也明確,「作為教學、管理工具要求統一使用的教育移動應用,不得向學生及家長收取任何費用」。
公平是教育的底線,
對義務教育來說更是如此
為了保障所有適齡兒童無差別、無負擔接受教育,國家層面不僅明確提出「義務教育全面納入財政保障範圍,不收學費、雜費」,且三令五申不讓搞差別教學,嚴禁分重點班與普通班。
個別學校以開設「智慧班」之名變相賣貨,增加了家庭負擔,明顯違反國家規定。倘若再以此為據分配師資力量,人為設置學生平等接受教育資源的門檻,無疑是對教育公平赤裸裸的損害。
義務教育不能因「財」施教,學生也不是學校牟利的工具。對此類違規行為,必須嚴查狠打、常抓不懈。除了國務院督查組明察暗訪,在日常中也要進一步加強對教育收費,特別是第三方服務收費的管理監督,讓那些違規的學校、企業真切感受到帶電的「高壓線」。
三令五申禁止,
還有人「頂風作案」,
把教育當「生意」?
堅決杜絕「買平板電腦進『智慧班』」亂象,
有關部門必須加強監督管理,
建立健全公示制度,
完善責任追究機制,
及時叫停、治理各種收費亂象,
讓優質教育惠及每個孩子,
守好教育公平的底線!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部
素材來源:光明網、長安觀察、法治日報
編輯:姜玉函
責任編輯:劉燁燁
主編:崔靖芳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樣的「人民」國貨,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民生周刊」
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 ,中國唯一專註民生的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