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教育部頒佈雙減政策以來,我國中小學生的學習負擔和心理壓力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緩解。
雙減的目的就是為了促進素質教育的發展,讓學生快樂學習,在實行該政策的過程中也不是沒有遇到過阻力,很多家長都表示不理解,擔心孩子因此會跟不上課。
另外受雙減巨大影響的就是校外教培機構,不得不就此轉型,迅速地退出市場。
其實教培機構也試圖扭轉局面,開設了周中課,不過效果不是很明顯,和以前相比,報班的學生寥寥無幾,畢竟周中是學生學習負擔最重的時候,上了一整天的課,晚上還要補課,家長也擔心孩子吃不消。
受到教育內卷的影響,家長不敢有絲毫的鬆懈,按理來說,學生放假時間是不能進行學科類補課的,而且也明文規定教培機構不能開設學科類補課。
家庭經濟條件好的會花費高價給孩子請一對一的家教,而這部分學生總歸是少數,其他家長也不想讓孩子成績拖後腿,於是就給暗自給學生找「地下」補課班。
「雙減」一周年,教培機構打游擊,邊放電影邊補課
教育是家長關心的重中之重,誰都想讓自己的孩子將來出人頭地,比自己過得好。
人前顯貴,人後就得受罪,家長秉持着這樣的思想,竭盡全力地給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家長的苦心是可以理解的,不過方式方法可能過於極端。
一位家長表示,現在的「地下」補課班在隱蔽性和靈活性上堪比打游擊戰,不是家長想進就能進的,必須要經過熟人的介紹。
補課教室的玻璃都貼上了防窺膜,不仔細觀察的話根本不會注意到。
而且這些補課班還懂得「隨機應變」,有專人負責盯梢,情況一不對勁就反應情況,裏面的人馬上把教材撤走,來不及的話就直接把電視打開,給學生放電影,這樣突擊檢查的人也抓不到把柄,無功而返。
距離雙減政策的實施已經一周年之多的,但是這些補課班還是沒有偃旗息鼓,明面上不能開設補課班,但是轉為地下,這不免令人擔憂。
面對此種情況,家長卻支持不已
學生永遠是家長的軟肋,為了讓孩子考出好成績,家長簡直費盡心思。
其實學生的壓力家長不是沒有看到,但是他們認為,現在多吃一點苦沒關係,這樣以後才能有甜。
所以,面對地下補課班,家長不但不反對,反倒還支持不已,他們也會暗地裡託人找關係把孩子送到補課班,彷彿這樣心裏才能平衡一點。
家長對補課班的執着程度遠遠超過了想像,也正因如此,市面上的補課班才會層出不窮,這是為了迎合家長的一種存在形式。
所以,如果家長不配合的話,那麼雙減的效果不會很好,這是顯而易見的。
雙減是教育經過深思熟慮下發的政策,更有益學生的發展
每下發一項教育政策,教育部都是深思熟慮的,不可能提出之後就直接頒佈,在實施之前,需要衡量各個方面,最重要的就是對學生的影響。
尤其是在我國中小學生學習負擔與日俱增的情況下,雙減是必然的趨勢,是教育發展到現階段的必然產物,在當下的教育背景下,雙減肯定對學生的發展更有益。
家長所想到的,教育部肯定也想到了,教育內卷不斷加重,家長責無旁貸,所以希望家長能夠配合,不然學生的壓力只會增不會減。
教育需要我們進行一個漫長的研究過程,教育政策也是如此,如果學生都能按照教育政策去發展,扭轉應試教育帶來的不利影響,那麼學生的壓力就沒這麼大了,也不會排斥甚至是厭惡學習。
促使家長如此熱衷補課的最重要原因就是中考和高考,畢竟這兩場考試如果發揮不好,學生未來的發展就會受限。
家長的擔心也不無道理,不過筆者認為,這本質上還是看學生個人,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只要學生自己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主動的去學習,就會有很好的學習效果。
結語:
地下補課班不但沒有緩解教育內卷,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劇了這種情況,實現教育公平依然任重而道遠,這需要社會、學校、家長、老師、學生等多方的配合。
給學生提供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讓學生接受到最優質的教育,不僅是家長的心愿,同時也是教育部的心之所向。
話題討論:你會給孩子報地下補課班嗎?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