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1,不克2訟,歸而逋3,其邑人4三百戶,無眚5。象曰:不克訟,歸逋竄也。自下訟上,患至掇6也。
今注
1 九二:是指訟卦第二爻*的爻位而言。
2 克:勝。
3 逋:逃逸。
4 邑人:邑,是古代居住所在地的通稱。邑人,同邑里的人。
5 眚:過失,災難。
6 掇:拾取。
今譯
訟卦第二爻(九二)的象徵,有不能克勝的訟事,而且還有回竄而歸的現象,如果退守本分,和它同邑的人三百戶相處,便沒有災難。象辭說:不能克勝訟事,而且要逃歸。這是說它有竄伏的情況。因為在下位而與上相爭,它遭遇到的患難,都是自己拾掇得來。
今釋
本卦九二爻爻辭與象辭的所說,有三個很難解釋的比擬。(一)所謂「邑人三百戶」,是根據什麼而來?(二)為什麼稱為「無眚」?(三)為什麼要說「歸逋竄也」?關於第一個「三百戶」的問題,歷來各家解釋,也都一得之見,自成一家之言。但象數易學家,與主張人事之理的易學家,見解各有分歧。如果從《繫辭傳》所說「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的觀念去了解,那就比較簡單而明白。因為九二爻,雖然是坎卦的中爻,與外卦的第五爻,也就是乾卦的中爻相對應。而乾卦三爻皆陽,在易學的數理上,它又是一百的代表數。因陽爻與陽爻具有同一性能,所以便有「邑人三百戶」的比擬了。並且從物理的代表符號來說,乾是門,坤是戶,所以稱為三百戶。第二個「眚」字的問題,「眚」,是有病的眼睛,看見外界虛幻光圈的現象,也有借用作為太陽外暈的「日眚」,同時還有災晦的意義。《子夏易傳》說:「妖祥日眚。」九二是坎卦的中爻,坎卦的上下兩爻都是陰爻,是與離卦的中爻錯變而來。離為目,所以便以「無眚」比擬,如果安於本位而不自亂動,便不會因有病目之災而觀察錯誤。第三個逃歸而逋竄的問題,因為坎為穴,九二爻是坎的中爻。如果不進反退而歸守本分,就有逃歸竄伏穴中的現象。總之,這一爻的爻辭與象辭,都是由象數而說理的。